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64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祸兮福兮祸兮福兮学案学案第一模块:认知第一模块:认知探索探索1.1.课文探索课文探索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道德经五千言,又名五千言,又名 老子老子,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 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 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

2、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 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中的太上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中的太上 老君指的就是他。老君指的就是他。老子书中有许多精辟之言,对社会和民生的剖析,是极为深刻的。老子书中有许多精辟之言,对社会和民生的剖析,是极为深刻的。“天地不天地不 仁,以万物刍狗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所谓的。他所谓的“圣人圣人”,是指当,是指当 权者;所谓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权者;所谓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狗”型,祭完便抛弃了。老子的这型,祭完便抛弃了。老子的这

3、 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实质。老子的所谓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实质。老子的所谓“道道”, 是其学说之根,主要指主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于是其学说之根,主要指主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于“一一”;但;但“一一”并并 非孤立存在,矛盾存在的规律决定了其必有对立面,那便有了非孤立存在,矛盾存在的规律决定了其必有对立面,那便有了“二二”。世界的多。世界的多 元性,思想的多样性,是不受人的主观约束不断出现、存在的,这便是元性,思想的多样性,是不受人的主观约束不断出现、存在的,这便是“二生三,二生三, 三生万物三生万物”的道理,是事物多样性及其不断

4、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思的道理,是事物多样性及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思 想文化生生不息持续繁荣的根据。老子的这一认识是唯物、辩证的,至今犹有灿想文化生生不息持续繁荣的根据。老子的这一认识是唯物、辩证的,至今犹有灿 烂光辉。烂光辉。阅读课文,体会老子的论述特点。课外阅读老子其他篇章,结合政治课学习阅读课文,体会老子的论述特点。课外阅读老子其他篇章,结合政治课学习 的理论,谈谈对福、祸,正、奇,善、妖等关系的辩证认识。的理论,谈谈对福、祸,正、奇,善、妖等关系的辩证认识。2.2.领悟导析领悟导析课文节选部分一共有六节。课文节选部分一共有六节。第一节,事物的相对与相生。第一节,

5、事物的相对与相生。第二节,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老子的圣人哲第二节,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老子的圣人哲 学中,含有极高的人生智慧,值得好好体味。学中,含有极高的人生智慧,值得好好体味。第三节,第三节,“道道”不易认识。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真正的有道之士,并不易认识。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真正的有道之士,并 不是直接表现高尚、清洁、不与凡人一般的样子。恰恰相反,真正的有道之士,不是直接表现高尚、清洁、不与凡人一般的样子。恰恰相反,真正的有道之士, 却甘于居下,是不避尘污的。却甘于居下,是不避尘污的。第四节,福祸相生的关系,主要启发人不要将福、

6、祸,正、奇,善、妖等看第四节,福祸相生的关系,主要启发人不要将福、祸,正、奇,善、妖等看 做固定不变的。因此做固定不变的。因此“圣人圣人”是廉而不刿,直而不肆,也就讲究做人的含蓄。是廉而不刿,直而不肆,也就讲究做人的含蓄。第五节主要讲第五节主要讲“天道天道”与与“人道人道”的不同,明显有批判现实的意味。的不同,明显有批判现实的意味。“天之天之 道道”是公平的,损有余以奉不足,但是公平的,损有余以奉不足,但“人之道人之道”则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这自则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这自然是对老子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平现象的揭示与批判。老子还提出然是对老子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平现象的揭示与批判。老子还提出“有道者

7、有道者”的作的作 为,表明了道家的社会理想。为,表明了道家的社会理想。第六节,弱能胜强的道理,进而提出真正的第六节,弱能胜强的道理,进而提出真正的“天下之王天下之王”即天下真正的强者,即天下真正的强者, 应当主动取弱势,应当有应当主动取弱势,应当有“受国之垢受国之垢”“”“受国不祥受国不祥”的勇气,甘于下流。这应当的勇气,甘于下流。这应当 是老子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当权者不满的表现。是老子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当权者不满的表现。第二模块:演练第二模块:演练评估(课堂大练兵)评估(课堂大练兵)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A.音声相和音声相和(h)(h)

8、 枉枉(wng)(wng)则直则直 敝敝(b)(b)则新则新B.B.不自伐不自伐(f)(f) 胰道若颣胰道若颣(li)(li) 大方无隅大方无隅(y)(y)C.C.福之所倚福之所倚(y)(y) 廉而不刿廉而不刿(ku)(ku) 起于累起于累(li)(li)土土D.D.受国之垢受国之垢(gu)(gu) 其脆易泮其脆易泮(bn)(bn) 谓社稷谓社稷(j)(j)主主二、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二、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丑,长得难看丑,长得难看) )B.B.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努力,尽心尽力努力,

9、尽心尽力) )C.C.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式样式样) )D.D.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超过超过) )三、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三、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 ( ) )A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B B广得若不足,建德若偷广得若不足,建德若偷C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D D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四、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四、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 )A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 B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C C夫唯道,善贷且成夫唯道,善贷且成

10、D 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五、填空。五、填空。老子,春秋末思想家,老子,春秋末思想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所著所著老子老子,亦称,亦称,书中提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书中提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 丰富的丰富的。思想。六、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六、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 6 61010 题。题。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 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

11、唯不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诚全而归之。( (二十二十 二章二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广德若不足,建德

12、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四十一章四十一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 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 唯有道者。唯有道者。( (七十七章七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

13、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正言若反。( (七十八章七十八章) )1.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A 曲则全,枉则直曲则全,枉则直 人之道则不然人之道则不然B B 不自是,故彰不自是,故彰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C.C.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不足以为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损不足以奉有余D.D.不自见,故明不自见,故明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 2下列句子的翻

14、译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A诚全而归之诚全而归之-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就全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就全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B B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因此圣人遵守因此圣人遵守“道道”的原则行事,成为天下的原则行事,成为天下 的典范的典范C C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D D正言若反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语一样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语一样3 3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得道得道”之士有哪些特征之士有哪些特征? ?答:答:4 4老子认为老子认为“天道天道”与与“人道人道”的区别是什么的区别是什么? ?答:答:5 5文章认为真正的文章认为真正的“天下之王天下之王”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 ?答:答:六、翻译:六、翻译:1.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3.3.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4.4.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