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630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1 课课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史记中少有的人物评传,也可看做是司马迁的另一篇自传。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 ,把握其命运沉浮及其原因,认识屈原的崇高人格和悲剧性。2抓住议论性文字,尤其是第三段文字,体会司马迁对屈原的推崇,进而了解司马迁既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又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的笔法。3抓住文中“伐” “见”等实词和被动句,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一、人物名片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

2、。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 九歌 九章 天问等。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二、背景资料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战国策楚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被放

3、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 5 月 5 日,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三、文化常识楚辞在战国后期,中国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那就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为代表的著名的诗歌篇章,这类诗歌被后人称为“楚辞” 。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继诗经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又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楚辞”有三种含义:指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体,又称“骚体” 。它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诗人屈原,代表作是离

4、骚 。指战国时期的楚人和汉代人模仿楚辞诗体创作的一批作品。指书名。西汉的刘向把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一诗体创作的作品整理成的一部诗歌总集。上古时代的姓和氏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M),氏是 “熊” ,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 ,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

5、)、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2) 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3)屈平既绌绌同黜(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同浊(5)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详同佯 质同贽(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记;治理(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礼物(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6、王:诋毁,说坏话(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3解释下列多义词。(1)伐Error!Error!(2)疾Error!Error!(3)害Error!Error!(4)间Error!Error!(5)属Error!Error!(6)见Error!Error!(7)明Error!Error!(8)令Error!Error!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名词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义:形体和相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3)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古义:清平

7、的国家 今义:治理国家(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动句(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3)兵挫地削:被动句(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6翻译下列句子。(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写作离骚 ,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译文: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按自己的意思)做些改变,屈平不同意。(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

8、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平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不正之人危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译文:他思念国君、(想要)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能够返回到正道上,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译文: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的,但是

9、亡国破家总是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稳定的国家好几代都没见到过,这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6)读服鸟赋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译文:(我)读了服鸟赋 ,(作者)认为死与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7名句默写。(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10、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8)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表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的句子是:“屈原放逐,著离骚。 ”8常识识记。(1)“楚辞”又称“楚词”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一是指诗歌的体裁,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二是指西汉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

11、”的作品编辑成的诗歌集。文学上以“风、骚”并称。(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杰作。诗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离骚是“楚辞”的巅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骚体”诗的奠基之作。屈原者,名 平, 楚 之同姓也。为 楚怀王 左徒。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博 闻 强 志, 明 于 治 乱,娴于辞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 令。入 则 与 王图 议 国

12、 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 对。对内与楚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 遇宾客,应 对 诸侯。 王 甚 任 之。 各国来使,应酬答对各诸侯。楚怀王非常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 之 同 列, 争 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上处于同等位次,想争得楚怀王 宠 而心 害 其 能。怀王 使屈原造 为 宪 的宠爱,内心里忌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的法 令,屈 平属草稿 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 夺 令,屈原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按自己的意 之, 屈平不与, 因 谗 思做些改变,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楚怀王面前讲屈 之 曰:“王 使屈平为 令, 众 莫 不 知, 原的坏话,说:“君

13、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 每 一 令 出,平 伐 其 功, 以为非我 每当一道法令定出来,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 莫 能 为 也。”王 怒 而 疏 屈 平。 没有人能制定得出来。”楚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平 疾 王 听 之 不 聪 也, 谗谄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 之 蔽明 也, 邪 曲 之 害公 也,方 正 黑白,使楚怀王看不明白,邪恶不正之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 之 不 容 也, 故忧愁幽思 而作 离骚。离 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 骚者,犹 离 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骚,就是遭遇忧

14、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 穷 则 反 本, 故 劳 人处境困难时,总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帮助,所以人在劳 苦倦极,未 尝不呼天 也; 疾痛惨 怛,未尝不呼父母 苦、疲惫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病痛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 也。 屈平正 道 直 行, 竭忠尽 智 以 事 母的。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 其 君,谗 人 间之,可 谓 穷 矣。信 而 见疑, 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诚信却被怀疑, 忠 而 被谤,能 无 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 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原因大概是从 生也。国风好 色 而 不 淫,小

15、雅怨 诽 怨愤引起的。国风好写男女恋情却不过分失当,小雅好写臣子 而 不 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的批评指责却无背叛之心。而离骚兼有两者的优点。他 称 帝喾,下 道 齐桓,中 述 汤 武, 以 远古称道帝喾,近代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王、周武王,用 刺 世 事。 明 道德 之 广崇,治乱 之条 贯, 以讽刺当世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靡 不 毕 见。 其 文 约,其 辞 微,其 没有不完全显现出来的。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他的 志 洁, 其行 廉, 其 称 文 小而 其 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 指 极 大, 举 类 迩 而 见 义 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然是近事,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 远。 其 志 洁,故 其 称 物 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都称许美好的事物,多用美人 芳。 其 行 廉,故死 而 不容。自 疏濯淖 芳草作比喻。他的品行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 污泥之中, 蝉 蜕 于 浊 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超脱世俗之外,不沾 获 世 之 滋 垢, 皭 然 泥 而 不 滓 者染尘世的污垢,他是一个不受世间污秽所染,依旧保持高洁 也。 推 此 志 也,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 品德的人。推究他的这种志行,即使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