脊柱ct诊断学笔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722739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ct诊断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脊柱ct诊断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脊柱ct诊断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脊柱ct诊断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脊柱ct诊断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ct诊断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ct诊断学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脊柱病变脊柱病变 第一节第一节 CTCT 检查及解剖检查及解剖 一、脊柱与脊髓的一、脊柱与脊髓的 CTCT 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1.脊柱的常规 CT 检查为横断扫描,层厚的选择应考虑重点观察部位。 2.观察椎间盘为主时,扫描层厚应选择 13mm 薄层,范围应包括整个椎间孔,以便观察有否脱出椎 间盘碎片的迁徙。 3.重点观察脊柱骨结构时,可选窗宽 20003000Hu,窗位 500600Hu 的骨窗。为了更好地观察脊 柱平扫影像,椎间盘,硬膜囊,脊髓及椎旁软组织与骨结构,常用软组织窗与骨窗分别观察。 二、脊柱与脊髓的解剖特点与二、脊柱与脊髓的解剖特点与 CTCT 解剖解剖 1.脊柱分

2、为颈、胸、腰、骶、尾五部分。 2.除颈 I 环椎,颈 2 枢椎及骶尾椎外,各部分组成大致相同,主要由骨性脊柱的前组成部分椎体与 椎间盘,后组成部分的椎弓、关节柱与小关节、椎板以及韧带,硬膜外脂肪和静脉丛构成的软组织 与神经组织(脊髓、马尾、神经根、硬膜囊)等构成。 三、腰椎三、腰椎绝大多数为 5 节,偶见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变异。 1.1.脊柱前组成部分脊柱前组成部分 .椎体 A.腰椎椎体较大,自第 15 腰椎逐渐增大,侧面呈长方形,上下面为致密的薄层骨皮质一椎体 终板,与椎间盘带孔的透明软骨终板相邻,为椎间盘的附着部位。 B.椎体内为松质骨,幼儿为红骨髓,后逐渐由黄骨髓代替,这一过程大约 7

3、岁时完成。 C.CT 影像可见椎体内均匀网状的骨小梁结构。终板扫描层面则显示为均匀致密骨结构,骨小梁 影像消失。 .椎间盘 A.由核质构成的核(髓核) 、纤维环与终板软骨组成。 B.椎间盘上下面复盖有透明软骨终板,周围为一环形骨质骨突。约 10 岁以后骨突与椎体边缘 骨质愈合。 C.纤维环大部分周边纤维越过软骨终板附着于椎体周缘的环形骨突,有固定椎间盘的作用。 D.纤维环后侧较前侧薄,所以椎间盘后凸更多见。 E.除第 5 腰椎与第 1 骶椎椎间盘为圆形外,腰椎间盘均略呈肾形,后缘轻度前凹; F.正常成人腰椎间盘较相邻椎体外缘略宽,宽窄均匀,但不超过 12mm。 G.椎间盘 CT 影像表现为较相

4、邻肌肉密度略高的软组织密度结构,密度均匀,不能分辨纤维环与 髓核。 H.有时 CT 显示椎间盘周边略高密度,可能与椎间盘周围胶元成分高,椎体骨突的部分容积效应 有关,不代表髓核与纤维环的界限。 2.2.脊柱后组成部分脊柱后组成部分 .椎弓根 A.为椎体向两侧后方延伸出的粗厚骨柱。 CT 表现为近正方形的骨突,向后与椎弓共同构成椎管 的后 2/3。椎弓根向后与关节柱相连。 B.关节柱指上下关节突的中间部分,也称峡部,或关节突间部为腰椎屈伸运动时的主要支点与受 力部位。其上下为关节突,构成腰椎小关节。 C.脊柱小关节是为有滑膜的动关节,其纤维关节囊为半囊,位于小关节后外侧; D.小关节腹侧无囊,仅

5、由滑膜与内侧的黄韧带分隔小关节间隙与椎管。小关节的关节囊分布有较 丰富的感觉纤维,来自脊神经后根,一旦发生病变可引起严重腰痛。 E.上下关节突以上前下后方向呈“叠瓦状”形成小关节间隙,40%的人群中小关节间隙内可存有 半月软骨板。 F.在 CT 影像上: a.小关节呈“蘑菇状” , “蘑菇帽”为上关节突,位于腹侧,下关节突则形成“蘑菇柄” ,位于 背侧。 b.小关节骨皮质薄而规则。上腰椎的关节间隙接近矢状面,向下关节面角度逐渐增大,接近冠 状面。 c.下腰椎关节面与额状面的交角平均为 400(腰 45)与 350(腰 5骶 1) 。上关节的关节面略 凹,下关节的关节面略凸。 d.关节间隙宽 2

