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531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关巍,急慢性高原疾病及其防治,目录,一、概述 二、急性高原反应 三、急性高原病 四、慢性高原病,概述,一高原定义,地理定义 海拔500米以上叫高原 医学定义 引起人体生理反应的海拔高度 中度海拔 1500米2500米 高海拔 2500米4500米 特高海拔 4500米5500米 极高海拔 5500米以上,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高原,也是高原病高发区域(全球高原人口1.4亿,亚洲8千万,高原病患病率在全世界居首位)。,青藏高原,我国的高原分布,高原环境气候特点,四低一高 低压 低氧 低温 低湿度 高辐射,海

2、平面,高原,高原低压低氧对人体的影响,一、高原习服与适应 1、高原习服(acclimatization):指人或动物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可逆性改变。不具有遗传性。 2、高原适应(adaptation):指高原人或动物经世代自然选择后所保留的解剖、生理和生化改变,这种改变具有遗传特征。,高原病,是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疾病,是指人体对低氧环境产生失习服,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学变化或机能紊乱,并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疾病。,平原,高原,高原反应,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高原病,慢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反应,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

3、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 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自我判断,1.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

4、高原反应。 2.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高原反应,头痛 食欲 体力 气喘 失眠 发绀 四肢 恶心 浮肿 头晕 减退 减退 心悸 多梦 发麻 呕吐,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入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上升速度,一般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米。,Therapy 高原反应的治疗,Therapy 高原反应的治疗,1,必要时用安定等安眠药,关键性预防和治疗,1.防治感冒 2.避免劳累 3.低转 4.吸氧:特别是夜间持续低流量吸氧。 5.

5、药物 (1)氨茶碱、乙酰唑胺(醋氮酰胺)或速尿 (2)扩血管药:心痛定(可治头痛),治疗高原反应的中藏药,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服用 丹参滴丸:缓解高原反应。 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 红景天及其制剂:缓解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1.病因:人体急进高原后因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而产生肺高压和相应的临床症候群。 2.发病率:海拔愈高

6、发生率愈高,国内在0.15%-9.9%。 3.发病人群:青壮年或初入高原者。 4.影响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和过度劳累等诱发。,死亡,进入高原后2472小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呼吸困难、急促 频繁干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加快,休克,昏迷,双肺水泡音,高原肺水肿,肺水肿,正常人肺,初入型(型)(entry or ascent HAPC) 再入型(型)(reentry or reascent HAPC),分型,初入型 再入型 发病情况 平原居民初入高原 高原居民重返高原 发病时间 进入高原1-3天 进入高原24h内 发病高度 3000m 4000m 诱 因 受凉感冒 过分急速进入 重型比率 16%

7、32% 恢复时间 平均98h 平均125h 病死率 3%-8% 4%-15%,治疗,治疗原则: 及早发现,绝对卧床,充分给氧,迅速低转,治 疗,严格卧床,给氧 吸氧4-8L/min 简易氧舱或 高压舱,药物治疗 1.利尿:速尿 2.扩血管:硝普钠,酚妥拉明,心痛定,消心痛、654-2 3.氨茶碱 4.激素: 5.吗啡:用于严重烦躁不安,极度过度通气者。呼衰、昏迷,COPD忌用.10-15mg H+阿托品3-5mg 6.强心药:西地兰0.4mg+50%GS40ml,毒K0.25mg+50%GS40ml 7.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 8放血疗法,高原脑水肿 High Altitude cere

8、bral edema,定义: 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理改变主要有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损伤,脑循环障碍,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若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国内以往多称为高山(原)昏迷,,高原脑水肿 发生率: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为1.8%。国内报道最高为4.04%、最低为0.5%,本病多见于青年人,其发病年龄在1666岁(平均33.5岁)者占65.5%,男性多于女性,未见儿童发病的报告。据西藏90例报道,发病在4000m以上占88%,多数病人发生在45005500m,发病最低海拔高度为3550

9、m。 进入高原3天内发病者占80%。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肥胖男性易感性大。,脑水肿是怎样发生的?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活跃的耗氧者。100g脑组 织每分钟耗氧量为3.5ml,几乎是肌肉所需量的2025倍。脑 耗氧量大,但是能量转换和氧储备极少。,脑水肿是怎样发生的?,脑血管通透性增强,根据文献记载,死于高原脑水肿病人的尸检报告大约为25例,其共同特点是:大脑表面及脑底血管扩

10、张,充血及水肿,部分有出血。,Symptom 高原脑水肿的症状,头 痛,昏迷前期表现:多数病人于昏迷前有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随即转为昏迷 昏迷期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恢复期: 意识好转,仍有头痛、痴呆、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心慌、胸闷、失眠等症,恢复期平均14天左右,一般不留后遗症,少数留有面瘫,轻度肢无力。,Therapy 高原

11、脑水肿的治疗,预后:及时治疗者在1224h 内苏醒。不留后遗症,一般预后良好。预防:测低氧通气反应、肺功能,氧饱和度的变化等,对预测高原病有 一定价值。 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 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 处停留23 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西洋参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早期、快速使用脱水剂。 1.5%GS 60100 ml V; 2.20%甘露醇,0.51.0/kg/次 0.5h内VD,1次/68h; 3.低分子在旋糖酐500ml或藻酸双酯钠100mg,VD ; 4.速尿:2040mg/次 23次/日 M或V;,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