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90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把握“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感受崇高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2.正确认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预习案预习案】 【自主学习】学习第二、三则,完成下面题目1 名句默写 曰:“我知言, 。 ” , , :此之谓大丈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 , ,

2、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大丈夫乎? (4)往送之门 (5)往之女家 (6)得志与民由之 (7)威武不能屈 (8)此之谓大丈夫 (9)舜发于畎亩之中 (10)行拂乱其所为 (11)人恒过 3翻译下列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2 -答:5、第二篇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3、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答:6、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答:7、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答:【我的困惑】【探究案探究案】【合作探究】 1、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想说什么?答:- 3 -2、第三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答:训练案训练案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有不慊于心 B.往送之门戒之曰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以直养而无害2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B.富贵不能淫 C.威武不能屈 D.安居而天下熄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C.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猛将必发于卒伍 B.征于色,发于声C春心莫共花争发 D.六军不发无奈何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 ,增加。- 4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