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47357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主要内容,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操作流程,四、相对于传统工艺的优势,五、工程应用实例,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五、顶模系统技术的应用,六、顶模系统的荣誉,一、顶模系统介绍,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刷新,建筑功能要求的多元化,建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工艺已无法很好适应于超高层的施工。我们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研究发明了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这项新技术来应对这些难题。,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顶模系统全景,钢平台系统,支撑系统,挂架及围护系统,模板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一、顶模系统介绍

2、(一)顶模系统的组成,顶模整体示意图,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1、钢平台系统:由各种型钢组成的空间桁架体系,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空间稳定性,能承受材料、机具、下部的挂架、模板的荷载以及所有施工活荷载。,俯视图,钢平台桁架,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2、支撑系统:由支撑钢柱、上下支撑梁和设置在上下支撑梁端头的伸缩牛腿组成,将顶模系统所有荷载有效的传递到核心筒墙体。,支撑系统整体图,支撑梁,支撑钢柱,牛腿,1m段支撑柱,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3、动力及控制系统:整体顶升动力系统采用顶升液压油缸,牛腿动力系统每牛腿采用

3、1个小油缸带动牛腿的伸收。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液控系统和电控系统两个分系统实现对各个主缸联动控制和各支小油缸的控制。,300吨长行程(5米)油缸,小牛腿油缸,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4、模板系统:采用大钢模板,组合、拆分十分方便,模板整体随钢平台同步提升,缩短了模板工程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钢模板实景,大钢模板设计图,一、顶模系统介绍(一)顶模系统的组成,5、挂架及围护系统:在钢平台下悬挂挂架作为钢筋和模板工程的操作架。各个工作面全封闭,确保高空操作安全。,内部实景,外部实景,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顶模系统设置35套顶撑结构,通过支撑钢柱与大刚度工作平台

4、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钢骨架。,1.平面最少支撑点,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顶模系统设置35套顶撑结构,通过支撑钢柱与大刚度工作平台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钢骨架。,1.平面最少支撑点,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低位支撑的特点是“顶撑合一”,有效避免了混凝土早期强度对系统顶升的影响,有效加快了施工速度。,2.低位支撑,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N-3层(受力层),N-2层(受力层),N-1层(新浇筑层),N层(作业层),留空层,留空一层,减少作业间歇,使用长行程、大吨位液压双作用油缸(行程5m,顶升能力300t,提升

5、能力30t,顶升速度100mm/min),一个行程即可顶升一个结构层,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全部顶升工序。,3.长行程、大吨位,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整个系统的伸缩牛腿采用小油缸驱动为伸缩的动力,所有小油缸和顶升油缸采用一套智能化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台:收集压力、行程信号,指示系统动作,平衡阀:保持油缸压力稳定、自锁。,电磁换向阀:控制系统动作,4.智能化控制,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液控和电控两个分系统,实现对各个主缸和各个小缸的联动控制。,智能化控制效果: (1)行程控制精度1mm; (2)同步误差小于3mm; (3)系统顶升标高误差小于3m

6、m; (4)工作平台层间偏移小于5mm; (5)平台自动调平; (6)立柱垂直度自动调整; (7)达到自动急停条件时自动急停。,4.智能化控制,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模板上部通过导轮连接在钢平台下导轨梁上,模板支设及拆除均为有轨作业。每块大模板设计为四块小钢模板拼接组成,便于直墙变弧墙、层高变化拆分使用。,5.空间三维“可调模架”,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5.空间三维“可调模架”,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利用导轮装置挂设在钢平台下的吊架梁上,实现挂架滑动,设翻板装置,翻板端部设置伸缩板,大横杆可水平转动,使模架能够按结构的需要变化。,挂架结构,

7、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挂架结构实景,一、顶模系统介绍(二)顶模系统的创新点,二、顶升操作流程,N层,N-1层,N-2层,钢筋绑扎,同时下层拆模,系统顶升,模板支设同时下腿回收,二、顶升操作流程(一)顶升过程,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了顺利安装广州东塔项目项模系统,特编制广州东塔项目总承包工程智能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供内部验收使用。,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一)规程目录,目 录 1 总则1 2 术语1 3 基本规定2 4 钢模板验收5 5 顶模洞口留设11 6 顶模预埋件安装11 7 支撑梁及油缸安装13 8 支撑柱安装17 9 钢

8、平台系统安装19 10挂架系统安装.28 11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31 12第一次顶升验收.37 附录A-钢模板质量检验评定方法.40 附录B-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及尺寸允许偏差.44 附录C-钢结构检查记录表.46 附录D 核心筒液压顶升系统安装使用及维护说明书.56,广州东塔项目总承包工程 智能顶模系统验收规程,顶模支撑梁检查尺寸允许偏差(mm),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二)规程部分内容,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二)规程部分内容,油缸检查尺寸允许偏差(mm),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二)规程部分内容,顶模系统验收表,三、顶模系统验收规程(三)顶模相关规范的编制,我们作为广州东塔参建团队,曾担任过广州

9、珠江新城西塔工程和深圳京基工程的建设者、也是智能顶模系统的发明者,有责任肩负起智能顶模系统国家规范编制的殊荣。在东塔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陆续编制智能顶模设计规程、智能顶模操作手册、智能顶模验收规程,以指导项目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与升华,编制国家级的智能顶模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将智能顶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一)施工速度快,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二)更安全,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三)质量保证,顶模系统的大刚度平台、灵活易调的模架措施构件及可以通向各个变化区域的轨道,使得系统在应对结构变化时调节

10、方便。,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四)适应性强,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五)使用成本低,以广州西塔工程为例:,四、与同行业同类工艺的对比(五)使用成本低,备注:以上数据摘自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施工,五、顶模系统技术的应用,广州国际经融中心,建筑物总高度440.75m,总建筑面积45.1926万m,地下室四层,地上103层,京基100项目,建筑物总高度441.80m,总建筑面积58.4642万m,地下室四层,地上100层,广州东塔(在建),地下5层,地上112层,建筑高度530m,总建筑面积50万。,六、顶模系统的荣誉,六、顶模系统的荣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造型设计也越来越新颖,智能顶模系统的开发及成套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应对结构频繁变化措施复杂,工期时间长,高空改装作业量大、操作风险高的问题,代表了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方向。,介 绍 完 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钢结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