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人物形象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6178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人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郑和人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郑和人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郑和人物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郑和人物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和人物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人物形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鄭和下西洋是歷史大事,但是對於此項歷史事件,不同時代的人,認知不同,不同背景的 人,認知也不同。何者為真,何者為實,乃是理解鄭和(下西洋)的基本課題。茲以時代 為序,追溯六百年來世人所認知的種種不同的鄭和的形象,並探討各種形象之特點與因緣。壹 鄭和的形象隨著時代的推移而變化 鄭和下西洋是一項歷史事件,但是人們對這項史事的認知或理解,並不是直接觀察其事, 而是透過種種的媒材,間接得知此一事件。回溯各時代的相關史料,可以復原當時的鄭和 形象。 人們所以得知的歷史資料,主要有:檔案、碑記、見聞錄、學者著作、文學創作,以及考 古出土文物。這些史料為數不多,但並不單純,見聞錄有的忠實,有的真假雜陳;碑記

2、, 有的據實而書,有的別有用心;檔案,真假並見;學者見解有的具有慧眼,有的不免於蒙 蔽;文學創作,有的傳達史實,有的另有意圖;考古出土文物,真真假假已經聚訟紛紜; 而對於文物的解釋,也是人各一辭。 這些史料,有的十分忠實,有的則帶著一些障礙。六百年來,各時期的人接觸不同的史料, 而得到不同的鄭和形象。六百年來鄭和形象的變化,歷經六個階段:明初、明中期、明末 清初、清中期、清末民國、近二十年。 貳六百年來的六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明代早期 1405-1433(明永樂3年宣德8年),二十八年。 這段期間,留下三種史料:官方檔案,紀事石碑,與下西洋人員的見聞記錄。 1.官方檔案二種, 明實錄與衛所武

3、職選薄 。 明實錄為明代歷朝帝王的行政紀事,含永樂、宣德期間下西洋活動的記載。1衛所 武職選薄為明代各朝武職人員的籍貫、階級、參與戰役等紀錄,含 若干鄭和下西洋武職人員的檔案。2 2.刻文紀事石碑六件a.故馬公墓志銘 ,鄭和父親的墓志銘,碑在雲南晉陽,大學士李至剛撰於永 樂3年,文曰:字哈只,姓馬氏,世為雲南昆陽州人子男二人,長文銘, 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 3 記載鄭和故里,家世,以及內官監太監職位。b.南京靜海寺殘碑 ,文曰:一、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櫓船清 海道。永樂四年,大船駐于舊港港口,即古之三佛齊。首陳祖義、金志名等,于永樂 五年

4、七月內回京。由是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駕一千五百料海船並八櫓船。國王亞烈 苦奈兒謀劫錢糧船隻。 提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下西洋的年代與事蹟,含舊港陳祖義、錫蘭國 王亞烈苦奈兒事件,以及船隻類型,船隻大小。4 c.婁東劉家港天妃宮通番事迹碑 ,文曰:和等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七次, 每統領官兵數萬人,海船百餘艘.抵于西域忽魯謨斯等三十餘國,永樂三 年.往古里等國.陳祖義.至五年回還。.永樂十九年,統領舟師遣忽魯 謨斯等各國使臣宣德五年,仍往番國開詔。 5 文凡819字,列述六次下西洋年月、所至國家,以及重要事件,立碑於第七次下西洋出發之 前。 d.福建長樂天妃行宮天妃靈應之記碑,文曰:.自永樂三

5、年奉使西洋,迨 今七次,所歷番國,由占城國古里國、柯枝國,抵于西域忽魯謨斯國、阿丹 國、木骨都束國,大小凡三十餘國.永樂三年,統領舟師,至古里等國。時海寇陳祖義五年回。永樂十九年,統領舟師,遣忽魯謨斯等國使臣久侍京師 者,悉還本國宣德六年駐泊茲港,等侯朔風開洋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冬吉 日鄭和、王景弘立石。 6 共1177字,內容與前述通番事跡碑大體相同,唯略增少許資料。 e.泉州聖墓鄭和行香碑 ,文曰: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廝等國公 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靈聖庇佑鎮撫蒲和日記立 。 載永樂15年下西洋之前,鄭和行香於泉州伊斯蘭教聖墓。f.布施錫蘭山佛寺碑 今存斯里蘭卡哥倫坡博物

