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1644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破伤风皮试液的配制及脱敏注射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破伤风过敏试验 及脱敏注射法,急诊科:李秀丽,学习目标,认识破伤风的发病机制,掌握TAT皮试操作方法及其药液配置,掌握TAT皮试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什么是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发病机制,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 破伤风杆菌属革兰阳性产芽胞性厌氧菌,广泛地散布于泥土中,粪便中亦含有该菌。 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

2、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 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78天。在接受过抗毒素预防性接种的病人,可能延长至数周。个别的可短至12天 出现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各部位骨骼肌发生痉挛所出现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与呼吸困难 ,苦笑面容。,一、操作前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神志、合作程度,是否配合 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有过敏史要通知医生) 注射部位皮肤状况(如有无瘢痕、硬结、伤口、肤色是否影响结果观察等) 药物的性质、作用、不良反应 注射前进餐情况,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环境用物:适合无菌

3、操作及方便抢救。 用物准备:按医嘱备药,急救用物等。,二、操作方法,备药 配液 选择部位 消毒 穿刺 注药 拔针 记录时间 观察 结果判断 记录 整理,用物准备, 注射盘内加1ml注射 器、4.55号针头、 注射卡及药液。 如为药物过敏试验, 另备急救药:首选0.1% 盐酸肾上腺素, 2ml注射器。,勿用碘类皮试消毒液,医嘱注射单,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穿刺方法,前臂掌侧下1/3处,绷紧皮肤,以5度角刺入,注入0.05ml药液,宣 教,皮试后向患者宣教在注射室观察坐30min,勿乱压针眼,按揉局部。 勿乱走不得离开注射室。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

4、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强阳性-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必须用 脱敏疗法,不建议使用抗毒素,三 实验结果判断,三 实验结果判断,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如果皮试结果阳性,应在医嘱单,注射单,护理记录单,门诊病历上用红笔加以注明,并将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记 录,结果判断:药敏试验阴性,药敏试验阳性,四 脱敏注射法,一般情况下: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五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要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

5、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立即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或肌肉注射,成人用0.5lml皮下或肌注。首次注射后不见效果,可考虑15-20分钟内重复注射,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驰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如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五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间羟胺静脉滴注。 纠正酸中毒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五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