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747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2012年2月,主要内容,流行病学简介 关于标准化法的介绍 主要疾病介绍 需要思考的问题,流行病学简介,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核保医学的特点 流行病学与核保医学的关系,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特点: 人群 分布,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传染病的预防,急性传染病的病源查询; 疾病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 慢性疾病防治方法的研究及效果评估; 意外伤害、精神疾病等的研究。,流行病学与保险的关系,John Snow,William

2、Farr,核保医学的特点,不仅关注于个体,更关注于群体。 个体: 个险体检结果的审核; 群体: 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 疾病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 不同人群寿命预测 诊断标准的变化、诊疗手段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流行病学与核保医学的关系,各种“率”的研究; 对于疾病的更为深入的认识; 个性化核保:指导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人群的核保检查项目的选择; 流行病方法学的应用: 逆选择的筛查 优选体的筛选 对于疾病未来趋势的预测及产品开发的指导。,关于标准化法的介绍,什么是标准化率,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亦称调整率(adjustment rate),其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个统一的分布作为标准组

3、,然后每个比较组均按该分布标准计算相应的率,所得到的率是相对于标准组的,故称为标准化率。常见的是年龄调整标准化率,是把两个或几个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年龄结构拉在相同的结构上进行比较,目的是排除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时年龄构成对人群患、发病率和/或死亡率的影响,使得比较结果更为客观。 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发病率或死亡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北京、上海、重庆三地人口结构图比较,率的标准化,目的: 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 采用统一的标准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 除了对率进行标准化外,也可以对均数、构成比等进

4、行标化。,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当比较的两组或多组资料,其内部各小组率明显不同,且各小组观察例数的构成比,诸如年龄、性别、工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也明显不同时,直接比较两个或多个合计率是不合理的。因为其内部构成不同,往往影响合计率大小。,率的标准化,标准化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根据已有资料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标准化率。 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若已知年龄别死亡率,可采用直接法; 若只有总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而缺乏年龄别死亡率时,或各年龄组人口数较小,年龄别死亡率不稳定时,宜用间接法。,率的标准化,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便于比较。 选择标准的原

5、则。 标化率不代表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选用的标准不同,所得的标化率也不同。,主要疾病流行病学介绍,疾病选择原因,选择高发疾病,探讨疾病发展趋势及未来核保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回顾报告显示,2004-2005年,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94.54%,请见右图。 根据疾病发生率及对理赔的影响,选择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乙型肝炎进行分析。,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乙型肝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世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05.6万,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3%、10.4%、9.4%、8.7%和5.6%;恶性肿瘤死亡病例621万,主要的死因是肺癌

6、、胃癌和肝癌,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7.8%、10.4%和8.8%;,全球不同地区癌症发病率(1/105)比较,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万),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比较(标化),美国癌症患病率的变化,美国癌症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据19921998年报告,美国从90年代开始,癌症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01年开始美国癌症死亡总例数亦开始下降。,中国癌症流行趋势,全国三次人口死亡原因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恶性肿瘤,2004-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恶性肿瘤,2004-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恶性肿瘤,2004-2005年城市农村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

7、1/十万),恶性肿瘤,1990-1992年、2004-2005年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变化,前十位恶性肿瘤比较(分性别),城市农村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较,城市与农村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比较 城市肺癌突出 农村肝癌较高 加强农村地区肝癌的检查,2004-2005年全国不同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构成,不同年份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对比,全国肿瘤死亡地图(90-92年男性),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胃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倍以上。 高发地区: 甘肃、青海、宁夏、上海、江苏、浙江、福建、辽东半岛,恶性肿瘤高发地区-食管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倍以上。高发地区:河南、河北、江苏、山西、四川,恶性肿瘤高发

8、地区-肝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倍以上。高发地区:东南沿海各省、吉林,恶性肿瘤高发地区-宫颈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倍以上。高发地区:内蒙古、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肺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倍以上。 高发地区: 北京、天津、上海、东北三省、浙江沿海地区,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肠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倍以上。 高发地区: 浙江、江苏、上海(血吸虫病相关),恶性肿瘤高发地区-鼻咽癌,定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倍以上。 高发地区: 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小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肿瘤发病情况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逐

