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1258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解析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公共中心解析报告 姓名:顾浩存 班级:建筑学 1201 学号:201201010108 指导老师:郑江涛 之所以将报告叫做解析报告而不是调研报告,是因为确实没怎么调研过。我选取的城市公共中心是著名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我虽然去过,但也是许久以前,更何况也仅仅只是逛街,远算不上是调研。西安的几个著名公共中心想来已被写烂,没名的我一没去过,二因为自己不是西安人,实在想不到合适的目标。至于不在西安的,我也实在没机会和精力前去调研。最后我只能选择了一个很著名,我也去过,映像比较深刻同时难度较低的南京路步行街作为目标。这样的情况下调研无从谈起,我只能凭借自己的一些浅显的了解和现在网络中大量的资料支援

2、来完成这项报告。 开始解析前,我想先谈谈步行街,这对理解南京路的历史变迁和设计理念有不小帮助。 步行街是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设置的行人专用道,在这里原则上排除汽车交通,外围设停车场,是行人优先活动区。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的一部分,是为了振兴旧区、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保护传统街区而采用的一种城市建设方法。某步行街效果图 建步行街原因有多种,主要是因为该路段非常繁华,两边多有商厦座落。行人密集,而马路相对较窄。行人横穿马路频繁,发生交通意外的危险大,而且车辆为躲避行人,行车速度会减慢,人车争路。改成步行街后,可以吸引更多居民游客的到来。繁荣该路段,为当地增值,尤其是临街的地铺。 步行街的发展

3、阶段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步行街仅仅为了吸引顾客,纯粹的商业性步行街 第一代步行街区在形态上仅仅指的是步行街要素,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加强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管理,保护并刺激中心商业区零售业的发展。改善了交通环境,疏通了人流,使步行街商店的营业额大大地提高,为复兴中心区的商业,防止中心区衰落作出了贡献。但是在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利的后果:第一,商业的成功以牺牲步行区内商品种类为代价,因为步行街内的商店和步行街外的商店租金差额很大,在步行街内,一些提供基本服务的小商品商店越来越少,而同时大百货商品却越来越多;第二,由于步行街商业的集中,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而使步行区附近街道商店的营业

4、额下降,危害了这些商店的利益;第三,一些步行街规划不当,交通管理混乱,使步行街周围的街道超负荷运转,造成了更大的交通混乱;第四,第一代步行街死板,缺乏趣味,最终以失败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它们的单调环境给人留下了“不购物就离开”的印象。 第二代步行街体现了对步行者的关怀,关注环境的人性化建设。 第二代步行街区在形态上延续了第一代步行街区,也出现了一些步行街相联的形态,即网络步行街。第二代步行街区的出现,反映了人们重视市中心环境的质量,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在第一代步行街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的装饰,如绿地,彩色的路面,街头雕塑,座椅等,这些增加了步行街亲切宜人的氛围,人们在购物后,仍有留在这里的

5、兴趣,在这里得到休憩和相互的接触,满足步行者的行为要求,体现了对人的关怀。等二代步行街体现了“不仅仅强调购物活动,也考虑了步行者活动舒适”的设计思想。 第三代步行街成为了社会活动中心 第三代步行街区在形态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它不再是仅仅的单一的街道,而是增加了很多要素,如几条步行街联网,街的两端配有广场;出现了地下的步行购物中心;空中天桥步行系统等,这样步行街区的环境更加宜人。在市中心的大范围面积内,设立的无交通区,更加地有利于保护市中心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同时步行区出现了很多的社会文化活动,人们更多的是被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活动所吸引,而不再仅仅是购物活动,显示出了它的社会效益。在这里,人们的行为方

