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453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历史统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二历史统练试题高二历史统练试题1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渴望征服自然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

2、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5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

3、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强调人性 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 B、 C、 D、815 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

4、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 -9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10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 B、 C、 D、11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下列字体

5、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A、 B、 C、 D、12郑燮的墨竹图 ,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13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14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1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 3 -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

6、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6 下列两组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直接关系?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1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A、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革命纲领C、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8 读下图,为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A、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B、

7、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191985 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20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

8、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成就21 (13 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4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

9、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 ,它指的是什么?(2 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4 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6 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 分)2

10、2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种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一场重大社会变革的到,而且这种潮流还会冲破地域的限制,对东西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1)18 世纪至 19 世纪末,受启蒙思想影响欧美地区和中国发生了哪些政治变革? - 5 -(3 分)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2)归纳材

11、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 分)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改造中国。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 14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 年 11 月 12 日) (3)举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事例,并分析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6 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3 分)材料一:两位决定时代发

12、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6 -材料二: 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材料三回答:(1)材料一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 。他们的发明或发现把人类推进到什么时代?(4 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发生哪些重大影响?(6 分)(3)材料三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3 分)- 7 -24、简述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1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早晨用四只脚走 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寓意是指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幼年不能独 立行走用四肢,中青年独立,老年用拐杖

13、搀扶,这则寓言深刻说明了古希腊人对个人成长的 关注和思考,所以答案选 A,AB C 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2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关键信息: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题干儒家 强调的是统治理念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故 B 项正确;A 项是无法从题干中体现;C 项是荀子 的思想主张,无从体现;题干没有强调礼、义和信的先后重要性,故 D 项排除。5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三教图是清朝丁云鹏的作 品,反映了自唐宋以“三教合一”的潮流。B 反映的表层意思,不是实质问题。C“冲突激烈” 不符合题意,D 错误,因此选择 A. 6 【答案】A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狂悖乖谬, 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符合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李贽的特征,即李贽评判道- 8 -学家的伪善,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观念,李贽的这一思想特征被称作“离经叛道”,所 以答案选 A,B C D 三人思想观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7 【答案】D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 求;古希腊时期是奴隶制阶段,因此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故选 D。但是,他们都主张人 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解放,突出人性,要求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因此是它 们的共同点。 8 【答案】B 解题关

15、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 15 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 兴。各种自由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 经繁盛,排除 A,宗教改革兴起于 16 世纪的德国,排除 C,启蒙思想兴起于 17 世纪,排除 D。 9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 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 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 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 B,D 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 有分歧的。 10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没有印刷术就没有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