6、館,內容略為: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景通等 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鍚蘭山立佛等寺供養:金銀 紵絲 絹 織金紵絲寶旛古 銅香爐戧金座全古銅花瓶 戧金座全黃銅燭臺 戧金座全黃銅燈盞 金金座全硃紅漆戧金香盒 金蓮花 香油 臘燭 檀香,永樂七年歲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謹施。7 碑文以漢文、泰米爾文、波斯文,分別歌頌佛祖、泰米爾神祇、波斯聖者,所列供奉禮品 清單,則三種文字內容相同。 此外尚有二碑,見於文獻記載但未見其實物,為古里碑和柯枝碑 。8 3. 馬歡瀛涯勝覽 隨同鄭和下西洋人員之中,三人記錄見聞成為專書,其中馬歡瀛涯勝覽 ,初稿完成於永 樂14年(1416),載所至22國見聞,每國記述約有一千

7、言。9 二第二階段,明代中葉 約為宣德九年至嘉靖間(1436-1566),一百三十年間,代表性文獻有七: 1.鞏珍西洋番國志 ,宣德9年(1434)完稿,時在下西洋之後一年。記錄航海所至20國。 2. 費信星槎勝覽 ,正統元年(1436)完成,時在下西洋結束後三年。載親監目識之所至 22國, 採輯傳譯之所實22國。3.周聞墓志銘 ,成化六年(1470)立於太倉。 此件碑文原稱明武略將軍太倉衛副千戶尚侯聲遠墓志 ,墓主周聞六使西洋,卒於成化6 年(1470)。銘文主要內容如下:侯本姓尚氏合肥人,大父值元鹿失驅,豪傑蜂起 從征魯蜀,厥績益大,官衡州衛百戶告替於長子義,改南寧,遽歿於官,無嗣。侯乃義

8、 之同母弟也,于是代焉。壬午遷太倉,時甫十有八,豐儀瓌碩,老成純雅,識見超卓,上 下咸爰羡焉。永樂己丑命內臣下西洋忽魯謨斯等國,選侯偕行。癸巳再往丁酉復命以 行辛丑繼往,而中道取回。甲辰又往,仁廟詔停止之。宣德辛亥繼往,更二寒暑而回。 冒險履危,生還者尠。侯凡六往同時受命者皆弗能及也。 10 碑文記載周聞六次下西洋, 同時受命者皆弗能及也 ,內文詳載六次出洋回洋年代與所至 地。 4. 陸容菽園雜記 ,大約成書於成化間(1465-1487),乃後世文人追記前代之事,渉及鄭 和下西洋文字有 262字,謂永樂七年(1409)九月出發,永樂二十二年(1424)詔書停止。侯 顯同行,出洋凡四十一國。謂諸

9、番風俗土產,詳見於太倉費信所上星槎勝覽 。 5. 祝允明前聞記 ,大約著作於弘治間(1488-1505),渉及鄭和下西洋文字有402字,提到 瀛涯一覽 、 星槎勝覽 ,謂二書記載異聞 。主要內容是具體記述宣德五年之航行, 謂出使人員有二萬多人,是年閠十二月自龍灣開航;六年二月到長樂,同年十一月再從長 樂出發,十二月到占城,七年正月啟航。接著記述航海所經歷各地名稱和年月日。宣德七 年十二月到達最航點,魯乙忽謨斯,八年二月回航,是年六月回到太倉。船號有清和、惠 康、長寧、安濟、清遠等;船名有大八櫓、二八櫓等。11 6.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 ,成書於正德十五年(1520),渉及鄭和下西洋文字,有474

10、字,見 于該書自序。略謂,永樂、宣德間,鄭和出訪各國,侯顯、馬歡從行,發自福州五虎門,往復幾三十年,至二十餘國,近者占城,遠至天方。提到三本著作星槎 、 瀛涯 、 鍼 位 。12 7.錢穀吳都文粹續集 ,成書於嘉靖間(1522-1566),是書卷二十八道觀著錄太倉通 番事迹碑 ,內文約八百字,記述鄭和七次下西洋歷史次航行之年代,所至三十餘地點之名 稱,以及六次六西洋重大事件。 三第三階段,明未清初 大約為萬曆到乾隆初(1573-1739) ,有167年。 代表性文獻有六: 1.嚴從簡殊域周咨錄 ,成書於萬曆十一年(1583),其書卷八瑣里、古里條,將近兩 百字的記載,記述一件奇特之事- 成化間

