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3285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培训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北京医院杨杰孚,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室性期前收缩,Lown/Wolf分级:0级: 无1级: 早搏30次/小时3级: 多形性室早4级a: 成对室性早搏4级b: 室速5级: R on T,Lown/W0lf分级的局限性,早搏的多少与病情不完全一致 早搏的复杂程度与预后不一定成正比 患者的预后主要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病的类型心功能状况,功能性早搏与器质性早搏区别 功能性早搏 AMI后早搏,功能性早搏与器质性早搏区别 功能性早搏 AMI后早搏,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治疗前需对心律失常的预后做出判断 需区别:

2、在灌注心律失常 缺血性心律失常,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特点: 胸痛等症状缓解或消失 ECG特点: ST-T改变 预后: 良好 处理: 多数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 胸痛等症状不缓解或加重 ECG特点: ST-T改变 预后: 不良 处理: 多数需要处理,AMI合并室早的治疗,无室早:不需预防用药 偶发: 观察 频发: 需要干预常用药物:利多卡因、受体阻断剂氨碘酮,AMI合并室早的治疗,利多卡因:负荷量:50-100mg静推维持量:1-4mg/min静点受体阻断剂:无心衰、低血压及严重心动过缓可首选,AMI合并室早的

3、治疗,氨碘酮: 适应症:频发室早、室速及室颤 用法:150mg(严重者300mg),10min内入,之后1mg/min,共6小时,维持剂量0.5mg/min,12-36小时。,AMI后室早的长期药物治疗,CAST(Cardiac arrhythmia supression trial) 目的:评价MI(室早6个/小时)后抗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药物组(氟卡胺、英卡胺), CASTII(莫雷西嗪)安慰剂 时间:1987-1989 地点:以美国为主的31家医院,AMI后室早的长期药物治疗,CAST的结果药物组: 室早明显减少,但死亡率明显增加: 心律失常死亡率4.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 总

4、死亡率7.7%, 明显高于安慰剂组3.0%均具有显著性差异,AMI后室早的长期药物治疗,CAST的结论: MI后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临床意义:虽MI后室性心律失常性死亡的危险增加,但使用Ic类药物使死亡率明显增加。继CAST之后的其他临床试验(IMPACT等)也证实所有I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均增加MI后患者的死亡率。,AMI后室早的长期药物治疗,首先积极改善心肌缺血药物中首选受体阻断剂胺碘酮:可与受体联合使用避免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普肯氏纤维及心室肌的心动过速。由自发的连续3个以上的室早,或电生理检查诱发出连续6个以上的室早组成

5、,频率大于100次/分。90%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人,10%发生于正常的心脏。,室性心动过速(VT),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室率230次/分的单形性VT。 心室率逐渐增加的VT,有发展为VF的可能。 VT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多形性VT,包括尖端扭转性VT。 特发性VF/室扑。,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根据VT的形态单形性;多形性 根据持续时间持续性及非持续性 临床常将二者合用单形性持续性VT;单形性非持续性VT多形性持续性VT;多形性非持续性 VT,单行性持续性VT,VT的治疗,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血液动力学稳定: 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1-4mg/min维持- 胺碘酮- 索

6、他络尔 心室超速起搏:药物无效时 低能直流电复律,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胺碘酮与利多卡因选择 ACC/AHA STEMI 2004年指南VT/VF治疗: 不推荐利多卡因胺碘酮 ESC CHF 2005年指南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不主张应用I类AAD 胺碘酮 ACC/AHA 2005年指南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除胺碘酮外不主张应用其他AAD ACLS 2005年指南在VT/VF救治中 胺碘酮为首选药物,VT/VF治疗胺碘酮取代利多卡因的理由,院外心脏骤停抢救中应用胺碘酮存活率比利多卡因高(ALIVE) AMI应用利多卡因中止VT/VF,心室停搏率高于对照组(肾上腺素治疗) 34个临床荟萃分析14

7、000例室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 死亡率并没有明显降低(OR 1.06 (0.89-1.26)p=0.5 利多卡因中止VT/VF的有效率不及胺碘酮 利多卡因中止VT/VF后复发率高,VT的治疗,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 立即电复律或除颤至少200J开始,如无效使用最大能量做好心肺复苏准备同时纠正诱发VT/VF的因素,VT的治疗,VT/VF的长期药物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药物;介入等。 避免诱发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原则- MI患者应避免使用I类药物- 受体阻断剂- III类药物,VT的治疗,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在所有药物中疗效最好 胺碘酮- 维持量(300mg/d),应

8、大于房颤的维持量- 静脉的作用与口服不等同,静脉无效时仍可 口服- 可联合小剂量的受体阻断剂 索他络尔:ESVEM研究中比较7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时,索他络尔最好,副作用最低。,胺碘酮的疗效与安全性,胺碘酮的作用,多重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拮抗交感神经 /弱受体阻滞剂作用弱I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弱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特性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负荷量,半衰期长 稳定或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升高除颤阈值 很少致心律失常,一般表现为心动过缓,胺碘酮的多器官毒性作用,多器官毒性作用,用药期间需要监测心电、甲功、肝功、肺功等心脏毒性作用一般表现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很少致室

