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50688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年级全册校本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说说习惯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习惯;2、学生怎样做才能养成习惯;3、学生自觉于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习惯; 2、学生怎样做才能养成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自觉于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 教学方法讲解法、参与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校本教材、小故事 教学设计: 一、一、习惯小故事 五岁的儿子告诉妈妈:“阿姨给我糖果吃了。 ” “那你对她说 谢谢没有啊!” “我忘记说了。 ” “那还不赶快去说。 ” “怎么样,说了吗?”儿子回来后,妈妈问他。 “说了,但是没有用了。 ” “为什么没有用呀?” “阿姨说不用谢!” 二、二、你来评对错 小朋友们,你知道应该在什么情

2、况下,对人说谢谢或道歉的话吗?良好的 习惯我们应从小养成,所以,从小开始,我们就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如果你 不知道如何养成好的习惯,那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三、习惯小常识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阐述: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 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 有很多好的习惯,也一定有些不好的习惯。 四、四、你该怎么做 小学生好习惯儿歌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 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不唯书,不

3、唯上,超越文本当自强; 做笔记,细整理,积少成多能进步;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自习,博览群书采信息;天文晓,地理知,人见人爱有志气;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生活用品生活用品教学目标: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生活用品的样子及用途。拉风箱做饭要烧柴碳,旧时的锅灶,想让火旺盛,省柴碳,就要用风箱,从一九五 八年起,全民吃食堂,大灶做饭,更要拉风箱为之。灾害漫发了,生产队食堂渐渐冷火冷灶,没了吃的了,社员饿的没法,到处 寻找吃得东西。大队干部的食堂还能艰难地维持,还不时地弄点好吃好喝的改 善一下生活,社员看着都会眼红的。那年月,因贫穷饥饿,就有专向干部逢迎 拍马,围着当官的打转,想捞点好处的

4、人,被大家叫做“尖头怪”,又称“社 剽子”,更难听的还有,文明点的称“溜沟子”或“小溜沟”。其实所谓的这 些人,也都是可怜之人,他们只不过是想弄点“嗟来之食”,来养家糊口罢了。一天,某大队干部的食堂弄来了一头羊,干部们要喝羊肉汤,烧火煮肉 “小溜沟”殷勤卖力的拉风箱,忙前忙后的。肉汤弄好了,干部们又吃又喝, 很快一光二净,忙乎了一天“小溜沟”没敢挤上前,当然也没人关注他是否想吃,看着点滴未剩的锅,“小溜沟”心中憋闷,回到家里向家里人诉苦,谁知 传扬出去,有人同情,有人嘲弄,更有是有才的社员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小溜沟拉风箱锅里烧着羊肉汤你一碗我一碗小溜沟干瞪眼你一杓我一杓小溜沟没摊着可能是“兔死

5、狐悲物伤其类”,也可能同样相似的事普遍存在的原因, “拉风箱”事件很快得到很多人的公认,顺口溜也迅速传唱开来,而且还有久 唱不衰,“拉风箱”的内涵也在逐渐进化转移。“拍马”一词自古有之,视为贬义,近代俗变为“拍马屁”。“溜沟子” 略带品,但也不雅,“小溜沟”则含戏虐之语,虽仍有不雅,却显可爱。风箱风箱是用动物皮革制成,利用活塞原理,加上风门,以产生压力或吸收泵,需要人力,水力推动活动,可以开拓大量送风的途径。风箱一词最早见于崇祯十年(1637 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这种木风箱一般是长方形的,箱内装有一个大活塞,叫做“鞲”,鞲上装有露在箱外可以推拉的拉手,由于活塞的推拉都能向炉内送风,所以

6、它是能用活塞双向鼓风的连续鼓风机。粪叉粪叉是用来捡拾大一点的牲畜粪便的。比如驴、牛、马等。搓洗衣物在洗衣机大规模使用之前,搓衣板与棒槌是洗衣的主要工具。住在水边的女人们洗衣服,往往使用棒槌捣一通,而居住在离水很远地方的女人,就发明了搓衣板。古茶壶一般有铜制和铁制等,用于烧水和熬茶之用。剪羊毛剪子铁质剪刀,有两股组合而成,用于手工剪羊毛。洋镐铁质品,两端尖锐或刀口,中间安木把,用于攫取较硬的土质结构和沙石等。墨斗木工用于在木头上弹线之用。柳条笆斗用柳条扎制而成,盛放东西,吊水等用途。第三课时饸饹床子饸饹床子: 做饸饹的专门用具。木制,有床子和摁子 2 部分组成。床子中部有一装放做饸饹的面团的洞,

