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6521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湘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考点一,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考点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点三,考点四,栏目导引,规范解答,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示意图,1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方法指导 在分析侧蚀时注意分以下两种情况: (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分析侧蚀时注意分以下两种情况:,(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

2、岸侵蚀,凸岸堆积。,(3)用“凹凸”两字理解河流的凹凸岸。,2河流堆积地貌,山前,洪积扇或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一般来讲,可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题组一 河流侵蚀地貌,1该河谷( )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014北京文综)

3、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A,D,3(2015广东文综)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 B地质构造 C通航里程 D降水多少,C,河流的河床形态主要受河床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及水流大小、速度等因素影响。河流的河床形态会影响通航里程,但通航里程基本不会影响河床形态。,题组二 流水堆积地貌,(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

4、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46题。,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 主要是 (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B C D 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从图文信息

5、中无法判断出岩石裸露,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原因,降水集中有利于洪积扇的形成,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较长且主要流经低山,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使得大部分砾石在河床沉积,B,B,(2013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断桥所处的位置正好

6、为河流的弯曲段,此地河水的惯性强,所以凹岸(河流右岸)被侵蚀,河水变深,水流变急;而凸岸(河流左岸)泥沙沉积,河水变浅,水流变缓。,答案: 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2014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57题。,5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6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B,C,图中砾石的体积

7、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7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D,在弯曲河道的凸岸沉积物中,受水流速度影响,颗粒较小的物质被河水携带走,颗粒较大的物质在河道上游沉积下来,再由图中“9 cm”可知,图中的砾石以9 cm左

8、右的粒径为主,故选D项。,(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1)(2)题。,(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 B C D,甲地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从图中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位于河流的凸岸,由此可知该堆积物的成因是流水沉积作用。,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它与岩浆岩有关,B,B,考点二 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图中A处

9、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BB处,河谷呈“U”型;CC处主要是堆积,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1判读河流的上中下游:,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2判读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中游以流水的

10、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河流的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3判断河谷形态:,(1)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2)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U”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如下图所示:,(3)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2)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11、,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优势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1.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D,(2018青岛模拟)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23题。,2.该剖面

12、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3.图中各部位,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 B C D,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对应选项为A。,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A,B,4(2013海南单科)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中粗实线

13、)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答案: 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考点三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

14、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丙村地势低平,沉积物颗粒较小,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丁村海拔高,地下水埋藏浅,C,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山前平原地势

15、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流域面积有关,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正确,D,(2018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34题。,3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4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 A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风沙掩埋 迎风坡 C水灾 高地 D水灾 远离河流,对比两图会发现,总体上该地地势升高了,结合图中河流信息,以及该地的位置信息,可判断流水沉积是主因,两次搬迁都是都是由地势较低处搬到地势较高处,A,C,(2018湖北名校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山区的聚落分布图,完成56题。,5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6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