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9636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汁性腹膜炎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汁性腹膜炎,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biliary peritonitis,别名,bile peritonitis;choleperitoneum;choleperitonitis,类别,消化科/腹膜、网膜和肠系膜疾病,ICD号,K65.8,概述,胆汁性腹膜炎(biliary peritonitis)是胆汁从胆道系统漏入腹腔引起的腹膜炎症,腹腔内仅有胆汁样液体而无腹膜炎体征者为单纯胆汁性腹水。发病原因主要有:黄疸尤其梗阻性黄疸者作肝穿刺,经皮穿刺肝总管造影(PTC),胆道系统外伤性破裂,胆系手术缝合不严密或肝胆手术后胆管引流不畅,肝脓肿破裂,胆道系统肿瘤,胆囊扭转,急性胆囊炎囊壁充血、

2、水肿、组织破坏,胆石嵌顿致局部缺血、坏死。发生破裂等。上述任何原因致之胆汁漏入腹腔,由于胆汁刺激形成化学性腹膜炎,很快继发细菌感染或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穿孔均形成化学性伴有化脓性腹膜炎。,流行病学,胆汁性腹膜炎是急性腹膜炎的一个病因类型。目前尚无独立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病因,1.胆汁性腹膜炎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胆汁直接流入或外渗入腹膜腔内引起急性或慢性继发性腹膜炎。其病因如下:(1)胆囊穿孔,最常可见于:急性胆囊炎:胆汁性腹膜炎病因结石性、无结石性和伤寒。外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肿瘤:胆囊癌、胃或横结肠癌侵犯。穿透性消化性溃疡。Crohn病。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肝脏/胆道系

3、统损伤,常见于:,病因,肝脏活检。经皮肝胆道造影术。手术后并发症。T型管移位。创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3)自发性胆道胆囊穿孔见于:儿童为发育性。成人:75%有胆总管结石、胆道囊肿破裂及胆道感染、胆道憩室。(4)特发性。胆囊穿孔是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约10%急性胆囊炎病人将会进展为胆囊穿孔。胆囊穿孔可分为3型,型:游离穿孔,占30%。,病因,最常发生于胆囊底,由于局部缺乏保护性粘连而致胆汁流入腹膜腔内,形成胆汁性弥漫性腹膜炎。型:局限性穿孔,占50%。胆汁溢出至邻近的脏器(如肝脏、胃、十二指肠、结肠或小肠)、大网膜包裹或粘连,而导致局限性脓肿。型:慢性穿孔,占20%。其多缓慢地进展为

4、胆囊肠瘘。胆道手术或腹部创伤也是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外科手术中可由于胆囊或胆管直接损伤,或由于手术后胆囊、胆管手术残端结扎线的脱落、吻合口漏,或引流管移位损伤等引致胆汁性腹膜炎。,病因,自从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了,在一大系病例研究中其发生率可达0.5%,而开放性胆囊切除术仅0.2%。胆汁性腹膜炎是肝脏活检、经皮肝胆道造影术、经皮肝胆道引流术等少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经肝穿刺时损伤或刺伤了胆囊或胆管系统而致穿孔、穿透,尤其因肝内、外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而致胆管扩张的病人中见到。2.胆道自发性穿孔是成人胆汁性腹膜炎极罕见的病因。其发病因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由于Odd

5、i括约肌痉挛或结石阻塞、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狭窄等而致胆管内压力升高。,病因,(2)由于结石阻塞肝管或胆总管致管壁部分压迫性坏死。(3)胆管炎症致管壁内感染。(4)胆道系统憩室或囊肿。(5)由总肝管或胆总管壁内血管发生血栓形成而致胆管部分坏死。(6)由于肝硬化而致肝脏退缩。(7)通过胰管和胆管共同通道开口处胰液反流,而致胆总管组织消化、侵蚀。(8)解剖学结构上的特点,如胆总管在胆囊管入口处的动脉血供应不足等。,发病机制,胆汁性腹膜炎通常是由于无菌的胆汁溢流入腹腔腔内,胆盐的刺激及其化学毒性所致。若胆汁被污染或原发疾病有感染存在时,可致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肠球