9、年升高,但标化死亡率近十年来维持稳定; 肿瘤疾病谱不断变化,对肺癌、肝癌等疾病应加强体检; 肿瘤有较强的聚集性,对于肿瘤高发地区应制定特殊体检标准;,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乙型肝炎,ICD-10编码中心脑血管病主要包括,急性风湿热(I00I02)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I03I09) 高血压病(I10I15) 缺血性心脏病(即冠心病I20I25) 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 脑血管疾病(I60I69),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阶段,第一期: 瘟疫期, 此时主要负担常来源于瓣膜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期: 传染病的下降使人口平均年龄升高。但在许多情况下, 处于边缘性营养含量的饮食含盐过多

10、常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出血性卒中。 第三期: 经济的发展及收入的增加使吸烟者及富含热卡与脂肪的食物增多导致肥胖及血脂升高者增多, 在心血管病全面流行期, 动脉粥样硬化之死亡占35% 65% , 见于东欧、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率的急剧增高导致平均寿命下降, 第四期: 是政治、经济、教育的力量一致强调动脉硬化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共同致力于降低危险因素, 医疗保健系统也发展多种治疗方法使因动脉硬化疾病之死亡少于50% , 且多发生在65岁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所占比例,女性,男性,中国MUCA研究,1990-1995,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比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三期,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营

11、养调查,1.6亿 1.6亿 2000万 2000万 6000万 2亿 3.5亿 9亿,高血压患病率 血脂异常 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 肥胖超重 烟民被动吸烟,中国MONICA: 北京人群急性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趋势( 1984-1999 ),发病率(1/100 000),冠心病事件,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赵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WH Wang D Zhao. Chin J Epi 2002,脑卒中年均增长4.5%,美国近年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四国脑卒中、冠心病死亡率比较(1/10万),危险因素对冠心病风险有联合作用,MRFIT Cohort,每年每10万人中的CHD 死亡率,总胆固醇(mmo

12、l/l ),收缩压 (mmHg),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男性自测表,1. 收缩压150mmHg 2.总胆固醇260mg/dl 3.选中小方块颜色为橙色红色 10年内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为同龄男性的3倍左右,小结,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群主要致死的原因之一。 人口老龄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不断升高。 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尝试开展健康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理赔风险。 加强对于农村地区脑卒中的预警与检测。,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

13、V)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 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二位。 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人及HBsAg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未免疫人群普遍易感,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和生物制品司,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纳入儿童常规免疫服务。日内瓦,2001 年。,高(7%): 中国、东南亚、热带非洲占全球人口的45% 终生感染危险 60% 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中度(2%-7%):东欧、日本、前苏联、南美和地中海国家占全球人口的43% 终生感染危险 20%-60% 感染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儿童感染为主低(2%):西

14、欧、北美、澳大利亚占全球人口的12% 终生感染危险 20% 大多数感染发生于成人中的高危人群,青壮年为主,全球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国家(地区) HBsAg 流行率%台湾 14.6非律宾 13.0韩国 12.3中国 9.7香港 9.6泰国 9.0新加坡 7.0越南 5.5印度 5.0马来西亚 4.3日本 1.3,亚洲国家(地区)HBsAg流行率,全世界慢性HBV感染地域分布,HBsAg 地方性流行,8%高(占全世界人口45%),2%7%中(占全世界人口43%),2%低(占全世界人口12%),全球肝癌发病率分布,Liver cancer incidence rate varies widely from 52.1 per 100 000 in China to 5.1 per 100 000 in Northern Europe.,全球HBsAg流行情况,中国,全球HBsAg流行情况,我国乙肝的血清流行病学,我国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为9.75%(约1.2 亿),人群HBV总感染率为57.63%。 2004年用2002年营养调查血清HBsAg携带率检测结果为9.09。 2006年乙肝血清学流调结果: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较1992年显著降低,1992年以后出生儿童降低更为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