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006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五中苏州五中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高三语文高三语文201620161010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面对自然悲剧,我们不是英雄,只是 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 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默默之中,苦难 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 。A朝生暮死 慰问 磨灭 尊严 B浮生一梦 抚慰 磨钝 尊贵C浮生一梦 慰问 磨灭 尊贵 D朝生暮死 抚慰 磨钝 尊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是(3 分)A由于电子抓拍工作刚刚启动,交警本着人性化执法,工作初期重点针对严重交通违法的车辆进行抓拍。B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群山之巅,她又回到了她钟爱的北国小镇,野花、松鼠、白云、雪地,格罗江,这些迟子建喜爱的意象也都一一在小说中出现。C对于胜利,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显得很平静。她对现场的记者们说,不要因为女排夺冠了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她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D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3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

3、银盘里一青螺。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夫晋,何厌之有?5.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合适的一组是 ( ) (3分)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

4、刺虐入骨三分。A. 屈原 辛弃疾 司马迁 施耐庵B. 屈原 范仲淹 司马迁 蒲松龄C. 贾谊 范仲淹 文天祥 施耐庵D. 贾谊 辛弃疾 文天祥 蒲松龄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

5、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

6、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宜思自勖 勖:勉励 B竟获免 竟:竟然C累日不值 值:遇,遇到 D诸甥岁时馈遗 遗:给予,馈赠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7、A亲友因呼为“居士”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常逃匿不与相见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木其衰矣 其皆出于此乎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0 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洗竹简诸公同赋敖陶孙舍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脱巾解带坐寒碧,匱觞露饮始此回。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

8、苍龙声。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青留姓名。注:“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劖,砍去。(1)“脱巾解带坐寒碧”一句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析。(2 分)(2)“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 分)(3)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4 分)四、名句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3)无丝竹之乱耳, 。(4)浮光跃金,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 ,都护在燕然。(7)

9、 ,直挂云帆济沧海。(8) ,万钟于我何加焉。五、现代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宁古塔余秋雨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 “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

10、个”(“宁古”为“六” , “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 “官庄人皆骨瘦如柴” 、 “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 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例如,李裀获罪是

11、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

12、威的人点头。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 ”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联。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

13、今。 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例如, 宁古塔志 宁古塔山水记 柳边纪略 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 史记和红楼梦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

14、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选自余秋雨宁古塔 ,有删节)12.被流放宁古塔的官员命途多舛,他们的不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作概括。 (4 分)13.为什么要写顾贞观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 分)14.理解文章第七小节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15.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6 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18 分)至少还有记忆刘瑜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 1977 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 5 年,尼克松也下台了 3 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尼克松 30 年前的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