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7584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2 (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专项提能4,内容索引,自主学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能量,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最缓慢,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岩浆活动,剧烈变化,但改变有限,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塑造地表,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

2、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学说内容 a.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b.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褶皱,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工程应用 背斜:挖隧道 向斜:修建大坝,找矿应用 背斜:天然气、石油 向斜:地下水,褶皱,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断层,断层,华山,泰山,庐山,断层,汾河,渭河,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

3、平运动造成的。( )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答案,2.外力作用,生 物,冰 川,风,流 水,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答案,思考,答案 不是。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碎屑,风化碎屑,球状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黄土高原的冲沟,河流切穿岩层,喀斯特峰林,丹霞地

4、貌,海蚀崖、海蚀洞,台湾海边的海蚀柱,雅丹地貌,U形谷,角峰,沙尘暴,流动的冰河,江心洲,新月形沙丘,冰碛堆,知识归纳,褶皱,断层,地质 构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活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流水、风力等,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1915年魏格纳在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60年代初郝斯(H.Hess)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结合二者的思想和越来越多的证据,随后形成了板块运动学说,并成功解释了很多,关于地球活动的不解之谜。70年代以来,以证实板块构造学说为目的的世界规模的地球观测蓬勃开展,据科学观测,这些板块确实在

5、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结合“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分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_处,因为_。,答案,A,A位于板块内部,B位于板块交界处,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2.图中数码代表_板块,数码代表_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与_(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板块与_(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答案,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美洲,太平洋,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3.根据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预测红海海域的面积会逐渐_,大西洋的面积会_,太平洋的面积会_;地中海则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答案,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增大,增大,减小,4.下列各

6、组城市之间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而正在变短的是 A.东京、北京 B.纽约、巴西利亚 C.伦敦、华盛顿 D.开罗、罗马,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答案,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体分析如下表:,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读“日本海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M、N分别属于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答案,2.与日本海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A.安第斯山 B.红海 C.冰岛 D.东非大裂谷,答案,解析 日本海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安第斯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

7、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冰岛、东非大裂谷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解析,2017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1.按照正常形成顺序,图中AF字母代表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答案 F地层先形成,然后形成的是E,以后依次形成了DCBA,规律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覆盖在前面的地层上。,答案,2.正常的地层是水平平行的排列,因受内力的挤压而弯曲变形,才会形成图示形态。你能从岩层的弯曲形态来区分甲、乙两地分别属于哪种地质构造吗?,答案 一般来说,岩层向上

8、拱起的乙是背斜,向下弯曲的甲是向斜。,答案,2017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3.从地层的新老关系来看,甲、乙两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地层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案 甲地是向斜,从向斜中心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乙地是背斜,从背斜中心向两侧,岩层由老到新。,答案,2017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4.一般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下弯曲形成谷地,图中的甲、乙

9、两地为什么倒置为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答案 乙地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易形成谷地;甲地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挤 压,岩层紧实,不易受侵蚀,易形成山地。,答案,2017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5.你认为判断地质构造时,按地形与地层新老关系判断,哪个方法更准确?为什么?,答案 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更准确。因为地形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容易形成地形倒置,不能反映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答案,2017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

10、造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6.你认为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最可能位于甲、乙中的哪个位置?为什么?,答案 乙地。因为乙地是背斜构造,地层向上拱起,密度较小的石油、天然气容易在背斜顶部的空隙里贮存。,答案,2017年7月21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地质构造图的判断,(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地质构造图的判断,(2)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图的判断,地质构造图的判断,地质构造图的判断,(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

11、法 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才更科学。 (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地质构造图的判断,(2)“两看”法判断断层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右图中A、B、C三处岩层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

12、处都是断层; 而D处岩层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 断层。,地质构造图的判断,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答案,解析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岩层老,而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解析,4.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答案,解析 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解析,5.2015年4月19日,山西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6人遇难。此次发生矿难的

13、地点其地质构造可能与图中的_处类似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解析 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图中丁处符合矿难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解析,读“冲积扇示意图和剖面图”,探究下列问题。,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1.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答案,答案 冲积扇是山地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坡度降低,河道变宽,流速降低,河水的携带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2.冲积扇的形态是怎样的?,答案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山谷口为顶点的扇形倾斜面,向外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3.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分布有什么规律?,答案,答案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速沉积规律制约,颗粒从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读“冲积扇

14、示意图和剖面图”,探究下列问题。,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下面的照片是面向东方拍摄的西北地区典型景观流动沙丘,仔细观察,探究下列问题。,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4.沙丘是怎样形成的?,答案,答案 在风力搬运沙尘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会沉积,形成沙丘。,答案,5.观察沙丘的形态,结合西北地区的盛行风向,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画出典型的流动沙丘和静止沙丘示意图。,答案 沙丘是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其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如果地表植被稀疏,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就会发生移动,形成流动沙丘。静止沙丘的特点是上下层理构造,流动沙丘的特点是斜层理构造,如下图所示。,下面的照片是面向东方

15、拍摄的西北地区典型景观流动沙丘,仔细观察,探究下列问题。,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答案,6.森林能防风固沙,能不能在这里通过植树造林来固定沙丘?,答案 不行。森林的生长需水量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能为森林提供足够的水分,树林很难成活。,下面的照片是面向东方拍摄的西北地区典型景观流动沙丘,仔细观察,探究下列问题。,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图甲的地貌为_,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冲积扇(或洪积扇),答案 河流出山口处,河道变宽,流速降低,泥沙在山前大量沉积形成冲积扇。,答案,(2)图甲中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其沉积物分布有何特征?,答案 出山口处沉积物颗粒较大,到冲积扇边缘颗粒逐渐变小。,(3)图乙为_地貌,请解释其形成过程。,答案 河口地带,河道加宽,流速进一步降低,泥沙沉积,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专项提能4,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地质构造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图表特征,典型例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 (2)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的先后顺序。 (3)岩层分布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