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037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堂考试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6060 分)分)1、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分封制有建国与立家之分,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形成,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 B 项正确;分封制在奴隶社会前期起到过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扩展疆域等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瓦解,并不能说分封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故 A 项错误;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不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故 C 项错误;材料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宗法与分封的关系,故 D 项错误。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

3、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 ,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 “差序格局” A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 A 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

4、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 B 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 C 项正确;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 ,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C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D统治阶层根本利

5、益具有一致性【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流动对封建制度的作用4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C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统治的需要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

6、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中央集权 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

7、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依据是材料中的“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故本题答案选 B 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 古代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

8、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可以看出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故答案选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7 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 (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 。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答案】D【解

9、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结合唐代三省制,拥有审议、封驳权的是门下省,故 A 项符合史实。唐代门下省的五品官给事中有封驳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B 项正确。给事中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但没有否决权,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故仍体现了皇权的独尊,C 项正确。D 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的加强8.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

10、论反 映出宋代A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B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C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信息是:凡是君主理智地处理国家事务,都需要臣僚的参与。尤其是重大事务的决策,皇帝与宰执近臣核心圈子里反复讨论,集体商议是经常的事。BCD 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9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 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

11、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D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元代分省建置黄河之险长江之险失流贼起来无所堵,去无所侦”即可排除A、D 两项,选择 C 项;元朝的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排除 B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10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 ,对收录书籍的原则

12、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C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 C 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是有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思,故 D 项错误。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

13、主专制的强化专制皇权强化11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信息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可直接推断出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故 D 项正确;民主在

14、缺乏法律保障的情况下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所以不能将民主与多数人的暴政划等号,故 A 项错误;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反映的是当时的客观历史事实,并非是“得到的启示”,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斯巴达体制,无法判定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故 C 项错误。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裁决12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导致罗马失去凝聚

15、力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见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故选B。ACD 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D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说雅典的民主政治绝对的平等不断很多,没有政治经验的人也可能管理国家,会带来灾难。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