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926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3333 讲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纲解读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难点)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重点)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思维导图考点一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和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和进程1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

2、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转移情况:2(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4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 年1990 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

3、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4地位2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答 13 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A轻工业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C外贸出口基地 D棉花生产基地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

4、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C地理区位优势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答案 1.C 2.D 3.B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1)20 世纪 80 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工业。(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 GDP 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答案 (1)劳动力 轻纺 (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

5、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天津文综,14(1)2014北京文综,40(2)2013安徽文综,2325以重大经济政策适用区域或热点经济区域为材料,考查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区位条件,侧重区域综合分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偏难。考向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背景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 100 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材料二 图 1 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材料三 图 2 为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6(1)改革开放后,1980

6、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 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

7、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三可知当时我国产业状况,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第(2)题,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广。第 (3)题,由图可看出雄安新区的位置特征,快速交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第(4)题,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的因地制宜重要思想。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分布图,区域城市

8、化与工业发展相关文字材料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区位条件,并对其进行评价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相关答题模板分析、回答考向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4 题。782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

9、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 2.B 3.D 4.A解析 第 2 题,城市化水平低于 3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30%,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长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 7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为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 3 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故选 D 项。第 4 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在区域发展过

10、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 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回答 56 题。5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 B C D6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9答案 5.A 6.A解析 第 5 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 20002012 年间,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

11、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快速增加。因此 A 正确。第 6 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A 正确。7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 2013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第一季度 74 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

12、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材料二 图 1 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 2 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说出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10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与 2007 年相比,2010 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

13、题方法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分布图,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发展相关文字材料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相关答题模板分析、回答考点二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

14、重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技巧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四个治理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11(2018广西桂林模拟)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 ,回答 12 题。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环境污染加重 人口出现负增长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劳动力素质低A B C D2关于该地区可

15、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答案 1.C 2.D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 2 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区域联办,环境共治,机遇共享2010 年 11 月 12 日开幕的亚运盛会,给火热推进中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熊熊”地“加了一把火” ,成为了珠三角城市群更趋紧密的“催化剂” 。据此回答 34 题。3珠三角构建大城市群的优势是( )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C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外资和管理经验D科技力量雄厚,位居全国首位4下列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说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