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47276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2018/10/22,2,序言,科尔曼报告: 美国人科尔曼做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黑人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不是学校,而主要源于家庭因素。,2018/10/22,3,三浦展报告:别让你的孩子跌落阶层成绩差的孩子越不爱运动,喜欢一边吃方便食品,一边打电玩;有自主性、有挑战精神、很独立的孩子,通常成绩比较好;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阅读量成正比,父母要过好自己的生活;看电视和打电玩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的孩子,成绩大多比较好。要帮孩子找到更多的娱乐,不要只玩电子游戏和看手机。,洪兰的建议:如何让孩子胜在终点经常打骂孩子,引起不好的情绪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孩子学的好的三大法宝:游戏、运动、广泛阅读

2、。决定人生成败关键因素:自制、正直和毅力。,2018/10/22,一、更新观念,父母的角色一:物质 注重优生优育,避免孩子“先天不足”; 注意科学喂养与营养膳食,保障孩子健康体魄; 为孩子的教育作力所能及的支付,保证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 ,父母的角色二:精神,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等各种途径向孩子传达“我很在乎你”、“我爱你”、“你对我来说很重要”等信息; 时刻让孩子了解到你在关心他的生活健康、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让孩子体验到你对他恰当、热切、真诚的期望;,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你能行!”、“加油!”、“别灰心!”、“再试一试!”; 孩子一旦有好的表现就鼓励他“你真

3、棒!”、“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与自豪!”等; 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及时安慰、帮助他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相信他能成功!,父母的角色三:安全,在孩子无助的婴儿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守护神; 在无知的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知识引导者; 在无畏的小学生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监察员; 在无聊的初中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知心朋友; 在心灵容易受伤的青年时期父母应该是孩子安全的避风港湾。,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患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高层建筑、食物与药物中毒、“电老虎”、“气老虎”、水火无情烧灼烫淹、玩具隐患、辐射与噪音、各类传播媒体及网络的影响等,独生子

4、女政策对家长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哪里也马虎不得!,父母的角色四: 价值引导,“养不教,父之过?” 不仅“父之过”,也是“母之过”; 良好的行为他期待着您的奖励; 不良的言行需要您的矫正与约束; 错误的行为表现需要您给予必要的惩罚; 身边的各种现象需要您给他评判 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家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培育。,二、家长“言行举止”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导航者,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将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面对悄然长大的孩子,家长要用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武装自己,指导生活。家长给孩子带来的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都将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身教胜于言传!,三、检讨过去的教养方式

5、,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的表现,1、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 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 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 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 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另一种专制过度保护,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

6、,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拒绝与同学交流,拒绝老师教育帮助,造成儿童行为退缩。,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自己子女长大后能自食其力,无疑是家长所希望的。以下介绍国外的几种做法,颇有借鉴意义:美国:“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让其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修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

7、行自谋生路的教育。美国南部有些州立中学还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父母庭院割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用钱。一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扫积雪等。,日本:“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这是日本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父母教育孩子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必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外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时,

8、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瑞士: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毕业就到别人家去当一年佣人。这是瑞士普通家庭的做法,目的是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是让小孩子学多种语言,为将来谋生打基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除了本地土语,还有德语、法语。所以一个语区的姑娘,通常要送到另一个语区去当佣人,甚至送到英国去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或入学读书。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

9、务,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父母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比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劳作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去做一些更难的事。这样,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怪物”。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2、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祖辈,上学了交给老师

10、,长大了交给社会。”“甩手”父母如是说。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 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 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剧烈化和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会越来越多,而这与科学的儿童教育是相背的。,另一种放任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容易使子女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模糊不清,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结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以自我为中心,

11、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当前学校教育中老师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家长“管”的孩子一般不怎么需要老师“管”; 老师“管”的都是那些家长一般不怎么“管”的孩子,而这类孩子的教育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教育效果一般也比较糟糕。,“放任”型的学生,父母缺乏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亲子关系多不正常,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对立,父母不和,视儿童为出气筒进行辱骂或殴打,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经常体罚、对子女缺乏适当监督和养护。,这类孩子,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不但可能患

12、有与饮食、睡眠、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疾病,还可能对自己失去调节控制的能力,患有精神疾病或人格上的缺陷,他们一般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据对某工读学校的调查:,女生中30 的家庭成员中被判过刑,25有坏作风; 母亲酗酒行为,子女行为越轨率为23; 父亲有酗酒行为的子女行为越轨率为328; 父母有性犯罪,子女行为越轨率为44和62%; 60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埃伦温纳概括出有利于培养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 天才儿童常常是长子长女,或者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得

13、到父母更多的激励。 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家里摆满了书,他们可以听到无穷无尽的有趣故事。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教育程度,但平等待人。 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父母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励和教育孩子上,或者聘请老师以确保孩子得到高水平的教育。 天才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工作勤奋、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们在紧张工作之余,总是做家务、锻炼身体、积极消遣,从不无休止地泡电视、打麻将、懒散度日。 父母给孩子较多的自由,鼓励孩子自强自立,他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按个人的意愿去从事创造性生活,甚至

14、允许他们去冒险。他们有权威,能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但他们并不专制,能容忍孩子的差错。以身作则。有时候要教育孩子,可能还要从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入手。,3、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民主教养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2:1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现代社会,竞

15、争激烈,好多父亲忙于工作而较少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给母亲,母亲既要担当“慈母”的角色、又要担当“严父”的角色,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又担当“严师”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会使孩子莫名其妙,对母亲形成复杂情感、对社会形成歪曲认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浙江“徐力弑母”正是这种悲剧的结果。,生活在不同情境中孩子发展也会不一样:,生活在批评中,孩子学会的是指责; 生活在敌意中,孩子学会的是打架; 生活在嘲笑中,孩子学会的是难为情; 生活在羞辱中,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的是大度; 生活在赞扬中,孩子学会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 生活在公平中,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生活在安全中,孩子学

16、会的是信任他人; 生活在赞许中,孩子学会的是自爱; 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中,孩子学会的是寻找爱。,四、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1. 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自己的态度问题; “他们就是不想好好学!”; “对他说了多少遍了,他就是不听!”; “怎么说也没有用,只有狠狠揍他一顿才行!” 殊不知,孩子的学习不好大多是由于学习能力的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512岁儿童中,有1030的孩子存在学习能力障碍问题; 这是由于孕期不良环境,生育时早产、难产、剖腹产,幼儿期缺乏充分的活动和感觉刺激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退缩等症状的心理障碍,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治疗,而不是打骂所能解决的。,2. 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没有必要向他们解释制定每条规矩的原因因为我是你爸(妈、老师); 有些事你可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但有些要他们做的事却只能以命令的方式而不能用提问的方式。,3. 忽视惩罚,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训 公平合理地处罚并没有什么错; 惩罚要同他犯的错误相关联 不要“秋后总算帐”; 惩罚要同犯错误的程度相当 不要感情用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