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651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能知道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主要环节主要环节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一 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_、_、_和_地理空间信息的_的总称,主要包括_、_、_等2 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_,在_、_、_、_、_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K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如_、_、_系统等。(一)遥感(RS)1 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_( )或_(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_进行_。设问:在区域地理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哪些领域?2 遥感的应用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

2、_、_、_等领域。设问:(1)什么是全球定位系统?它由哪三部分组成?(2)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有哪些?(二)全球定位系统(GPS)(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1 概念:利用_,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_、_的系统。2 全球定位系统包括空间部分_用户设备部分_3 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_、高程(海拔)(2)利用 GPS 为导航服务已成为一种_.(三)地理信息系统(GIS)问:地理信息系统课应用于哪些领域?1 概念:专门处理_的计算机系统2 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的信息进行_、_、_、

3、_等工作,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二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_,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_来管理的技术系统。遥感(RS) 遥感的装置 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 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组成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功能接受物体和环境的 电磁波辐射收集、传输信息接收信息,处理、 分析信息专业图件或统 计数字4遥感的优越性 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 、获得资料速度快

4、、周期短、目标物传感器地面遥感系统成果物体辐射或 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专业图件 统计数据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与收益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大的特点。 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 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全球定位系统(GPS) 特点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 航天)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特点。 GPS 卫星星座 如图所示:GPS 卫星星座由 21 颗工作卫星和 3 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

5、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 GPS 卫星。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组成,其工作流程由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入、 管理、分析和表达等过程构成。其简要程序如图所示:采集形成进行输出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信息源(地图、遥感图像、实验数据、GPS 数据)数据处理(即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库(关于某一研究区域的若干图层的总和)空间分析(按一定规则对局部及其相邻部分。甚至整个区域进行综合分析表达(将系统分析的结果形成地图、图像、图表、数字等产品)1“3S”的关系 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区别遥感主要

6、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数字地球 (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 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学习自评学习自评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是 (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GPRS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技

7、术优点的是 ( ) A有利于节省人力、财力 B有利于提高效率C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 D有利于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 3以下可以从叠加遥感图像得出的地理信息有 ( ) 城市的扩张 海岸的侵蚀 城市总人口的增加 农业作物长势A B C D4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 ) 资源调查人口增长预测环境监测自然灾害调查A B C D5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多少颗 GPS 卫星? ( ) A4 颗 B6 颗 C8 颗 D12 颗6以下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确定事物的地理位置B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和全天候的特点C具有连续性和

8、实时性D能对国土资源进行调查7下列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用途的是 ( ) A通过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加工,建立区域各种模型B查询某城市道路及公共汽车站点情况C确定被盗汽车的位置D对某市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8要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检测及评估预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绘A B C D在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 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 910 题:9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10对 19

9、85 年与 2000 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 1:用遥感技术重新测量,科学家提出:长江变短了。最近,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 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 6 2113 千米,比公认的 6 300 千米短了 80 多千米。但这一结果并 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地位。主持测量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所的研究人员称:“尽管这一数字的变化对长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反映了人 们对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并有可能成为国家更新重要地理数据的参考。

10、 ”材料 2:1998 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 国家利用飞机和卫星对该地区进行了遥感监控,获得了大量的遥感影像图。通过计算机处理 后制成了淹没地区分布图,图中淹没地区和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而且,在计算机 中可对淹没面积按各种要求进行快速、准确的统计。(1)材料 1 说明了遥感技术在哪种领域的应用 ( ) A海洋 B地质 c水文 D军事侦察 (2)根据以上材料,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12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准确和非 实时性, 给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实时和准确 的特征

11、,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下是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时,我国气象卫 星对洞庭湖进行实时监控所获得的遥感图像。读遥感图像和 20 世纪 5090 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1998 年 7 月 2731 日 1998 年 8 月 28 日2020 世纪世纪 50509090 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万 km2森林覆盖率 洞庭湖蓄水容积 亿 m3洞庭湖面积km250 年代36.38 (1957 年)22 (1957 年)2934 30090 年代79.94 (1986 年)101742 600(1)对比 1998 年 7 月底和 8 月底的遥感图像,可以看出 1 个月来,该地被淹没地区 _。(扩大、缩小、不变)(2)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 1 000 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 年 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 1954 年多 1 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 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3)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