11、詔索鄭和出洋水程,車駕郎中劉大夏匿之,兵部 尚書入庫檢索不得,大夏曰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 於國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當切諫者也。舊案雖存,亦當毀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 其無哉?132.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羅懋登著,成書於萬曆25年(1597),是大部頭的章回小說, 共有一百回,一般版本的總頁數達一千餘頁。是書大談神仙妖魔之事,從三教教主談到天 師與邪魔鬥法,中間穿插鄭和下西洋故事。書中顯示,鄭和下西洋始於永樂7年,至永樂14 年返國,僅此一次,前後七年,到訪三十九國,取回許多寶物。書中並詳述鄭和寶船長四 十四丈;除了寶船,尚有馬船、水船、糧船、座船、戰船

12、;航行之時,船隻排列編組,形 如燕子展翼,利於自衛和作戰。對於鄭和航行的許多細部描寫,為他書所未見。143.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 ,收於茅元儀武備志卷二百四十。 武備志天啟年聞成書,崇禎元年(1628)年進呈。此圖共二十頁,另有序一頁。圖繪內 容起自南京寶船廠,直到木骨都束、忽魯謨斯,圖之首頁有序文,八行文字共一百四十二 字,其結語稱內豎鄭和,亦不辱命焉,其圖列道里國土,詳而不誣,載以昭來世,志武 功也。 15 4. 尹守衡明史竊 ,明崇禎間成書,卷25宦官傳提到若干宦官事蹟,但未標示宦官 姓名於篇目或篇首,行中之中述及鄭和,謂欲蹤跡(建文君)(永樂)四年帥舟師 三萬人賚西洋

13、三十餘國,威宣海外,一破國都再虜逆命王,一禽大盜酋,所至國納歀 朝貢,採取未名之寶以巨萬計,是內臣之專征閫外,自和始也。 16 5. 傅維麟明書 ,清順治間成書。其書卷158,159宦官傳介紹宦官二十五人,鄭和列 於第三位,謂兩奉敕駕海舶入西洋封諸夷國人稱三寶太監蹤跡建文。凡至其國,皆 圖其山川城郭,條其風俗物產歸成帙以進176.明史 ,成書於乾隆四年,卷304宦官傳介紹眾宦官,鄭和列於首位,列數七次下 西洋,盡數所至海外三十多國,並列舉鄭和之大功:戮舊港酋長陳祖義,俘錫蘭國王亞烈 若奈兒,俘蘇門答剌王子蘇幹剌,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謂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 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為明初盛事。 1

14、8 四第四階段,清代中期 約為乾隆初至同治間(1740-1874),135年。這段期間,未見新的史料出現, 也未見有關鄭和的論述。 五第五階段,清末至1970 光緒元年(1875)到1970,95年間,研究風氣甚熾。 1875年英人梅輝立,開風氣之先,以現代學術方法發現並研究鄭和,發表專文十五世紀 中國人在印度洋的探險 。19其後,歐美學者持續研究此一課題。兩年後,格倫威爾德(W. P. Goeneveldt)有研究專文,十年後菲利浦(Philipps)陸續發表三文,含蓋十分重要的鄭和 航海圖 、 瀛涯勝覽校注 。進入二十世紀,歐美學者研究不輟,夏德(F. Hirth)、羅克希爾(Rockhi

15、ll)等人有重要著作。進入三十年代,荷人兌溫達(J.J.J. Duyvendak),法人伯希和(P. Pelliot)著作最多,研究深入,影響深遠。20漢學家的研究風氣,到1970年出現集大成的 著作,作表作為英人米勒士英譯馮承鈞瀛涯勝覽校注 21。 清代中期以後,中國學者談論鄭和,首見於1903年支那航海家鄭和傳 ,而後1905年梁啟 超發表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22。 到了民國二十年(1931)左右,中國學界研究風氣大盛, 1920年,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匯 編 ,對鄭和史事多所所涉及,1928張星烺泉州考古記記錄了新發現的泉州鄭和行香 碑 ,1929年向達撰關於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幾種資料 ,1934年馮承鈞譯伯希和鄭和下 西洋考 ,撰瀛涯勝覽校注 ;1936馮承鈞撰星槎勝覽注 。 1931年長樂天妃靈應之 記碑為人發現,1936年鄭鶴聲發現靜海寺殘碑碑文。1941年鄭鶴聲鄭和遺事匯編 。 1961年向達注西洋番國志 ,整理鄭和航海圖 。 六第六階段,近二十餘年 1981年迄今二十年間,有關鄭和的論述,大量出現,有論文,有報導,有專書;此外並有 許多不同的形式紀念鄭和,如設置鄭和紀念館,開闢鄭和紀念公園,舉辦鄭和專題特展, 製作鄭和船隻復原,以及紀念會,音樂創作,歌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