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063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二级-基础知识(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2,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法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基础知识内容分析,本书五节内容,平均每节3-2个题,3-2分一般侧重考概念、分类、性质等,图标和数学模型等基本上不会考到,4,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5,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

2、力的稀缺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6,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7,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

3、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率参率 劳动力 100 总人口 年龄(性别)劳参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100 该年龄(性别)人口,8,劳动力供给及工资需求状况,9,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单、助、人师)。 供给无弹性 E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 E 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 E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供给富有

4、弹性 E1 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供给缺乏弹性 E1 需求缺乏弹性:E1 劳动力边际产出MRP=VMP=MP*P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 马歇尔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 瓦尔拉。,1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年龄结构

5、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工资形式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13,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单,人师)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

6、等。 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14,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非正常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 对非正常

7、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 失业率 失业人数 100社会劳动力人数,15,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工会。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 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

8、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间。 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2、收入平等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16,第二章、劳动法 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广义的劳动法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 劳动法律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9、(2007年5月人师)。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等方面。,17,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企业家协会)。 3、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的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我国宪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等。 劳动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女职

10、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 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集体合同整体性地规定了工会会员和雇主的权利和义务,对劳动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分为产业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18,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必须

11、服从国家的意志,在确定劳动关系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劳动关系当事人各自的行为时,如工时、工资、劳动条件等,以及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的制约。 劳动法律关系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19,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雇员的权利即为雇主的义务,而雇主的权利也即雇员的义务。 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

12、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20,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风险性和抗争性。市场 微观环境产业环境政治环境宏观环境 经济环境 (直接) 法律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环境企业外部环境调研方法: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21,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替代产品和服务威胁的分析、顾客力量的分析、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物质、人力、财务、技术、管理、无形

13、。 能力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分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 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22,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企业能力的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 在分析企业能力时,效率和效果是两个重要的指标。所谓效率是指实际产出和实际投入的比率,所谓效果是指实际产出达到预计产出的程度。 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P53 WO:扭转战略 SO:增长战略 WT:防御战略 ST:多种经营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

14、、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一般竞争战略有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 差异化战略制定的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23,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建立企业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调动员工积极性,实施有效战略控制。 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实际成效跟标准对比,针对偏差进行纠偏。 企业战略控制由企业最高层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性。 科学的决策程序:确定决策目标、探索可行方案、选优决策三个阶段。 决策方法科学化:两条基本途径:按常规办事、不必事事重新决策;

15、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赋予其专门处理某类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分工明确。,24,确定性决策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 风险性决策方法:是一种随机决策,要具备5个条件: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2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3、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4、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5、可测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25,决策树的分析程序:绘制树形图,计算期望值,减枝决策。 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悲观决策标准华德决策准则 乐观决策标赫威斯准则 中庸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标准 最小后悔决策标准萨凡奇决策标准 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拉普拉斯决策标准 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PDCA循环法、综合平衡法 滚动计划法计划期可长可短,若是年度计划则按季度滚动,若是中长期计划在按年度滚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