7、洞底部有一带眼的铁片。人们用摁子挤压做饸饹的面团,就漏成了饸饹。罩子灯罩子灯 :原指油灯的一种。有灯罩,不怕风。原是航船上挂在桅杆上的信号灯。后民间用以照明。板凳 :木质结构。凳面板长约三尺,宽约一尺五寸,厚约一寸;四条木腿直高约一尺七八寸,两两的中上部分别用两根短木桄榫铆套装相联结,呈梯子形,上头榫铆套装于凳面板两端的稍中部,多为木本色。俗称“长板凳”木槽: 木质结构,大小不一,其形式大体相同。在一块大条石上凿成为:长口、长帮、短档与稍厚底的大木槽,一侧帮有二至三个绳眼,用以穿套牲畜缰绳。木槽架置砖砌的槽腿墙上,前后左右适当用栽地木桩夹逼稳固。用以喂养骡、马、驴、牛,一般统称为木槽”。木槽有

8、六尺、八尺、丈槽,还有丈二槽。炭火熨斗古代的人生活中也需要烫熨衣物,当然,他们的时代是没有电熨斗的。现在我发一只我收藏藏品中的古代铜质熨斗,采用炭火加热,底部直径约 10 公分,整体重量大约有 3 斤多。古代木锅盖: 木纹 锅盖特写 家居 家居生活,火盆火桌子:到了冬季,不少居民将各种各样的取暖器材搬进家中。村民们大多数都使用火盆(火笼)取暖。每天,村民们都会将尚未燃尽的柴火火灰用火铲从灶膛中取出,趁火花四溅之时扒拉到火盆(火笼)里按实。它们质地坚硬,从灶膛中铲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因火盆(火笼)制作便利,使用时也不需要花成本,火盆(火笼)便成

9、了农家冬日取暖不可缺少的器物。木质盘子:端饭菜时盛碗碟的盘子,多用木头制成,旧时也用来盛礼物。建筑工匠泥抹子:古代的抹 子比现代抹灰用的抹子小,前段更加窄尖.由于比现代的抹子多一个连接点,所. 对砖的要求严格,工价高,外观有缝不见缝 用途:常用于高等级建筑,或是比较讲究的墙.水鳖子:古代人们盛水的用具,现在农民外出饮水工具。第四课时糜子笤帚把成熟的糜穗以第一节折下,待干燥后揉下糜子,一般分五支手工扎成,用来扫炕、扫地、刷锅等。木质炕桌放在炕上,故名炕桌,用于吃饭,过去一般家庭的灶房和住房分开,饭煮好后端来摆在桌子上,一家人围坐在周围享用。火盆过去人冬天用于取暖用具,一般放在炕上,里面放一些炭灰

10、,炭灰上面放些燃烧的煤炭,手冻了就靠近火烤一烤。当然产生的煤烟会让人煤气中毒。谁叫当时人穷,架不起火炉子。灰耙子过去人多烧土炕,燃烧灰烬积少成多,灰满了就用灰耙子扒灰。铁榔头:用于敲打菜刀:用于切菜、切肉、劈木柴等。灯柱子:过去人用清油点灯,倒入半碗清油,用棉花搓成灯捻子,点着用来照明。木杵子:用于捣碎调料、煮熟的山芋等。纸糊柨篮:纸斗、笸箩是妇女就地取材创造的深受农家、渔户喜爱的民间民俗纸这种传统工艺从造型到纹样寓意再到民俗应用都在不断升华变化,并且流传下许多珍贵的手工艺精品。本文主要分析其历史发展、造型纹样及民俗应用。第五课时木窗子用纸糊在窗子里面,既可以遮风沙,又可以透光。罐子陶瓷制品,

11、用于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用,上面盖上小碟子,双耳上栓上绳子,提着送到地头上。铁锁 下面是锁子,上面是这把锁子的钥匙,锁子虽构造简单,但锁君子不锁小人。说明当代人 的文明程度。铲子用铁打制而成,用于薅锄田间杂草,挖野菜等。嫁妆箱木头或皮子制成,古时候女子出嫁,娘家要给女儿陪一对大红箱子,预示着女儿过门后日子红红火火。箱柜子用来支撑箱子的柜子而得名,有的上面雕刻或者油画精美的吉祥图案。面刀架子:木头制成,定在灶台上,用于搁放擀面杖,剁面刀、切刀等。袜楦头木头制成,过去人穿的袜子,是人用布缝制的,楦头撑起来缝制袜子用。鞋楦头木头制成,做成新布鞋时,用楦头撑开,要不会夹脚。粪叉子铁制品,用于在房屋周围