6、4mm。关节突后方为椎板,两侧椎板于中线愈合并向后下发出棘突。e.腰椎棘突相对于颈胸椎向后下的角度较小,CT 扫描椎间盘以下层面可完全位于上下棘突间 的棘间韧带水平。 G.脊柱的前后组成部分之间即为骨性椎管,容纳硬膜囊、神经组织及硬膜外软组织。 a.正常骨性椎管的宽度应大于 13mm。在 CT 影像上,与颈段椎管略呈底边向前的三角形、胸段 椎管呈前后向的椭圆形不同,腰段椎管呈圆或左右略扁的椭圆形。 b.侧椎管是指骨性椎管的外侧部,也称侧隐窝,上超椎弓根上缘,下止于椎间孔。 c.常可分为三区:人口区、中间区与出口区。 d.人口区外侧椎弓根,后侧上关节突,前为椎体后外侧与相邻的椎间盘,内侧硬膜囊,

7、呈向内 的喇叭口状。正常开口宽 34mm。 e.中间区位于椎弓根内侧,前为椎体后部,后侧为关节柱,内侧为硬膜囊。 f.出口区即为椎间孔。 .椎间孔由上下相邻的椎弓根,后侧的关节柱与黄韧带,前上部的椎体后外侧与前下部的椎间盘、 后纵韧带所组成。 A.椎间孔略呈倒置的泪滴状,上部较宽而下部较窄。一半以上的椎间孔位于椎间盘以上。 B.椎间孔内含神经根袖与脂肪组织。 C.正常椎间孔高 2023mm,上部(背侧神经节水平)宽 8.lOmm。 D.与颈椎与胸椎相比,神经根袖的位置较高,位于椎间盘的上方。 F.CT 轴位像上,表现为小关节前约 450外倾的管状间隙,长不足 lcm。可见位于脂肪内软组织密 度

8、的神经根袖与背神经节。 G.脊柱过伸时,椎间孔轻度变窄;脊柱屈曲时,椎间孔略变宽。 3.3.硬膜外软组织硬膜外软组织 由脂肪,韧带与硬膜外静脉丛组成。 .后纵韧带 A.位于椎体后缘,不直接附着于椎体,而是呈弓弦状与椎体分离,分离两侧牢固附着于椎间盘的 纤维环,附着部位较宽,有加固椎间盘后缘中部与旁中央部的作用。 B.韧带与椎体之间为脂肪与静脉组织,与前纵韧带相比,后纵韧带较窄。 C.正常 CT 不能显示后纵韧带,后纵韧带骨化时 CT 可见椎体后缘结节状骨性突起,常并发于腰椎 间盘突出。 .前硬膜外间隙 A.是指椎体后缘与后纵韧带之间的间隙。后纵韧带前方为位于正中矢状面上的中隔附着于椎体后 缘与

9、相邻的后纵韧带,形成附着复合体; B.两侧为外侧膜,附着于后纵韧带的游离缘与椎管前外侧椎间孔水平内缘,将前硬膜外间隙分隔 为左右两个不相通的独立间隙。 C.来自椎管前部的病变,如脓肿、血肿等,CT 常表现为椎管前部倒 V 字形双凸状,脱出的椎间 盘游离碎片也常位于硬膜囊前外侧上下移行。 D.晚期病变常使中隔与椎体后缘分离,病变呈双凸形,但两端仍为锐角,提示病变来源于脊柱前 组成部分。 E.因前硬膜外间隙与椎体周围间隙经椎间孔相连,所以病变可向前蔓延至椎体旁,而极少向椎管 后部发展。 .黄韧带 A.为椎管内最厚的韧带,附着于椎板。黄韧带起自上一椎板的下后缘,止于下一椎板的上前缘。 B.黄韧带中央

10、厚而两侧薄,两侧黄韧带于中线愈合,外侧附着于椎间孔内侧缘。 C.CT 横断影像上,黄韧带呈 V 字形软组织密度结构覆盖于小关节前。其最大厚度不应超过 5mm。 .孔横韧带与内横韧带 为小韧带,起自椎间盘上后外侧缘,沿椎弓根边缘后行,止于上关节突, 参与形成椎间孔前部。 .硬膜外脂肪 A.包绕着硬膜囊与根袖CT 显示为硬膜囊周围环形脂肪密度。 B.硬膜囊后侧与黄韧带间脂肪量最多,前侧于椎体水平较多,主要为后纵韧带与椎体之间的脂肪, 于椎间盘水平最少。 C.CT 横断影像不易显示,尤其是第 12 腰椎第 45 腰椎间盘,CT 多显示为硬膜囊与椎间盘 后缘相接触。以硬膜囊与椎间盘之间脂肪是否显示判断

11、间盘病变常不可靠。 4.4.神经与脊膜神经与脊膜 包括圆椎与马尾神经、背神经节、腰神经及硬膜、蛛网膜等结构。 .圆椎与马尾神经 A.正常成人圆椎位于第 12 胸椎至第 1 腰椎椎体水平。儿童可低,但不低于第 12 腰椎水平。B.圆椎位于第 3。4 腰椎水平以下称为圆椎低位,最常见于脊髓栓系综合征。 C.终丝位于椎管背侧左右对称轴上,直径约为 l1 .5mm,上端附着于圆椎末端,与圆椎粗细分 界明显。 D.圆椎内有内衬室管膜的终室,多与脊髓中央管相连通,幼儿、儿童时期最大,中年期成人最小。D.终丝一般长约 1520mm,宽 l4mm,正常时 CT 不能显示。马尾神经呈新月形对称分布于硬膜 囊肉终

