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1065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阴师院附属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荣华 审核:张春丽 分值: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24 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春天到了,楚秀园里鲜花争研斗艳,秀 q 的云杉生机盎然,绿波 lin 滟的湖面上游 船竟发,身着美丽服装的姑娘在芳草如茵的湖滨翩翩起舞。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秀 q: lin 滟: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改为 改为 2按照要求,改正下面的这段文字中的错误。 (6 分) 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局限性很大的,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我们的祖先想到 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2、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 ,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 分称为“形符” 。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 “声符” 。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 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去表达了。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墨守 成规的方法造出来的。 (1)第句有语病,请修改: (2)第句有一处标点有误,请修改: (3)第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有误,请修改: 3名著推荐与阅读。 (6 分)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

3、是凡 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选段中提到的人物出自水浒传 ,他的名字是 ,外号 , 请结合名著相 关内容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4诗、文名句填空(题为必答题;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若 答一题以上,只批阅前一题) 。 (8 分) 必答题: 故园渺何处? 。 , 。 (韦应物闻雁 )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 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选答题: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孔子论语雍也 ) 二(56 分)(一)赏析范仲

4、淹渔家傲 (6 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这首词的上片以一个“异”字统领,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 分)6.这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21 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5、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 分) (1)尝贻余核舟一:( ) (2)诎右臂支船:( ) (3)绝类弥勒:( ) (4)东安一士人善画:( ) 8.翻译下列句子。(9 分)(1)罔不因

6、势象形,各具情态。(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9.甲文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乙文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 。(4 分)10.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赞美了古人的高超技艺,但表现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 (15 分)牛蒡花牛蒡花我穿过田野回家,正是仲夏时节,草地已经割完,黑麦刚要动手收割。我采了一大束各种的花朵走回家去。这时,我看见沟里有一朵那异样的我们那里管它叫“鞑靼花“。割草人竭力免割它,如果偶尔掉一枝,割草人怕它刺手,总是把它从草堆里扔出去。我忽然想折下这枝牛蒡花,把它放在花束当中,我走下沟去,一只手钻到花蕊中间,把在

7、那里正睡得甜甜蜜蜜懒洋洋的马峰赶走,就开始折花了。然而却是非常困难;且不说花梗四面八方地刺人,甚至刺透了我用来裹手的手巾,它并且是这样的惊人的坚韧,我得一丝丝地劈开纤维,差不多同它搏斗五分钟的光景。末了,我把那朵花折了下来,这时花梗已破碎不堪,并且花朵已经不那么鲜艳了。此外,由于它的粗犷和不驯,同花束中娇嫩的花朵不协调。我婉惜我白糟蹋了一枝花,它本来在自己的位置上是好好的,于是把它扔掉了。 “然而生命是多么富于精力的力量啊” ,我回忆折花时所费的气力,想道, “它是如何努力地防卫着,并且高傲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呵。 ”在我面前道路的右边,发现一棵灌木。当我走近了的时候,我认出这棵灌木仍然是“鞑靼

8、花“,跟我徒然把它的花折来并且扔掉的那棵一样。这“鞑靼花“有三个枝杈。其中下枝已经断掉了,残枝像砍断的胳膊突出着。另外两枝都有一朵花。这两朵花原是红的,现在变黑了。一枝是断的,断枝头上有一朵沾了泥的花耷拉着;另一枝也涂抹了黑泥,但仍然向上挺着,看样子,整棵灌木曾被车压过,过后才抬起头来,因此它歪着身子,但总算站起来了。就好像从它身下撕下一块肉,取出五脏,砍掉一只胳膊,挖去一只眼睛,但它仍然站了起来,对那消灭了它周围弟兄们的人,决不低头。“好大的精力!”我想道, “人战胜了一切,毁灭了成百万的草芥,而这一棵却依然不屈服。(列夫托尔斯泰)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内容各表现了牛蒡花的什么特点?(

9、6 分)(1) 第 2 段中写“花梗四面八方地刺人“,表现牛蒡花 (2) 第 2 段中写“我“采牛蒡花“差不多同它搏斗了五分钟的光景“,表现牛蒡花 (3) 第 4 段中写牛蒡花“歪着身子,但总算站起来了“,表现牛蒡花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 (4 分)13. 作者在最后写道“人战胜了一切,毁灭了成百万的草芥,而这一棵却依然不屈服。 ”这句话意蕴深邃,因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有无数令我们感动的“这一棵” 。请结合阅读或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5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317 题。 (14 分) 阅历与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

10、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

11、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1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

13、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 分)1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16.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 分)17.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3 分)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三(三(4040 分)分)18作文。 (40 分)请以“把握住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初二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初二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颀 潋 研改为妍 竟改为竞(4 分)2.(1)把“局限性”和“很大的”调整顺序(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