12、、野外拾取动物粪便,积肥或当作燃料之用。瓦沟(瓦沟)瓦沟(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 唐 白居易 宿东亭晓兴诗:“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绿。” 宋 杨万里 不寐听雨诗:“瓦沟收拾残零第六课时扁担用硬杂木或半边毛竹削制而成,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长 160 厘米200 厘米,两端较窄,中间较宽,表面平整光滑。农家人经常用来挑水。棒槌用木头做成,古代人用它洗衣服。秤木杆,铁托,用来称东西。铡刀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现在极少人用铡刀了。铡刀由两部分组成,一块中间挖槽的长方形木料(一般是用榆木) ,一把带有短柄的生铁刀,此刀的刀尖部位插入木槽里固定。铡刀是

13、专门给牲畜铡草料的,一人把草料平铺到木铡板上,另一人握住刀柄向下用力,草就齐刷刷的切断了。铡刀属于传统农具,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穿衣镜:供应穿衣用,木之框架,中间鑲玻璃。米黄锅:是铁质的锅,用黄米摊的鉼,味道香酥。牛铃:有铁质的,有铜质的,为了起导向作用。杵子:杵头是石头的,木制把,用来夯实土基。炕模子木制方形模具,用于制作火炕面子。第七课时背篼背篼:俗称背篓,是用竹、藤、柳条等做成的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器具。山区地势起伏高低。山高坡陡,地阔人稀,交通主要是靠一些行旅小道。而青山乡就是这样的地势,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利用当地资源,在芨芨草生长旺盛的地方

14、用芨芨草编制背篓,当做一种运送工具;在柳条生长密集的地方,就用柳条编制背篓。芨芨草芨芨草作者: 高原之壑从没有想过在肥饶的地方生长芨芨草,只喜欢偏僻的荒野从没有想过能登上大雅之堂芨芨草,却有着淡雅的气韵在大西北的盐碱地戈壁滩上芨芨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美丽在无尽止的狂风飞沙的锤炼中芨芨草,不失温柔却愈加倔强不会有甘霖的浸润,绿荫的遮凉芨芨草,从不期冀细雨轻风 不会在名家的画布上展现风采芨芨草,从不为无人欣赏而寂寞默默地生长在偏僻的荒野啊!芨芨草只唱着自己生命的歌悄悄地酝酿着自己独特的气度啊!芨芨草只编织着自己的梦想!第八课时擀擀 毡毡擀毡是制作羊毛毡工艺的统称,可分为弹毛、铺毛、喷油、加黑豆面

15、、洗毡(擀压)、定型等六道工序。弹毛既是苦力活,又是技术活。毡匠手里是一张长约七尺的弹毛弓,弹毛时左右开弓、上下翻飞。大弓的声音如琴似弦,毡房尘土飞扬,板结的羊毛一根根松开,一根根飞起来。弹毛是第一道重要的基本功,弹不好毛,擀出的毡自然也好不了。铺毛时,毡匠要把如纸一样薄的毛层层叠叠铺匀、铺满,然后喷油。毡匠喷出的油是一个扇面,恍如一张蜘蛛网、一层薄雾,细细的油珠落到弹好的羊毛上后,再加水用力挤压,羊毛就会紧紧地凝结在一块。洗毡更是一道苦活、巧活、关键活,擀好的毡能一铺二三十年,学问都在洗毡上。尤其是擀绒毡,只有手艺精绝的毡匠才能完成,手艺一般的毡匠都会退避三舍,因为擀羊绒毡时,劲小了羊毛成不

16、了毡,劲大了就擀成了七孔八窍。毡由大变小、由薄变厚、最后定型,这最后一道工序叫出毡。出毡后,如果在冬季的时候大概晾一个礼拜才能铺开用,夏天两至三天就可以用了。 有史料记载,擀毡技艺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末及元朝时期,蒙、回、汉等多民族在西北地区杂居,当时蒙古族人居住毡堡,用毡作褥,一些居民就向蒙古族人学习了擀毡技艺。从此,擀毡技艺在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毡匠”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而且要求毛丝纤长,所需的豆面和麻油要求纯正,而且要纯手工作业,弹毛、铺毛、喷水、喷油、撒豆面、铺毛、卷毡、捆毡连、擀连子、解连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13 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擀毡过程中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亦劳亦乐。石石 磨磨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