6、式非常丰富,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享受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乐趣,城市步行街区加强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性,成为城市的象征,也成为城市的社会活动中心。在我看来,如果仅仅只是第一代步行街,其商业形式不仅僵化死板,而且不具备竞争力,也许曾经风靡一时,但早已被综合体模式压制的死死的,而第二代步行街在气候宜人的地区或季节已具备综合体所没有的许多优点。第三代步行街其实是将综合体模式和传统的步行街模式融合起来,起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作用,这样的步行街往往规模庞大至极,人气也会十分旺盛,带动的一般也不止一城一地之经济,而是能吸引一整个地区的购物中心,这样的盛况才是真正的城市公共中心。 而我所调研的上海南京路历史悠久,底

7、蕴极深,几经变迁的同时又背靠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和长江三角洲的繁华。虽然因为占地等原因或许达不到第三阶段步行街的最鼎盛理想的情况,但也早早超越了第二阶段步行街的概念。 南京路步行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西起西藏中路,东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东西两端均有一块暗红色大理石屏,上面是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南京路步行街”6 个大字。国庆 50 周年时落成的这条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焕然一新,成为上海又一处靓丽的城市新景观。南京路步行街全长 1033m,路幅宽1828m,总用地约 3 万平方米。 一、关于其历史及近代建设的背景 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路有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叫做“派克弄” ,年被正式命名为南京路。年

8、,南京路开通有轨电车,路面采用铁藜木铺设,其后的年间,南京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即由原来的小商摊、小商店转向大型百货商厦,相继建成了和平饭店、四大公司、国际饭店等建筑,为南京路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南京路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纷纷建起新型的综合性商业楼,使南京路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月日,南京路实施周末变为步行街的制度,拉开了南京路功能开发的序幕。 南京路步行街的设想已经形成了多年,但由于南京路是上海市主要的东西向交通干道,其周围又没有相应的道路取代其交通功能,因此该设想一直未能实现。年,黄浦区人民政府斥资完成了九江路河南路西藏路的拓宽工程,继而于年拓宽

9、辟通了天津路四川路浙江路,年又将九江路辟通延伸至南京西路黄河路口,另外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地铁二号线当时也即将竣工通车,步行街正位于地铁河南路站和西藏路(人民公园)站的区间段上,这些都为南京路步行街制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关于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 在学习借鉴国外商业街建设的成功经验后,为充分展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特色,继承和延续南京路商业街的历史文脉,南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商业环境。 南京路步行街的定位是要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要把南京路建成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候步行街。 三、

10、总体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一期工程东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 1033,路幅宽 1828,总用地约 3 万。 根据人群购物行为特征分析,方案采用不对称的布置形式,以 4.2宽的“金带”为主线,贯穿于整条步行街中, “金带”上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如坐椅、购物亭、问讯亭、广告牌、雕塑小品、路灯、废物箱、花坛、电话亭 等。 “金带”位于道路中心线偏北 1.3处,处于阳光的照射面,强烈地标志步行街的休憩空间,反映步行街的静态特征。而两侧步行区平坦开阔,无任何障碍物,直接通向商店,反映了步行街的动态特征。另外, “金带”采用抛光印度红花岗岩,夜幕降临, “金带”折射出两侧的霓虹灯光,流光溢彩。 为了

11、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在河南路和浙江路分别设计了休闲绿化广场。河南路是步行街的入口,结合地铁二号线河南路车站出入口,布置了 600的立体花坛。而浙江路的世纪广场占地近 9000,正处于步行街的中段,成为人流的集散中心。步行街狭窄的空间到这里豁然开朗,空间的变化丰富了步行街的景观。 四、建筑景观设计分析 南京路步行街的大部分建筑是保留下来的原殖民地建筑,新建筑的修建也控制在原本的建筑风格以内,所以它的建筑风格整体是和谐的。建筑风格大概分为 4 个不同的部分。第 l 部分是从西藏路至浙江路,以“四大公司”为主体建筑,强调风格上的整体统一。第 2 部分是从浙江路至河南路,这个路段后期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

