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29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3 第2课 新文化运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 新文化运动情景问题切入 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原址,原是北京大学学生的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 成,故称红楼。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这里曾 经是李大钊、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地方。那么红楼是怎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并成为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的呢? 学习目标引领课标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难点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教育意义。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新青年与新觉醒”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兴起的概况。本课第二目“高扬科学民主大旗”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宣传民主和科学、道德 革命、文学革命。 本课第三目“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讲述了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既有积极方面还涉及 消极方面。 三目呈因果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尊孔复古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文化 反封建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李大钊 鲁迅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111213民 君 历史进化 帝制复活的先声 提倡科学 三纲五常 奴隶14151617181920之道德 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吃人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2122232425文学革命论 平易 陈腐 思想解放 封建专制思想 马克思主义262728293031民众 国家政治事务 文化转型 片面 绝对否

3、定 绝对肯定 形32333435363738式主义 消极39重难疑点探究 1.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 含义: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产生、权 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世界观、方法 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也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 无神论等内容。 评价: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 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 不能同

4、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 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2.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 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 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

5、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 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文学革命是宣传民 主与科学的“手段” ,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 动的矛头所向) 。 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积极:(1)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后期传播的马克思 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对五四 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6、,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消极: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 的缺点。 (1)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 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 反帝的任务。 (3)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 ,但当时的文学活动 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典型例题示例 【例 1】 (2011天津卷文综5)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 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 “民主”与“科学”仍

7、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解析】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 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答案】 A 【例 2】 (2011上海历史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 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

8、是资产阶 级激进派,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项。 【答案】 D 【例 3】 (2011浙江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 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 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审题时要 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24 岁以前” ,即 1920 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

9、断 A 项错误,因为 1917 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 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 ,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 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 (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 (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 项正确,C 项错误。材料 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 项亦可排除。 【答案】 B 【例 4】 (2011海南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此)诚思想界 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 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

10、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 、 “出版界” 、 “学潮”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 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 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 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 路是(

11、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解析】 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符合“变革人心” ;辛亥革命主张改革政治制度, 符合“改变政令” ;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属于物质文明,符合“有形的物质” 。故选 A 项。 2.(2011临沂二模)但丁说:“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 俗话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陈独秀说:“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 ”二人在文学语言运用上的相似主张是 ( ) A.推动文艺复兴 B.通俗化平民化 C.进行

12、文学革命 D.体现人文精神 【答案】 B 【解析】 解题时注意材料中“俗话写诗”和“明了的通俗的”即可选出 B 项。 3.(2011珠海二模)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 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 A.18 世纪 90 年代 B.19 世纪 90 年代 C.19011912 年 D. 19151925 年【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阶段特征的掌握。 “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掀起 洋务运动;“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

13、革命;“从文化根本上感觉 不足”则发动了新文化运动。而戊戌变法是在 19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故选 B 项。 4.(2011安徽卷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 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 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答案】 A 【解析】 题中材料所说,已经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成就及思想文化上的严重缺 陷,符合辛亥革命历史事实,D 项排除;B、C 两项表述片面,排

14、除。 5.(2011江苏省单科历史5)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 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 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解析】 本题重点在对题中材料的理解:“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 B 项不正确; 20 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 C 项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 然淘汰已耳”说明 D 项不正确;作

15、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 就会被历史淘汰。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陈独秀提出“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 说孝一文中,提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提出了“将来容不 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些内容?为什么“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2)除材料中所提人物外,另外举出一个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名字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答案】 (1)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原因: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 (2)代表人物:胡适。活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等。 (3)积极: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推动着启蒙运 动不断高涨。 消极: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