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5486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总论(职考辅导)_2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总论,陈焱教授 湖南省卫生监督所,1、传染与抗传染免疫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传染病的特征 4、传染病的诊断 5、传染病的预防,一、传染与抗传染免疫,传染: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传染病: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传染过程:传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传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 带病毒及带虫状态).隐性感染 亦称亚临床感染潜在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

2、体的致病性,病原体的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1、菌毛:围绕在细菌表面上的蛋白样棒状物。2、定植因子: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能表达受体 和肠细胞结合。3、黏附作用:与细菌的菌毛荚膜多糖和细胞壁 上的脂肪壁酸有关。病原体的数量病原体的毒力(外毒素,内毒素)病原体的变异性,传染性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 一、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屏障 皮肤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补体 溶菌酶 备解素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社会因素 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 业的发展, 预防普及密切相关,流 行 特 征,强度特征 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

3、行地区特征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 季节特征 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不同的传染病大致上有不同的季节性。季节性的发病率升高。与温度、湿度、传播媒介因素、人群流动有关。职业特征 某些传染病与从事职业有关,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等。年龄特征 某些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生率高。,三、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 临床特征,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

4、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有免疫性 再感染、重复感染、复发、再燃、,临 床 特 征,临床分期 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前驱期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发病期 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恢复期 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型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稽留热,多见伤寒;弛张热,多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以及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间歇热,见于疟疾;波状热,见于布鲁氏菌病;回归热,见回归热病; 双峰热,多为黑热病

5、;消耗热,多见于结核病。皮疹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斑疹伤 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中毒症状 毒血症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菌血症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 败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脓毒血症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传 染 病 诊 断,临床特点 包括详询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依其潜伏期长短,

6、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皮疹特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及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还包括年龄、藉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结合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检查 (血、尿、粪)病原体检查 (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检查;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皮肤试验,E玫瑰花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液淋细胞 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以了解各亚群T细胞数和比例。分子生物学检测

7、其它有气相色谱、鲎试验、诊断性穿刺、乙状结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生物化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检查,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感染动物的处理 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切断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保护易感人群,朊毒

8、体病,朊毒体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潜伏期长,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就迅速紧张直至死亡。目前人类认识的有5种朊毒体病:库鲁病(Kuru),克雅病(CJD),新型克雅病(vCJD),格斯特曼综合征(GSS)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牛海绵状脑病(BSE)俗称“疯牛病”,是动物感染朊度体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其与人vCJD的联系使得这一病原体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朊毒体病,1、病原学 朊度体(prion )指仅有蛋白而似乎缺少核酸的新的感染性病原体。朊度体蛋白(PrP)是这种病原体的关键且是唯一的组分。朊度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对许多常用的去污剂有很强的抵抗性。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感染朊度体

9、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医源性传播。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朊度体后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3、预防 朊毒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早期预防尤为重要。常规用于处理患者血液和体液的预防措施均应遵循。,传染病的相关进展1、传染病控制的重大突破 2.1 隔离检疫制度的建立; 2.2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2.3 特效药物的出现; 2.4 疫苗的诞生。,2、我国传染病变化的总趋势 总报告发病率、死亡率降低 大多数传染病病死率下降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比例发生变化 呼吸道传染病上升幅度较大 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增加 经血、性传播的疾病明显增加 肠道传染病有升

10、有降,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1950-2005,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死率,1950-2005,1997-2005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顺位,鼠 疫,公元六世纪、十四世纪和十九世纪末有过世界性大流行,进入20世纪后,世界上仍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有过鼠疫流行。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再次进入活跃期,新的疫源地不断出现。我国是一个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的国家,目前有11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278个县,疫源地面积99.3平方公里。平均每年都有鼠疫动物病和人间鼠疫病例发生。,鼠 疫,霍 乱,1961年以来出现三次高峰: 62年、80年、94年,1999-2005年霍乱病例

11、菌型构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2003年8月7日最后一次疫情公布,全球共报道累计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病死率10.87%。截至2003年6月25日,我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新疆、青海、黑龙江、西藏、云南、贵州、海南)报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病死率6.55%。我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病例数占全世界总病例数占91.7%。,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麻疹,1950-2004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情况,50,55,60,65,70,75,80,85,90,95,2000,2004,年,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发病率(1

12、/100,000),1990-2004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情况,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0,2,4,6,8,10,12,14,发病率(1/100,000),脊髓灰质炎,世界卫生组织三大区域(美洲、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134个国家、地区和区域内的30亿人口,经过认证自1994年起没有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自1999年起世界各地均未分离到II型野毒株。1988年,脊髓灰质炎在125个国家中呈地方性流行,报告病例超过35万例。2003年仅6个国家流行,病例报告数仅为784例。在正式宣布全球范围内全面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传播之前,各国必须经过认证

13、确定至少三年内没有病例发生。,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数,1953-1999年,狂 犬 病,目前我国狂犬病疫情最严重的5个省份是广西、贵州、四川、湖南和广东。近年我国狂犬病疫情逐年上升,疫情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后,狂犬病疫情上升趋势更加明显。1996年全国仅有98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病例,到2007年,全国已有23个省份、195个地市的910个县区报告出现狂犬病病例。2004年至2006年,全国报告狂犬病病例分别为2651、2537和3279例,共报告死亡人数8403人,占同期各种传染病病死数的30.1%,高居37种法定传染病报告病死数之首。2007年全国报告狂犬病病例3300例

14、。,狂 犬 病,1955-2004年全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情况,55,60,65,70,75,80,85,90,95,2000,2004,0,0.2,0.4,0.6,0.8,发病率(1/100,000),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起病急,迅速进展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不全、死亡 2005年四川发病204,死亡38,3、全球新出现传染病定义 新出现传染性疾病指由新检出的、以前未明确的感染引起 的,能造成地方或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 4、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定义 指那些已经知道的,但以前没有造成很多感染而不再被认为是 公共卫生问题的传 染病疾病

15、,由于重新出现或感染人数聚增而被称 作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疾病。,5、重新出现的传染病霍乱: 在一些消灭了霍乱的国家和大陆重新出现霍乱的流行。1991年第七次霍乱大流行侵袭了近一个世纪末暴发霍乱的美洲大陆。登革热:90年代登革热在美洲大陆再度出现,1995年美洲有24个国家有病例发生。白喉:1994年在前苏联一些共和国流行,1995年达到高峰,有5万多病例报告。流脑:90年代此病在非洲大陆空前流行危害极大。裂谷热:是非洲一种侵害绵羊和牛的动物传染病但可感染人类。97年末98年初在肯尼亚、索马里的大片地区的人畜中暴发流行。黄热病:非洲33个国家和美洲8个国家受此病严重威胁。结核病:是全球性重新回升的严重疾病。,6、造成新传染病出现或重新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快捷而频繁的国际旅行; 城市过度拥挤和不良的卫生状况; 大宗国际食品贸易,大量食品分发和不洁的食品加工和操作; 人类对自然界原有的媒介生物和病原体宿生接触增加; 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对虫媒和动物宿主的组成、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战争、饥饿、灾害使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恶化,已不能 应付人群的卫生需要; 卫生服务不能满足上述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