6、菌、克雷白肺炎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细菌含量常105/ml。,临床表现,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外渗的胆汁是否被局限或扩散于腹膜腔内,是否被细菌污染。而症状变化较大,可表现轻度腹痛,也可表现明显的剧烈腹痛、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严重症状;可以突然发作,也可缓慢起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时可因腹膜受到刺激后,其渗出液迅速积聚而稀释和中和胆盐及其化学毒性,而使症状和体征暂时缓解,尤其是在输液治疗时更为明显。由于胆盐的刺激作用,不仅使腹腔渗出液增加,也伴大量血浆渗入腹腔内。,临床表现,腹部可叩及移动性浊音。腹痛可随着体位的变化,尤其是从垂头仰卧位转变为平卧时,腹痛可以从右上腹部转移

7、到右下腹部。可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以上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但应结合病史高度怀疑有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如渗出的胆汁被细菌污染,则可出现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征象。,并发症,临床上常可出现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查,1.病人常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有时可能出现血液浓缩现象。2.腹腔穿刺术 该项检查对胆汁性腹膜炎有诊断意义。腹腔穿刺抽吸液可发现深黄色液体。其胆红素水平常102.6mol/L(6mg/dl)。腹水胆红素/血清胆红素1.0。,其他辅助检查,在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或尸检时,发现腹膜被胆汁染色的征象是诊断胆汁性腹膜炎的金试验。若从静

8、脉注入131I-四碘四氯荧光素后,从腹水中发现该物质存在有助于诊断病人是否有活动性胆漏。ERCP或术中胆道造影术时发现造影剂渗入腹腔内,有助于发现胆漏或胆道穿孔的部位。腹部X线检查是非特异性的,可借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腹痛。此外CT、超声波、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腹部包块的鉴别诊断。,诊断,1.临床表现。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参见“急性腹膜炎”。,治疗,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取决于胆漏部位和速度,及腹水是否有继发感染。1.一般综合治疗 应积极采取静脉高营养疗法,补充热量、液体、电解质等,以维持血压、尿量。麻痹性肠梗性肠梗阻时需肠道插管减压。采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尤其

9、应选择对肠道主要细菌有效,在胆汁中浓度高、毒性低的抗生素。目前认为首选头孢类抗生素最为适宜。因其移行到胆道中的浓度较高,在胆汁的浓度顺序为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头孢哌酮(先锋必)在胆道中具有较高浓度,且对-内酰胺酶也较稳定,但对类杆菌作用不明显,若与甲硝唑等配伍使用可取得明显效果。在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还有青霉素族、四环素族、氯霉素等。但有时易致耐药。哌拉西林(氧哌哌哌嗪青霉哌嗪青霉素)是一广谱青霉素,对胆道中细菌有治疗作用、且由胆汁排泄、无肾毒性、可供选择。此外,环丙沙星在肝胆汁中也有较高浓度,给200mg环丙沙星后6570min,在肝胆汁中平均浓

10、度为(56.721.6)g/ml,此值为血清平均值的40倍。,治疗,2.外科治疗 胆汁性腹膜炎通常需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的指征应个体化。若病人的临床症状迅速恶化,则应立即考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主要是对损伤的胆管进行修补,腹腔引流或灌洗等。若外渗的胆汁被包裹局限,或为胆汁瘤可经皮肤穿刺引流。胆囊切除后囊性胆管漏可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或在Oddi括约肌上放置支架,使胆管内压力降低,促进胆汁引流,由Oddi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使胆管漏愈合。,预后,参见“急性腹膜炎”。,预防,参见“急性腹膜炎”。,简介,胆汁性腹膜炎可表现轻度腹痛,也可表现明显的剧烈腹痛、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

11、严重症状;可以突然发作,也可缓慢起病。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外渗的胆汁是否被局限或扩散于腹膜腔内,是否被细菌污染。而症状变化较大,可表现轻度腹痛,也可表现明显的剧烈腹痛、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严重症状;可以突然发作,也可缓慢起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时可因腹膜受到刺激后,其渗出液迅速积聚而稀释和中和胆盐及其化学毒性,而使症状和体征暂时缓解,尤其是在输液治疗时更为明显。,简介,由于胆盐的刺激作用,不仅使腹腔渗出液增加,也伴大量血浆渗入腹腔内。腹部可叩及移动性浊音。腹痛可随着体位的变化,尤其是从垂头仰卧位转变为平卧时,腹痛可以从右上腹部转移到右下腹部。可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2、以上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但应结合病史高度怀疑有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如渗出的胆汁被细菌污染,则可出现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征象。,疾病病因,1.胆汁性腹膜炎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胆汁直接流入或外渗入腹膜腔内引起急性或慢性继发性腹膜炎。其病因如下:(1)胆囊穿孔,最常可见于:急性胆囊炎:胆汁性腹膜炎病因结石性、无结石性和伤寒。外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肿瘤:胆囊癌、胃或横结肠癌侵犯。胆汁性腹膜炎解剖图穿透性消化性溃疡。Crohn病。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病因,(2)肝脏/胆道系统损伤,常见于:肝脏活检。经皮肝胆道造影术。手术后并发症。T型管移位。创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3)自发性胆道胆囊

