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104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6班)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德镇一中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16)班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l:27 Fe:56 Cu:64 Na:23 Mg:24 Cl:35.5 O:16 Si:28 C:12 N:14 S:32 H:11、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48 分)1、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表现较稳定,主要原因是因为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胶体粒子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C、胶体粒子很小,不受重力作用 D、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互相排斥2、将 6.85g Fe 和 Al 的混合物溶于 200mL 浓度为 C mol/L 的 HNO3溶液中,得到标况下的N

2、O、N2O 混合气体共 3.36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C(H+)=1 mol/L,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沉淀质量为 5.35g。若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Fe 和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B、混合气体中 NO 为 0.03mol,N2O 为0.12molC、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4.9mol/L D、反应中被还原的 HNO3为 0.15mol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 I2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C、Fe 和

3、稀 HNO3溶液、稀 H2SO4 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 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 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4、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 30mL 浓度为 10.00mol/L 的 NaOH 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 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nmol,则 0.15Fe3+稀 H2SO4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假设通入的 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 1:11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是N

4、aHCO3 Al2O3 Al(OH)3 (NH4)2CO3 NaHSO4A、 B、 C、 D、12、将 a mol 小苏打和 b mol Na2O2置于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后测得容器内氧气为 1mol,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b=2 B、容器中一定没有残余的 CO2和 H2OC、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NA D、a:b113、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溶液:NaOH AgNO3 Na2CO3 FeSO4 KI Na2S Na2SO3,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A、全部 B、 C、 D、14、若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78gNa2O2固体与 62g

5、Na2O 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均为 3NAB、在 2H2O+2Na2O2=4NaOH+O2的反应中,当产生标况下 5.6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C、1mol SiO2分子中含 NA个 Si 原子和 2NA个氧原子D、54g 铝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分子数为 3NA15、下列有关卤素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HClO 是弱酸,所以 NaClO 是弱电解质B、HF、HCl、HBr、HI 溶于水所形成的酸溶液,酸性增强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D、SiCl4的空间结构为正面体型,键角为 109。28/ /16、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 F

6、eSO4氧化,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混合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 KI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 AB 段主要是 KMnO4和 KI 溶液的反应B、图中 BC 段发生的反应为 2Fe3+2I-=2Fe2+I2C、根据 OC 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 KMnO4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D、向 C 点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KSCN 溶液,溶液变红2、非选择题(共

7、 52 分)17、(14 分)现有如下所示有关物质(均由前 20 号元素组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 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 ,C 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 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已省略)(1)A、B、C、D 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填化学式)(2)反应中的 C、D 均过量,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3)反应中,若 B 和 F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3,则 G、H 分别是 (4)反应产物 K 的化学式为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 (14 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是 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若将 MnO2换成KMnO4、KClO3等氧化剂氧化浓盐酸

8、亦可快速制取氯气。根据上述反应原理,有人提出猜想:能否利用 Na2O2的强氧化性氧化浓盐酸得到氯气呢?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索性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操作步骤及现象如下: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缓慢通入一定量的 N2后,将装置 E 连接好(导管未伸入集气瓶中) ,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反应剧烈,产生黄绿色气体;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 E 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 N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KClO3氧化浓盐酸的反应并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

9、情况: 。(2)装置 B 中为湿润的 KI-淀粉试纸,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能否仅通过该现象说明A 装置中产生氯气? (填“能”或“不能” ) ,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装置 C 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产生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3)装置 D 的作用之一是吸收产生的氯气,可以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替代 NaOH溶液,已知 25.0 mL 0.1 mol L-1的 Na2S2O3溶液可以恰好把标准状况下的 224mLCl2完全转A化为 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证明,Na2O2可以与 HCl 反应生成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利用 Na

10、2O2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 Cl2中通常含有的杂质气体有 (不包括水蒸气) ,较难分离,因此实验室很少用该方法制取氯气。19、 (9 分)硫酸铜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浓 H2SO4共热是制备 CuSO4的方法之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但该反应生成的气体污染环境。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可在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通入热空气,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2)将铜粉置于稀 H2SO4中不发生反应,加入双氧水,则铜粉逐渐溶解,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将适量稀硝酸分多次加入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可得到硫酸铜晶体。为了节约原料,H2SO

11、4和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 20、 (6 分) (1)将 Cl2通入品红溶液看到的现象 将 Cl2与 S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将看到什么现象?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00时,11.6g 由 CO2和 H2O(g)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 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1、 (9 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在标况下生成 NO 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编号硝酸体积/mL100200300400剩余金属/g18.09.600NO

12、 体积/mL224044806720V请回答下列问题(不需书写计算过程)每份均匀混合物的质量为 g硝酸的浓度为 mol/LV 值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DCDADCCDADBCAAAD17、 (14分)(1) Al C H2O Na2O2 (2) 2H2O+2Na2O2=4NaOH+O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 CO2 CO (4) Na2CO3 (5) CO2+2AlO2-+3H2O=2Al(OH)3+CO32- 18、 (14分)5e- |(1)KClO3+6HCl(浓)=KCl+3Cl2+3H2O(3分) (2) 不能 (1分) 2Na2O2+2H2O=4Na+4OH-+O2(2分)4I-+O2+4H+=2I2+2H2O (2分)(3) S2O32-+4Cl2+5H2O=8Cl-+2SO42-+10H+ (2分)(4) Na2O2+4HCl=Cl2+2NaCl+2H2O (2分) (5)O2 . HCl(2分)19、 (9分)(1)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A2Cu+O2+2H2SO4=2CuSO4+2H2O (2) Cu+H2O2+2H+=Cu2+2H2O (3) 3:2 20、 (6分)(1) 品红褪色 无明显现象 Cl2+SO2+2H2O=4H+SO42-+2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