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896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8 分)第 I 卷(本卷共 3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 ”这说明A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 B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C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 D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孟子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周朝中期以后世道衰微,歪理邪说横行,武力(国与国之间) 、暴乱(国内)时有发生,大臣杀君主、儿

2、子杀父亲这类严重事件也有发。孔子害怕了,就把这期间鲁国的历史写出来,用于教育和引导社会。可见孔子作史书春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系,故选 D。ABC 项与题干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3、“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 ”和“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说明司隶校尉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同时三公的权力被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无从体现廉洁高效 ,排除 C;司隶校尉地位的改变,反映了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繁琐但无法体现完善,排除 A;材料反映了中枢权力的变化,不是中央对地方,排除 B。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3、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 ,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A.加

4、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 ,可见并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A。君主专制下不可能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排除 B。 “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 “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 ,可见宰相的权力和地位较高,排除 D。唐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但是分权往往带来行政效率的降低,所以元朝逐渐过渡为一省制,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中书省。4、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

5、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这个“本制”就是田令中的有关均平土地的一夫百亩的授田法,即庶人受田不得超过一夫一顷地(八十亩口分、二十亩永业)的配额。因此这是对买地者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故选 B。题干无从体现是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地主豪强,排除 AC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5、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

6、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反映出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一般家庭,购置农庄田地,招募佃农,本来是希望租地课税,而并不是为了行仁义。但是遇到洪涝灾害,必须减免课税,贷种子给佃农种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内心害怕佃农不干、田地荒芜,日后的损失一定会比现在(减免租税)严重得多。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所以选 C。AB 与题干

7、意思不符。D 不符合史实,租佃关系此前已经出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6、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私营手工业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未提及到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的信息,因此 B 可排除。材料中谈及的是民营手工业,并非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主要依附于农业,手工业

8、产品一般不投向市场, C 可排除。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候人请唤”等,可见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手工业领域出现了雇佣现象,并非强调行业分工明显,所以D 错误。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 ”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 “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是在鸦片战争

9、后,故排除 A、B 两项;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 D 项;据题干信息“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 “尽逐绫绸之利” ,可见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8、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白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无所不为,积日既久,不胜其弊!”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史实,隋唐以来科举制为历

10、代沿用发展,北宋司马光不可能主张恢复西汉时期的察举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反对“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 ,不是反对礼教虚伪僵化,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兴起,重申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北宋的思想潮流,故 C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要等到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时期才提出,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9、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材料强调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

11、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见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故选 A。理学本身属于儒学范畴,排除 B。题干主要论及理学的影响,CD 并非题干的主旨,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10、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 ”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

12、“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纸的应用带来的影响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以雌黄改宵为苜 ”的记载被后人发明了成语“信口雌黄” 、 “ 口中雌黄” ,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故选 A。B 错在“开始走向结合” ,C 错在“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 错在题干论及的是造纸术而非印刷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11、据

13、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 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文字“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 “大量购买田产” ,与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不符,A 项排除;材料反映杨宗濂兄弟既投资,又购买田产,是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B 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不符,C 项排除;材料反映杨宗濂投

14、资棉纺织工业,与重农抑商思想不符,D 项排除。故选 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 ,对于肄习西学的人, “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 ;1887 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说明当时仍没有摆脱科举制的影响,可见李鸿章不是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

15、途径,也不是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排除 AB。 “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说明主张引进西学,这冲击了传统教育,排除 D。题干反映了李鸿章在传统科举制下试图局部改革以鼓励学习西学,故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3、1917 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4、竹枝词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生活面貌。 大公报1913 年 6 月 15 日, 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