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6917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蜀相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蜀相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蜀相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蜀相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相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教学课题课型课型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把关教师把关教师课时课时使用时间使用时间蜀相蜀相新授新授22012、10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 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 蕴。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 ,自称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 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 ” 。在艺术

2、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 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 能力。著有 。 2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赏析赏析: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

3、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识。要体会意图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媒介.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哪个同学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4、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教学设计、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 ,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祠堂(c) 伺机(s) 开济(j) 劲爆(jn) B犀利(x) 夙愿(s) 朔风(s) 乾坤(qin) C晕车(yn) 采撷(xi) 马厩(ji) 沙砾(l) D绿林(l) 笔砚(yn) 诏书(zh

5、o) 叫嚣(xio)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出师未捷身先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 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 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6、。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 57 题。 5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 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其中“自” “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 请抓住“自” “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_ _ 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 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 _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 ,起得很得势,用 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7、。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 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 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 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 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

8、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8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 _ 9从“万里” “时时” “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 _ 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0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 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11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_ _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编号:教学课题教学

9、课题课型课型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把关教师把关教师课时课时使用时间使用时间蜀相蜀相新授新授22012、10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 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 蕴。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 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_;语言精

10、练,具有高度的 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 。 2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赏析赏析:这 是 一 首什 么 题 材的 诗 呢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弄清

11、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识。要体会意图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媒介.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

12、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哪个同学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诸葛亮。公元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教学设计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 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 ,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 ,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 “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不能。 “碧草春色” “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 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 “皆”传达的是兴 奋的高兴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