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5239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13年5月第3版)《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王冕读书,1、学习本文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3、学习王冕专心读书的精神,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的品质。,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等。,王冕:元末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和画皆负盛名,尤擅画梅。著有竹斋诗集。,王冕读书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所作的一篇文章,文章告诉

2、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诸暨 牧牛陇上 辄默记 蹊田 挞之 曷不听其所为 琅琅达旦 土偶 恬若不见,j,lng,ln,x,t,zh,h,u,tin,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熟读课文课。 2、小组合作翻

3、译课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重点词语,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边的高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众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者:陇: 窃: 诸: 诵: 辄:,通“垄”,田埂。,读。,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偷偷地。,众。,就。,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译文傍晚回家,忘了他放牧的牛,有人来责备(牛)践踏了田里的禾苗,父亲大怒,鞭打他。过后,他又跟以前一

4、样。母亲说:“孩子痴迷读书到这种程度,何不任凭他去做呢?”王冕于是就离开家,投靠寺庙居住。,或: 蹊: 挞: 已而: 复: 曷: 听: 因: 去: 依: 以:,践踏。,又。,于是。,离开(家)。,投靠。,来。,任凭。,过后。,何,怎么。,鞭打。,有的人。,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译文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卷,对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清朗响亮的读书声一直读到清晨。佛像多是泥塑的偶像,面貌狰狞可怕。王冕虽然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夜: 潜: 执: 策: 琅琅

5、: 旦: 土偶: 狞恶可怖: 恬: 若:,偷偷地。,清朗响亮的读书声。,狰狞可怕。,安然。,像。,泥塑的偶像。,通“册”指书卷。,清晨。,拿。,晚上、夜里。,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朗读课文,说说文中通过哪几件事写王冕小时候读书的执着和专心。,2王冕和方仲永都是聪慧的儿童,但一个成为学识贯通的儒生,一个泯然众人,这是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提示:本文写了王冕小时候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学舍听书”其中“窃入学舍”、“忘其牛”、“复如初”都说明王冕对读书的执着。另一件是“僧寺夜读”、“琅琅达旦”、“恬若不见”都说明了王冕读书的专心。,提示:王冕的母亲对王冕痴迷读书采取的

6、态度是“听其所为”;方仲永的父亲对仲永早慧采取的做法是“不使学”。两个故事都说明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重点词语,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边的高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众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者:陇: 窃: 诸: 诵: 辄:,通“垄”,田埂。,读。,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偷偷地。,众。,就。,当堂检测,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译文傍晚回家,忘了他放牧的牛,有人来责备(牛

7、)践踏了田里的禾苗,父亲大怒,鞭打他。过后,他又跟以前一样。母亲说:“孩子痴迷读书到这种程度,何不任凭他去做呢?”王冕于是就离开家,投靠寺庙居住。,或: 蹊: 挞: 已而: 复: 曷: 听: 因: 去: 依: 以:,践踏。,又。,于是。,离开(家)。,投靠。,来。,任凭。,过后。,何,怎么。,鞭打。,有的人。,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译文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卷,对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清朗响亮的读书声一直读到清晨。佛像多是泥塑的偶像,面貌狰狞可怕。王冕虽然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8、夜: 潜: 执: 策: 琅琅: 旦: 土偶: 狞恶可怖: 恬: 若:,偷偷地。,清朗响亮的读书声。,狰狞可怕。,安然。,像。,泥塑的偶像。,通“册”指书卷。,清晨。,拿。,晚上、夜里。,机智抢答,解释句中红色的词 1)牧牛陇上 2)窃入学舍 3)辄默记 4)或牵牛来责蹊田 5)父怒,挞之,通“垄”,田埂,偷偷的,鞭打,有的人 践踏,就,机智抢答,6)已而复如初 7)曷不听其所为 8)依僧寺以居 9)夜潜出,坐佛膝上 10)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1)琅琅达旦 12)恬若不见,过后,何,怎么 任凭,通“册”,指书卷,偷偷地,投靠,安然,清朗响亮的读书声,今日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能够熟练地掌握本课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