12、,新建的建筑尺度比较适宜,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第 3 部分是从河南中路以东至中山东一路的外滩部分,新建的建筑以原有建筑的尺度为依据,建筑材料、色彩与外滩建筑相协调。 南京路步行街设计了 1 个占地 8370 m2的休闲娱乐性质的广场世纪广场。世纪广场的宽度约 45 m,长度约 60 m,南面是约 9 m 高的建筑,北面是约20 m 高的商业建筑,所以整体给人以宽阔之感。世纪广场处于步行街的中段,是人流的集散中心,主要为商家提供一个展示商品、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从步行街直线型空间到世纪广场的半开放椭圆空间,空间是从“收” 到“放”的过程,有利于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缓解,同时减轻商业街人流大的压

13、力。世纪广场拥有 8 000 m 2的地下车库和多功能的露天舞台。广场上多层次的植物配置,为人们提供了半私密空间、遮阳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环境。但世纪广场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四周都是交通路线,所以噪声是一个不利因素,广场上的休息设施还不够,不能为驻留的休息人群提供长期休息的地方。 五、植物景观分析 植物景观是商业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引进可以弱化现代建筑生硬的材料质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休闲、娱乐的商业环境。南京路步行街植物种植形式大概有 3 种空间形式,即“点”状空间, “线”状空间“面”状空间。 1、 “点”状空间 在南京路步行街植物景观营造中, “点”状空间主要表现为在贵州路

14、、金华路、浙江路、福建路和河南路区段孤植的几颗香樟树、部分花箱和树。 “点”状空间的植物种植起到点缀空间的作用,改善了南京路步行街的生态环境,柔化了建筑和街道围合的生硬空间。 2、 “线”状空间 “金带”上有 32 个方形花坛、l1 个圆形花坛。以有规律、有秩序“点”的形式构成有序的“线”状空间。32 个花坛主要设置在金带的向阳区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光照条件,花坛里主要种植一些四季草花,再配置一些常绿小乔木,构成一个小植物空间,为在“金带”区域休息交流的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3、 “面”状空间 “面”状空间主要存在于世纪广场植物空间中,世纪广场的绿化种植形式体现出多层次性,整

15、个绿地呈现阶梯式,整体绿地分为高、中、低 3 个层次,在绿地最高处种植成群的四季常绿的香樟树,使整个广场的植物背景四季常绿。中间层次主要种植小乔木和大灌木如桂花和黄杨等,低层次主要种植一些四季草花和常绿地被等。世纪广场整体植物空间层次丰富多样,营造出一个自然生态的广场环境。 从整体上来看,南京路步行街的植物空间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地率占整个商业空间的比值比较小, “金带”花坛中的小乔木和大灌木在夏季不能很好的满足遮阳功能等. 六、灯光景观及照明分析 南京东路步行街的灯光设计除满足照明要求外,更注重与景观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上霓虹灯、泛光照明、灯箱、橱窗所构成的环境

16、效果,建筑物上的霓虹灯不仅勾勒出建筑天际线,还配合景观灯与射灯,让建筑 在夜间仍能体现空间的美感,丰富空间层次。金带上每隔 14 m 会设置 1 盏路灯,起到基本的照明作用,保证人们休闲购物的安全性。广告灯箱在南京东路上运用较多,采用灯箱和广告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商业的传,又有利于形成灯光照明的序列感,引导人们进行正常的休闲购物活动。 在观光车道的南边线布置有一排地灯,既起到标识观光车道的作用,又与“金带”上 6 m 高的路灯相呼应,将整条步行街的灯光贯穿起来。南京路的景观照明设计很好地塑造出夜景美。白天,人们可以通过 Et 光欣赏商业街的重要节点、建筑以及景观轮廓线,在夜间,美轮美奂的灯光设计和不同形式的照明能带给游客们与白天不同的视觉体验。 七、无障碍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的无障碍设计主要体现在:出入口的盲道、台阶坡道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商业街的主要入口都设置了盲道,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垃圾箱和广告牌的放置等都避开盲道。在商业建筑出入口有台阶的地方,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