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043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6 讲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重要程度: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据图回答问题:(1)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切断 d、刺激 b,会(会、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3)兴奋在结构 c

2、和结构 b 中的传导速度不相同(相同、不相同)。(4)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2 根据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确定下表中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注:仅破坏反射弧的其中一部分)被破坏的结构有无感觉有无效应感受器无无传入神经无无神经中枢无无传出神经有无效应器有无易错警示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 3 个注意点(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1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

3、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中答案 A解析 在同一个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一般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这个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那么刺激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与刺激感受器相同的反应。因为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

4、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2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答案 CD解析 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若处破坏,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再称为反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 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

5、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反应 刺激部位 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答案 C解析 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弧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由表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 、 “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 、 “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

6、 、 “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 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

7、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重要程度:1传导形式:以电信号形式传导。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3 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4 (1)传导方向:双向传导。(2)传导特点: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1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8、:(1)图中兴奋部位是 A(用字母表示)。(2)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C 和 AB。2 根据如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a 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b 点0 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 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 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 段静息电位。1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 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答案 C解析 神经细胞内 K浓

9、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造成 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 Na大量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故 C 错误。2 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 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B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D兴奋在 a、b 细胞间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答案 C

10、解析 a 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兴奋在 a、b 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 C 选项正确。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重要程度:1 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 写出乙图中 A、B、C 代表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C:轴突轴突型。3 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11、,作用于突触后膜。观察下面兴奋传递的图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填充相关结构的名称。(2)写出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据图探究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组成上的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的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易错警示 关于兴奋传递的 3 个易错点(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

12、制。(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1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断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 A解析 由题干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可排除 B、C、D项。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失

13、去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2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 AB解析 存在于突触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能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

14、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发生逆转,而突触后膜抑制,膜电位差不会逆转而是相差更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3 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 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 a 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Bd 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用电极 b 刺激骨骼肌,c 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D用电极 b 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

15、为正电荷答案 B解析 用电极 a 刺激神经,则兴奋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A 错误;d 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B 正确;用电极 b 刺激骨骼肌,由于 d的存在,c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用电极 b 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故 C、D 错误。1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

16、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至 a,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3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