9、性心律失常心外六大毒性作用甲状腺-甲亢,甲低,肺纤维化,眼睛,肝脏,消化道,负荷量越大,起效越快 负荷量过大,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合适的负荷量起效快、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多大量合适?,胺碘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其用量关,致命性心律失常: 即刻用胺碘酮300mg稀释后于10分静注完毕如无效1015分后再用150mg转复后静滴维持:初6h内以1mg/分速度,以后0.5mg/分速度,24 h内用药总量一般控制在2000mg以内,胺碘酮使用剂量建议,胺碘酮使用剂量建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起始负荷量600800mg/d,分次服用,共23周维持量一般200300mg/d对已置入ICD者,合用小剂量胺碘酮

10、(200 mg/d)可以减少室颤或室速发作次数,胺碘酮使用剂量建议,房颤的治疗与预防: 负荷量:600mg/d或400mg/d,分次服用 7-14天 维持量:100-200mg/d或200 mg/每周5次,发生率:2-42%不等 原因:胺碘酮抑制脱碘酶和抑制循环中的T4转化为T3,导致T4稍增高、T3稍下降甲减发约 6% ,一般不需停药:可用甲状腺素治疗甲亢发生率1%,治疗较难,需要停药碘不足的地区易引起甲亢,碘丰富的地区易引起甲减,1. 甲状腺功能障碍,2. 肺毒性,肺纤维化发生率0.5-1.5%多数发生在日服量600mg, 服用6 个月-1年以上者预后重者预后差,死亡率达10%以上轻者停药

11、可恢复,但多数为不可逆性,3. 心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致心律失常作用远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低 过缓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5% 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率1% 心功能恶化:发生率2% 部分患者静脉用药时可发生低血压 QT间期:QT 间期延长到550ms 时应减量, 延长到600ms 时应当停药,4. 其它不良反应,消化系统 角膜微粒沉着伴畏光 皮肤色素沉着及过敏 中枢神经系统,AMI后心脏猝死的一二级预防和治疗 ABCDE-中,A Aspirin(阿司匹林)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B -block er( 阻滞剂) Blood pres

12、sure control(控制血压)C Cholesterol lowing(降胆固醇)Cigarette quitting(戒烟) D Diabetes control(控制糖尿病)Diet(合理饮食) E Exercise(运动) Education(教育)中 中华医学中成药,循证医学证明:阿司匹林一二级预防治疗可减少25%的事件Cairns et al NEJM 1985 ;313:1369-1375,运动、戒烟 、降压、控制体重对寿命的影响。N Engl J Med 1993; 328:538,AMI后猝死的预防,绝大多数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起 对于有明确室速、室颤者 首选植入ICD+

13、药物治疗对于AMI后EF35% 首选植入ICD+药物治疗,1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Vol 49 (11), Oct. 12, 2001 2 MMWR. State-specific mortality from sudden cardiac death US 1999.Feb 15, 2002;51:123-126.,猝死是医学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猝死:各种原因引发的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的死亡。 猝死占总死亡的15%20%,严重 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引起死亡的疾病分布,心律失常与猝死,心性猝死是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Framingham长达26年的前瞻性

14、研究结果表明,猝死中75%为心性猝死。说明心性猝死是人类生命的直接杀手。,心性猝死患者 中国每年160万!,心律失常与猝死,Albert CM. Circulation. 2003;107:2096-2101.,心性猝死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性猝死,88心律失常,12其他心脏病,心性猝死的原因,83%恶性室性 心律失常,17%缓慢性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性猝死,心律失常与猝死,典型病例,典型病例,AMI后预防猝死,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选受体阻断剂 改善心肌缺血 抑制心律失常 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AMI后预防猝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受体阻断剂有禁忌症或疗效不佳 胺碘酮 改善心肌缺血 抑制心律失常:疗效最

15、好 由于副作用多,抵消了部分疗效 改善预后?,AMI后预防猝死,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受体阻断剂+胺碘酮 疗效好 但副作用增加 尤其是心动过缓、传导阻滞,AMI后预防猝死,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受体阻断剂+中成药(稳心颗粒) 可以提高疗效好 不增加副作用胺碘酮+中成药(稳心颗粒) 可以提高疗效 不增加毒副作用,THANK YOU,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适应症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后:EF35% 不论有无VT/VF,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ICD的基本结构- 脉冲发生器- 电极导线 ICD的基本功能- 识别VT/VF- 处理VT/VF,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16、),ICD识别及处理VT/VF的原理 发作时的频率VT与VF主要通过频率区别 持续时间避免对非持续性VT的放电 突发性:鉴别窦速 稳定性:鉴别房颤,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ICD的治疗方式 电击- 可程控的能量:0.1-34J- VT:能量较低- VF:只能电击,较高能量 一般首次电击能量比阈值高5-10J,第二次以后最大能量,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ICD的治疗方式 抗心动过速起搏(ATP)- 短阵快速起搏:是VT的周长的75-80%- 周长递减起搏(Ramp)成功率高使VT加速的机率较多 ATP可设多个程序:ATP1;ATP2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双腔ICD 适应症- 符合ICD治疗指征- 合并心动过缓需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优点- 提供房室顺序起搏- 增加对VT/VF的识别,减少误放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