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910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某人在家制作果酒,但发现发酵后毫无酒味。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瓶口密闭缺氧,抑制了醋酸菌的生长繁殖 在制作中将葡萄汁煮沸消毒 制作中先去枝梗再冲洗导致杂菌污染 放置的温度过高,使得酵母菌发酵最终形成了醋酸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酿酒时,发酵液不宜装满,留出一定空间使酵母菌开始时能进行有氧呼吸, 然后密闭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错误;葡萄汁发酵的菌株 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煮沸消毒会杀死菌种使发酵失败,正确;制作葡萄酒 时要先冲洗再去枝梗,否则容易染杂菌,发酵失败,正确;发酵温度过高会影

2、响酵 母菌的代谢,不能发酵产生酒精,形成醋酸是醋酸菌发酵的结果,错误,C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酒、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 2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B. 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 在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促进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 D. 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用的主要菌种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B 【解析】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不断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和 H2O 或酒精和 CO2,因 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A 正确;果醋发酵选用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 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

3、的生命活动,可见,果醋发酵为有氧发酵, B 错误;在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以促进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使豆腐 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C 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用的主要菌种依次为酵母菌、 醋酸菌和毛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D 正确。 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果酒的制作中,榨出的葡萄汁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 B.菊花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长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 制根的形成 C.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培养基中肯定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D.煮沸杀菌是生活中常用到的灭菌方法,常用于培养皿、牛奶等的灭菌

4、 【答案】B2【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汁中含有酵母菌,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否则会杀死酵母菌,故 A 错;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若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例变大时,有利于芽的形成,故 B 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不能分解尿素获得氮源的细菌不能生长,而分解尿 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作氮源,将尿素分解为氨,使 pH 升高,导致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故 C 错;培养皿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故 D 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和发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有关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或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双选) A. 测定泡菜中亚硝酸

5、盐含量时需要标准显色液 B. 利用凝胶色谱柱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早一些从层析柱中洗脱出 来 C. 胚胎分割技术可看做是动物无性繁殖的方法 D. 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用于鉴别细菌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标准显色液,观察亚硝酸盐溶液 颜色的梯度变化,故 A 正确。利用凝胶色谱柱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 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分离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较 快分离,故 B 错。胚胎分割技术是将动物早期胚胎分割为几等份,利用细胞全能性,

6、 移植获得同卵多胎,为无性繁殖,故 C 正确。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筛选 分解尿素的细菌,故 D 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 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5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B. 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 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D. 发酵后期进行无氧

7、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的水和 CO2中均含有180,A 错误;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由于消耗的 O2与产生的 CO2量相等,故无需拧松瓶盖避免装 置内气压过高,B 错误;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不含180,C 错误;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因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故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 高,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 6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 过程和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

8、与 D. 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3【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进行有氧呼吸,无氧进行无氧 呼吸产生酒精,过程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有氧和无氧都能发生,A 错误; 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B 错误;过程是酵母菌的有氧 呼吸,过程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 正确;过程是酵母 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 ,过程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 所需的最适温度在 3035,D 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的能力。 7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9、是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C.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 D.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答案】B 【解析】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 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 错误;若发酵液 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B 正确;发酵过程 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 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 生的 CO2,D 错误。 8某同学自己动手制作果酒,下列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选择新鲜

10、的葡萄,除去枝梗、反复冲洗后榨汁 B将葡萄汁灌入已消过毒的发酵瓶中并留有 1/3 空间 C发酵过程密闭,但经常拧松瓶盖排除发酵产生的气体 D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在 182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择新鲜的葡萄,先冲洗2-3 次,再除去枝梗,最后榨汁,A 错 误;将葡萄汁灌入已消过毒的发酵瓶中并留有1/3 空间, B 正确;发酵过程 密闭,但经常拧松瓶盖排除发酵产生的气体,C 正确;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温 度在 1825,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 作的微生物及其发酵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 知识间内

11、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9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叙述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4酸发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 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C 项正确,A、B、D 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如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

12、程中培养液 pH 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B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 C图乙中能正确表示 pH 变化的曲线是 D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发酵初期不通气,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 错 误;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升高温度,B 错误;图乙中能正确表示 pH 变化的曲 线是,C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果醋发酵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11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清水与盐的质童比为 4:1 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

13、5:1 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 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 【答案】B 【解析】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 4:1 的比例配制盐水,A 正确;应为按照清水与盐 的质量比为 4:1 的比例配制盐水,B 错误;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以防止污染,C 正确;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应为乳 酸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D 正确。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泡菜制作过程的了解和记忆,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 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 4:1;若食盐量不足

14、,也易造成杂菌大量繁殖。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B探究麦芽糖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选择斐林试剂检验麦芽糖是否分解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D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 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制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而制醋的微生物是醋酸菌,不能产生二氧化碳;A 错误;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5麦芽糖本身就是还原性糖,B 错误;低温诱

15、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C 错误;相对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不能 进入凝胶内部,路程短、速度快,先到达色谱柱的下端,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 则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速度慢,最后达到色谱柱的下端,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础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相关知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 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 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3小李尝试制作果酒,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如图),恰当的 做法是 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一直打开阀 b 通气;一直关紧阀 a,偶尔打开阀 b 几秒钟; 把发酵装置放到 4冰箱中进行实验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叙述和图像可知,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可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 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正确;由于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 才会产生酒精,所以要关紧阀 a 和 b,错误;因为酵母菌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要产 生二氧化碳,所以偶尔打开阀 b 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正确;果酒制作适 宜温度是 18-25,4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果酒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