12、丝两侧。这些神经结构 CT 平扫不易显示。 .背神经节 A.常称之为后根节,为背侧脊神经假单极感觉神经元所在部位。腹侧运动神经从节中穿过,不换 元。 B.背神经节自上而下逐渐增大,L1 背神经节约为 6mm 大小,至 S2 背神经节约为 15mm 大小。 C.背神经节的位置自上而下由椎间孔上外侧逐渐移向椎间孔内。 D.L1 背神经节多位于 L12 间盘水平后外侧,外侧型间盘突出时易受到压迫; E.90%的腰 5 背神经节上端直接位于腰 4 椎弓根下缘,而骶 I 背神经节则常位于骶管内。 F.32.5%的 L5 背神经节及 86.2%的 S1 神经节位于椎管内。 G.背神经节内富含血管网,可合成

13、 p 物质及其他神经肽,受到压迫可产生疼痛。 H.背神经节在 CT 影像上显示为梭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周围有脂肪包绕。位于骶管内或 侧椎管内的背神经节前外侧常缺乏脂肪,CT 示神经节直接接触于相邻骨结构。 .腰神经 A.马尾神经根进入神经根袖前移行至硬膜囊左右侧壁旁,可称为“外行”神经根,易受旁中央型 突出的帷间盘压迫。 B.离开硬囊膜进人神经根袖后,神经根以前外约 450经侧椎管下口(椎间孔)进入背神经节。 C.由于椎间孔上部较宽,与下方相邻的椎间盘有一定距离,神经根不容易受到椎间盘的影响。 D.神经根袖与硬膜囊相延续,内衬蛛网膜,其反折们于背侧神经节近侧,内含脑脊液。 E.CT 显示

14、为硬膜囊前外侧脂肪内的软组织密度圆形断面影像,酷似熊猫耳朵。 F.背侧神经节远侧为腰神经。背根细CT 多不易显示;腹根较粗,由背侧神经节以约 450 角向 前略下走行。CT 显示为椎间盘后外侧细线状软组织密度影像。腰椎间盘外侧型突多可以压迫该 神经。 四、胸椎四、胸椎 1.脊柱前组成部分胸椎椎体自 T 逐渐增大,略呈前薄后厚的楔形,CT 轴位:胸椎椎体略呈前窄后 宽的三角形。 2.椎间盘较腰椎及颈椎为薄,但纤维环较厚。 3.胸椎椎弓根后向,较直。椎板宽,上下椎板呈叠瓦状,椎板间几无间隙。棘突长细,大部分小关 节关节面与额状面平行。 4.黄韧带也与冠面平行,CT 轴位扫描呈“一”字形位于椎板前。

15、 5.肋横突关节见于 T1.10,由横突末端圆形的肋一横突关节面,横突及肋骨结节形成,为真性滑膜 关节。 6.后纵韧带与前纵韧带较颈、腰段为厚。 7.脊神经的背侧感觉根较腹侧运动根粗大,与腰神经不同。 五、颈椎五、颈椎 1.1.寰椎及枢椎寰椎及枢椎 .第 1 颈椎环椎与第 2 颈椎枢椎与其他颈椎外形、大小均不同。 .环椎为椭圆形骨环,上关节面与枕骨髁形成环枕关节;下关节面圆形或长圆形,与第 2 颈椎的 上关节面形成环枢关节。 .枢椎 A.最明显的外形特征为圆椎形的齿状突。齿状突向上突出,位于环椎前弓后,上达枕骨斜坡附近。B.正常环一齿状突间隙不大于 2.5mm,不随屈伸运动改变。儿童此间隙可达

16、 5mm,过伸时可增加 l2mm。 C.环一齿状状突间隙过宽见于关节脱位,常见原因包括外伤、风湿性、感染、颈椎结核及结核性 脓肿侵入椎管。 2.2.第第 3 37 7 颈椎颈椎 .脊柱椎体A.椎体略呈方盒状,自上体积逐渐增大,上缘两侧上翘,形成钩突,相应椎间盘两侧及上一椎体 下缘内缩,形成钩突关节。钩突关节无关节囊,部分关节填充疏松结缔组织,部分有滑膜内衬。 B.椎间盘较胸椎间盘略厚,但远较腰椎间盘薄,略呈后缘轻凹的肾形。间盘前部较厚而后部较薄, 以适应颈椎的生理性前曲。 C.由于钩突位于椎间盘两侧,CT 横断扫描颈椎间盘显示为底边向前的梯形,不能区分髓核与纤 维环。 D.颈椎横突较胸椎短宽,自椎体向前外侧发出,有前后结节上突,结节间外侧为薄骨带与肋横韧 带连接,形成横突孔。因横突前后结节向上突起,横突上部薄层 CT 扫描常显示为发自椎体与椎 弓的前后两个平行的小骨嵴,其内为脂肪及椎动静脉。 .脊柱附件 A.颈椎椎弓根较短,圆柱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