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113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 46 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1.把握赏析人物形象题和赏析事物形象题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方法。2.重点 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主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1(2006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原文见“鉴赏表达特色”学案)文章把“烟雨” 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_ 2(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 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 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

2、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 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 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 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 和可口可乐,为什么,

3、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 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 ”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 “湖水还没有泛滥。 ”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 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 ”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 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 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

4、,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 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 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 ;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 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 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

5、 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 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 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 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 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 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 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

6、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 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 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 ,有删 改)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答: _考点探讨考点探讨如何赏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江苏 2011 年考试说明 作了

7、明确要求:“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 在具体命题上,一般会选择包含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记人散文、咏物散文。作品的形象 和内涵在命题上有时分开,有时合二为一,如选择散文中人物的一两处细节描写要求分析 其情感内涵。散文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哲思的。理解了形象的意义,即了解了 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的意义,才能认识到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所以,赏 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都是以欣赏作品的形象为基础的。一、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知识梳理 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

8、一些写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 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 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 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 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赏析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二

9、、事物形象知识梳理 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 象。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 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 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 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 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 奉献、

10、无悔。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仔细品读文本,提示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 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 点。如 2009 年全国卷彩色的荒漠 ,文中描写到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 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如何做赏析物象作用题散文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 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高考 考查分为两方面: 一、主要物象的作

11、用 1知识积累 内容主旨作用: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首先就是揭示散 文的“神” 。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艺术构思作用: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 2演练体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棠花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 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 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 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

12、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 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 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 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 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 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

13、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 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 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 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 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 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 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 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

14、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 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 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 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 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 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 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 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

15、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 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 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 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 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 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 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 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 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 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