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453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历史统练试题6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三历史统练试题高三历史统练试题 6 61 史记货殖列传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这表明汉朝时期( ) A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2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下列与这一 现象相一致的是(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D坊巷桥门及

2、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3 全球通史:“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 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 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 ”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 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明清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 B C D 4.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 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 ”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 )

3、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农村集市出现 A BC D 5.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 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 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6.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 ) A

4、 “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7.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戴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 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8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因)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 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据此推断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 ) A商业容易脱贫致富,是本业B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商业- 2 -C西汉重农抑商任重道远D商业虽

5、然为末业,但有助于百姓脱贫 9.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 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 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 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10. “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 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 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

6、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1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 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由此不能得出(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12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造成家庭成员 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 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这些现象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导致了奢侈

7、观念的出现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一组与地名有关的文字材料:“两县 共辖 109 坊,一为长兴、永乐、永宁、曲池、敦化、安仁等 54 坊,一为善和、通化、丰乐、 昌明、安乐、怀远、醴泉、昭行、义宁等 55 坊。 ”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 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

8、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 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 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 荣发展。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 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 “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 3 -

9、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 内藤湖南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 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下列表格。研究主题结论证据理由材料涉及的时代最晚可能 是什么时期材料一所涉及 的史料(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有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比较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 年)令滨海民

10、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 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 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 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 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 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

1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 禁”有什么不同?(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 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 点。- 5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关 梁,弛山泽之禁”说明汉初政府对商业发展采取宽松的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市坊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 “有

12、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反映了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历朝政府垄断 了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可知正确,由“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可 知正确。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可以看出,清初扬州商业繁 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结论无法从题干材料信息中得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生活习俗的影响。从材料看,明朝的官员对当时社会上 的一些习俗的不满,实际反映了明朝时期江南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的思想观念发生 变化。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不贤,毋为势家所

13、夺”可以看出,在古代如果不勤俭持家,土地和财产有 可能被“势家”所侵夺,说明中国古代社会中土地兼并现象比较普遍。 答案:B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受到阻碍的特点,究其 原因,主要是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B、C 不符合史实,也都与题意不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反映了司马 迁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对发展工商业的肯定和支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明代”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等关键信息,可判断材料中的 现象是海禁政策实施的后果。 答案:B 解析:材料描述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政

14、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情景。设立广州十三行对 外贸易,但是对对外交往进行严格的限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吉 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说明了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和农产品商品化发 展,A、C 项正确,由“辄募旁邑民为佣”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B 项正确。材料未体 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思想观念的冲击,旨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排除 B 项;C、D 从材料中无法 得出。 答案:A 答案:(1)结论:唐朝。理

15、由:唐朝实行坊市制度,而宋代开始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2)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 能增强。- 6 -(3)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 荣。 (4)相同:都认为宋朝出现了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 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14 答案:(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 (3)积极: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 (4)维护封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