13、穿孔见于:儿童为发育性。成人:75%有胆总管结石、胆道囊肿破裂及胆道感染、胆道憩室。(4)特发性。胆囊穿孔是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约10%急性胆囊炎病人将会进展为胆囊穿孔。,疾病病因,胆囊穿孔可分为3型,型:游离穿孔,占30%。最常发生于胆囊底,由于局部缺乏保护性粘连而致胆汁流入腹膜腔内,形成胆汁性弥漫性腹膜炎。型:局限性穿孔,占50%。胆汁溢出至胆汁性腹膜炎影像图片邻近的脏器(如肝脏、胃、十二指肠、结肠或小肠)、大网膜包裹或粘连,而导致局限性脓肿。型:慢性穿孔,占20%。其多缓慢地进展为胆囊肠瘘。胆道手术或腹部创伤也是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外科手术中可由于胆囊或胆管直接损伤,或由于

14、手术后胆囊、胆管手术残端结扎线的脱落、吻合口漏,或引流管移位损伤等引致胆汁性腹膜炎。,疾病病因,自从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了,在一大系病例研究中其发生率可达0.5%,而开放性胆囊切除术仅0.2%。胆汁性腹膜炎是肝脏活检、经皮肝胆道造影术、经皮肝胆道引流术等少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经肝穿刺时损伤或刺伤了胆囊或胆管系统而致穿孔、穿透,尤其因肝内、外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而致胆管扩张的病人中见到。2.胆道自发性穿孔是成人胆汁性腹膜炎极罕见的病因。其发病因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疾病病因,(1)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或结石阻塞、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狭窄等而致胆管内压力升高。(2)由于结石阻塞

15、肝管或胆总管致管壁部分压迫性坏死。(3)胆管炎症致管壁内感染。(4)胆道系统憩室或囊肿。(5)由总肝管或胆总管壁内血管发生血栓形成而致胆管部分坏死。(6)由于肝硬化而致肝脏退缩。(7)通过胰管和胆管共同通道开口处胰液反流,而致胆总管组织消化、侵蚀。(8)解剖学结构上的特点,如胆总管在胆囊管入口处的动脉血供应不足等。,病理生理,胆汁性腹膜炎通常是由于无菌的胆汁溢流入腹腔腔内,胆盐的刺激及其化学毒性所致。若胆汁被污染或原发疾病有感染存在时,可致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克雷白肺炎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细菌含量常105/ml。胆汁性腹膜炎是急性腹膜炎的一个病因

16、类型。尚无独立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胆汁性腹膜炎病理图并发症:临床上常可出现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案,方案一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取决于胆漏部位和速度,及腹水是否有继发感染。 一般综合治疗应积极采取静脉高营养疗法,补充热量、液体、电解质等,以维持血压、尿量。麻痹性肠梗阻时需肠道插管减压。采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尤其应选择对肠道主要细菌有效,在胆汁中浓度高、毒性低的抗生素。认为首选头孢类抗生素最为适宜。因其移行到胆道中的浓度较高,在胆汁的浓度顺序为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第1代头孢类抗胆汁性腹膜炎治疗图生素。,治疗方案,头孢哌酮(先锋必)在胆道中具有较高浓度,且对-内酰胺酶也较稳定,但对类杆菌作用不明显,若与甲硝唑等配伍使用可取得明显效果。在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还有青霉素族、四环素族、氯霉素等。但有时易致耐药。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是一广谱青霉素,对胆道中细菌有治疗作用、且由胆汁排泄、无肾毒性、可供选择。此外,环丙沙星在肝胆汁中也有较高浓度,给200mg环丙沙星后6570min,在肝胆汁中平均浓度为(56.721.6)g/ml,此值为血清平均值的4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