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728910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一、马铃薯病害的类型,从病原菌上分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支原体、病毒病害、类病毒病害,从发病类型上分:病原菌侵染病害、生理病害、其他病害,从发病时间上分:田间病害、收获病害、储藏病害,从感病部位上分:地上病害、地下病害(土传病害、土壤病)、块茎病害,“土壤病”是指土壤自身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肥力等发生退化而引起作物生长不良的现象,诱因有以下几种: 1.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2.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引起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 3.掠夺式营养管理导致某些元素缺乏 4.土壤污染 5.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盐渍化 6.缺乏有机质,二、病虫害防治基本要求,2.防重于治:在发病

2、之前消灭潜在病原菌,3.对症下药,1.综合防治:农艺措施(品种、水肥管理、耕作制度、合理密植、科学的繁种体系、轮作、提高播种质量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4.清除病株残枝落叶并销毁,确保灌溉用水清洁,5.适时用药,6.交替用药,7.正确使用农药浓度,8.食品安全(农药残留),马铃薯病害防治方法:1.种薯处理 2土壤处理. 3.叶面喷雾 4.灌根,四、主要真菌病害症状及防治,(一)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疮痂病,疮痂病,疮痂病的特点:侵染块茎,先在表皮产生浅棕褐色小突起,后形成直径约0.5厘米的圆斑,病斑表面形成凸起型或凹陷型硬痂。不深入薯内。还侵染甜菜(菜用和糖用)、萝卜、芜菁甘蓝、芜菁、胡

3、萝卜和欧洲防风等。病菌可通过种薯传播,也可由染病土壤通过农具、风和水等途径传到新的田块中。 疮痂病菌有两种类型:普通疮痂病菌和酸性疮痂病菌,侵染途径: 孢子通过块茎的皮孔、气孔或伤口入侵。侵染时期: 幼小块茎,疮痂病的发病条件1.土壤透气性好2.沙质土壤、pH5.57.5、土壤温度2022、土壤干旱3.土壤积水板结4.施用未腐熟好的有机肥5.碱性肥料施用过量,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1.种薯处理: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滑石粉包衣 2.土壤处理:疮痂净、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增施酸性肥料调整土壤pH值。 3.不施用未沤好的土杂肥 4.保持土壤湿润:于结薯后的2周内保持土壤湿润。 5.发病初期

4、,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络氨铜,农用链霉素,水合霉素,或噻菌铜。,灌水时期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疮痂净防治疮痂病效果试验,(二)、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晚疫病在茎上的症状,显示水浸状环,晚疫病,晚疫病块茎症状,中心病株,主要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在叶上往往发生于叶 尖和叶缘,开始为一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部无明显 界限。在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 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 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薯块受病时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 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

5、。病薯很容易为其他病菌侵染而发生并发 症,常常由于细菌感染而形成软腐。薯块可以在田间发病,并烂在地里,也 可以在田间被侵染而入窖后腐烂。茎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至茎部,在皮层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也可以产生白色霉层,病害发生严重 时,茎和其他部分一样变褐坏死。,*侵染来源,种薯 其他感病植物(番茄等茄科植物)*发病条件温度:侵染温度1029 , 21(100%湿度)孢子囊形成最快,也是蔓延最快的温度。 湿度:95%100%相对湿度最快,*防治方法 种薯无病种薯、种薯消毒 预测预报:www.china- 适当增加培土厚度 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预

6、防、治疗,预防保护剂:安泰生、甲霜灵锰锌、瑞凡、多宁、进富内吸治疗剂:银发利、杀毒矾、抑快净、丁子香酚、克露、金雷,(三)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病斑近圆形,黑褐色,有同心轮纹,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病斑互相联合成黑色斑块,致叶片干枯脱落。块茎染病,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病斑,稍凹陷,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亦变成褐色干腐。,*侵染来源 植株病残体 种薯 土壤 其他茄科植物,*发病条件: 氮肥不足、营养不良、植株生长势弱 湿润、干燥天气交替期间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有水、温度2430 条件下,孢子3545分钟即可发芽,*防治方法 种薯处理 田间通风透光 均衡施肥,避免中后

7、期脱水脱肥 预防药剂:大生、代森锰锌、喷克、科博、爱可 内吸治疗剂:阿米西达、阿米妙收、多抗霉素、世高,(四)干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干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引起块茎干腐(受软腐菌二次侵染后出现湿腐)。被侵染块茎表面凹陷或皱缩。腐烂组织变褐、灰或黑色,有时可见到白色或粉红色霉层。病组织内常常出现空腔,内有白、黄或粉红色霉层(切开后可见)。贮藏中,空腔内会出现蓝、黑、紫、灰、白、黄、粉红等色孢子群。低温下,内部组织常变得坚硬且干燥,甚至成粉末状。,*侵染来源 种薯 土壤 储运工具 切刀*侵染途径 伤口,(五)丝核菌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芽坏死,茎溃疡,卷叶,病菌可由块茎传播,也可由土壤传播。播种时地温低有利

