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572326 上传时间:2017-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2003车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国汽车产业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产业集约化是指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为原则,产业组织结构趋于优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能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大中小企业共生网络,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汽车产业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本文讨论了产业集约的内在本质及其外在特征,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战略思路。一、车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

2、6%以上。汽车产业对我国的 贡献率达到 36%,其中,直接影响占 9%,间接影响占 27%。汽车产业每增值 1 元,给上游产业增值 ,。显然,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事,而发展汽车产业是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据资料统计,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 15 年间,国民经济增长了 36 倍,汽车产业产值增长了 57 倍。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模效益的特点十分突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态势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伴随着经济全

3、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企业实力和经营效益的竞争,取胜的关键是具有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巨无霸”企业。二是寡头垄断由一国范围向全球范围扩张。目前,在汽车领域,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外加大众、丰田等少数厂商控制着全球 90%以上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事实上,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为谋求有利地位,以全球为市场,通过优化产业链,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以联合、兼并、重组方式构筑全球竞争优势。这些企业的全球扩张和全球经营实践,已经赋予了“规模经济”以新的涵义:一是“规模经济” 的最低限度被大大地提高了。对整车企业而言,20 世纪 80 年代几十万辆、一百万辆汽

4、车的产量足以达到规模经济,而在 90 年代国家汽车产业的最小经济规模也上升到 300400 万辆以上,而且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原因在于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要素投入增加的压力,必须通过比以往的规模大得多的产出方能分摊和消化。1999年,全球十大品牌企业的年产量均超过了 170 万辆。二是“规模经济” 是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上的。投入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投入规模很大,结果可能是“不经济”的。这表明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走集约化的道路,而且还要从全球范围来思考资源的配置和投入产出的效率。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加快,各国的生产、贸易与

5、消费正在被纳入一体化之中。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使得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重组,由在国外拥有 80 多万个子公司的 6 万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拓展,控制了 40%的全球产出,60% 的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 90%的国际直接投资。反过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使得各国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跨国公司的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它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在更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生存。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汽车巨头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全球汽车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为了寻求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竞争与合作地位,我国汽

6、车产业也必须尽快实现产业重组,促成大企业的战略重组。我们面临着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存在着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强势抢占国际市场垄断地位、谋取世界政治和经济控制权的倾向。这一倾向的突出表现是在发达国家政府的鼓励下,跨国公司正在通过并购和联合浪潮,构建超强实力的巨型跨国公司,以实施中长期的市场控制战略。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走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加快汽车产业支柱地位的形成,提高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国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必须体现该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竞争优势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

7、力的基本战略,也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从全球化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看,特别是从全球竞争的现实状况来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及其有效运行,必须突破本国经济内自我循环的狭隘眼界,而应该树立以全球资源为基础,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观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优化不仅要着眼于国际竞争,也要致力于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企业群体的整体实力同其大、中、小型各类企业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企业在各自最具优势的领域中发挥其竞争力有着密切的直接联系。各类企业所形成的优化群体,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致力于发挥各类

8、企业的内在潜力和优势的同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同企业群体结构的优化相结合,以促进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应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契机加入 国汽车产业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战略竞争格局。中国汽车产业过去那种封闭式发展环境将不复存在,世界汽车产业的产品、技术、管理、服务以及资本都将进入中国,中国汽车产业将完全置身于一个开放式的发展环境中。同时,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汽车寡头竞争角逐的大舞台和大市场,这对打破中国汽车产业行政垄断走向竞争创造了条件。加入 ,国内汽车产业将引入新的竞争规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市场竞争规则

9、和做法必然会在我国汽车市场发生作用,使我国汽车产业发生变化。例如,国际上通行的规范的产品形式认证、汽车召回制、代理制、品牌专营、电子商务等都将在我国逐渐实行。随之,我国汽车产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以及营销模式也都将面临改革。加入 ,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国内汽车产业必然要从根本上改革体制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与此相适应,结构调整、产业组织优化、资产重组则不可避免,从而使产业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代企业制度正在企业得到落实,企业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随着改革的深入,政企不分得到了根本的治理,政府依照法律和经济规律调控经济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增强。这一切都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优

10、化,新兴产业链的构建,实现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车产业是一个需要充分竞争的产业,国有资本可以也应该从这一产业领域中退出,使企业真正从国家投资转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由目前的国有企业逐步向股份制过渡,真正构建企业做大做强的产权基础。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是实现产业重组的关键。二是改革企业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相比,我国汽车企业制度存在许多缺陷。尽管汽车产业的主要骨干企业几乎都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成效并不显著,其实质性的股份制改造远未完成,多数企业的内部建制仍基本沿袭旧体制下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企业

11、暴露出的涣散、惰性和僵化还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还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现阶段必须加紧建立国有汽车集团的母公司及成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合作、高效运行。同时,理顺母公司与成员企业的管理体制,使管理的集权与分权清晰得当。按照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制定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国有企业的弊端,防止大企业中存在的 X 非效率,以及“内部人控制”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产业市场的效率损失。际化” 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关系民族的概念是一个具有一

12、定历史范畴的概念,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民族也有不同的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广泛,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今天,世界汽车产业基本上由 10 来家跨国公司所主宰。这些全球汽车公司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而发展成为独立的“汽车王国”,在一定意义上已很难界定其民族属性。在经济全球化尚未兴起的时代,人们尚可以以资本属性与地理(地域即国家) 特征的来划分汽车产业的“国籍” ,那么现在两者已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了,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找到纯而又纯的、打有明显国籍标记的“民族汽车工业”。例如美国克莱斯勒和德国戴姆勒奔驰两个跨国公司合并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公司,它不可能单纯是美国或德国的

13、“民族汽车产业”。若以资本属性来界定“民族汽车产业”,则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纯粹的“民族汽车产业”,例如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均没有这种意义上的汽车产业,因为这些国家(地区) 的汽车产业均包含外资成分。如从产品构成上来界定“民族汽车产业”,可以说今天的一辆轿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也几乎很难找到一辆纯而又纯的“民族汽车”。因此,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上,中国应当依据目前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自身的具体情况而走出一条符合客观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道路。这一特色道路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并严格地加以实施,以品牌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 12

14、 家整车龙头旗舰和几家专业化零部件系统公司的形成为标志,促进产业重组。0 多年计划经济管理的过程则不难发现,中国汽车产业几乎是国有资本一统天下,对民营资本采取“歧视性”政策,产业严重缺乏竞争机制。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对外资放宽了管制,外资得以进入轿车领域,但对国内的民营资本依然采取诸多限制性政策,对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依然存在不公平待遇问题。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必须加快还汽车产业作为竞争产业的本来面目,在开放中确立中国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因此,放开国内多种投资渠道,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民营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对国有汽车企业引入民营资本,

15、创造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场原则的实质就是竞争原则,政府坚持市场原则,就是保护竞争。中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市场原则,维护竞争。当然,这里说的竞争,决不是过去我国汽车产业的低水平过度竞争、分散竞争,而是高水平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既有高度集中的集团,又有分工下的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强调市场化,并不是说不要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相反,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对汽车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加以管理。二是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我国整体政府改革的一项原则,也是国际颁行的共同准则。透明度原则要求中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实现法制化、标准化和公开化。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涉及汽车产业的立项、投资、生产、研发、质量、销售和价格等,目前在这每一环节都没有相应完善的法规和法律,这也是我国汽车产业产品形式认证制度迟迟不能实行的主要原因。没有相应完善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