8、于该病的发生;出苗晚也能增加发病机会。,低温潮湿发病严重,气生块茎,丝核菌病,苗期症状,储藏后块茎(丝核菌)黑痣病症状,有丝核菌,也有黄萎病,*侵染来源种薯 土壤*发病条件 低温 高湿,*防治方法拌种:满穗(噻呋酰胺):100ml/100kg种薯、甲基立枯磷:40ml/100kg种薯(或兑45公斤水沟内喷施) 土壤消毒:满穗、阿米西达喷沟喷雾:叶面喷施甲基立枯磷,或满穗+海绿素,(六)马铃薯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病原:镰刀菌 传播:土壤、种薯。 切块时加大传播范围。 在田间病菌首先是通过根系进行侵染。进入植株体内后通过匍匐茎侵入块茎。在田间可通过浇水、刮风、农具等进行传播。,枯萎病防治方法:实行

9、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种薯处理: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包衣,或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拌种。 发病初期,采用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或丙烯酸恶霉甲霜,或10%络氨铜水剂灌根。,(七)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与防治:初在表皮上出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大小不等的“疱斑”,随病情发展, “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呈现橘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病原:粉痂菌(鞭毛菌亚门真菌)传播:土壤、种薯(病菌在土壤中存活45年)。 切块时加

10、大传播范围。 田间近距离传播则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适于病菌发育,因而发病也重。,防治方法: 1.种薯检疫 2.轮作 3.增施磷钾肥,土壤偏酸的适当增施石灰 4.种薯处理 5. 化学药剂防治: 沟施氟啶胺或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复配制剂,建议100-200ml/亩,成本较高;福帅得、喹啉铜。 喷灌机喷淋(灌根):喹啉铜、科博、代森锰锌、络氨铜等。,(八)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和地上部茎,块茎未见发病。初生黄色至浅褐色圆形病斑,扩展后为黄褐色不规则斑,有的叶斑不太明显;潮湿时,叶背现致密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

1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防治方法:收获后进行深耕;实行轮作。发病初期,50%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九)马铃薯炭疽病防治,危害特征: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 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 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嘧菌酯,苯醚甲环

12、唑,噻唑锌,拿敌稳,或三氯异氰尿酸。,(十)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1.病原菌及侵染特点 (1)大丽花轮枝菌,发病温度较高,26 (2)棉黄萎轮枝菌, 21 (3)通过种薯、风吹起的尘土以及机械等途径传播到无病田块。土壤一旦带菌,病菌就会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随病残体)存活数年。该菌有广泛的寄主,并能以极低的含量存在于无病植株的根上。,2.危害症状 正常衰老区别较小。发病初期就影响植株生长。叶片不均匀失绿,植株下部叶片萎蔫,脉间变黄,尔后变褐。症状通常先在叶尖出现。叶片变黄死亡。死亡叶片沿茎上升,茎保持直立。有时只有半边叶片或半边植株上的叶片萎蔫、变黄。发病株茎基部横切面维管束变褐。,3.防治

13、方法 (1)2-3年轮作。剔除带病种薯 (2)避免大水漫灌 (3)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4)药剂防治:种薯包衣:甲基托布津播种沟施:土菌消4050ml/亩叶面喷雾:全苗期开始喷瑞苗清,7天喷一次,连喷3次。发病时:喷金芸恶+甲托,五、主要细菌病害及防治,1.青枯病,发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发病轻的不明显,发病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

14、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青枯病的侵染来源,带病种薯 土壤(在消毒土中存活200多天,未消毒的自然土壤中较短,但在土中的植残体上可长期存活,可越冬或越夏。 其它感病植物(茄科植物) 肥料等,*传播途径,切刀 田间农事活动 储运工具 灌溉、雨水等 药剂、赤霉素浸种,*环境条件,温度:最2737,最高40,低于1015即不能生长,致死51一5310分钟。 湿度和雨水:相对湿度100(即饱和)的情况下,存活时间最长,小种2 196天,小种3 224天,50相对湿度存活期为70天,25,存活56天。(以上均在温度20,土壤灭菌),防治措施:(1)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最

15、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 (2)选用抗青枯病品种。 (3)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4)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 (5)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天达2116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还可每亩施石灰100公斤,调节土壤酸碱度。 (6)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定植时浸根 (7)用“天达2116”8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农抗“401”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53.8%可杀得3000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7%多宁可

16、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2.环腐病,传播途径与青枯相似,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播种后发病造成种薯和芽苗腐烂,使田间缺苗断垄。成株期发病使病株萎蔫死亡或矮小黄化,产量大减。在贮藏期块茎仍继续腐烂,严重时甚至造成烂窖。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以种薯带毒为主,切刀消毒是剔除传染途径之一,采取运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侵染来源:带病种薯和土壤病薯播下后发病条件:适合此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经10分钟。最适pH6.8-8.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切刀带菌传染。带病或带菌种薯播种后,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柬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防治方法: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一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L ,隔5天1次,连续灌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