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5822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a案常规的板块(4000字左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A 案案常规的板块(常规的板块(4000 字左右)字左右)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刘白羽教学目教学目标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1本文通过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的写作特点。 2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建教学建议议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是从其代表作长江三日中节选出来的,与原作相比 较,这一部分在写景上更加单纯。长江是中国代表性的景物,三峡又是长江的标志 性的景点,写三峡就是写祖国的山河,作家对三峡的情感就是

2、对祖国情感的传达, 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国情怀不言自明。通过文本解读提高学生欣赏散文的 能力。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三峡风光片 问:关于长江三峡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讨论,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简略介绍。 ) 板书:长江三峡 刘白羽 教师启发讲解。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 193 公里。 2三峡是瞿塘陕、巫峡、西陵峡的合称。三峡山陡、流急、滩险。两岸是悬 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3教师参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 “自三 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3、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4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 1957 年 12 月 3 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巍巍大 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 “截断巫山云雨” ;巨大

4、的船闸能通过万吨 级船队;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三峡大坝 及新的三峡景观已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踊跃游览的胜境。5刘白羽简介:刘白羽(1916 2005) 中国散文家,军旅作家。北京人。 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时代感、富有战斗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历任中国作家 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出版 红玛瑙集 、 红色的十月 、 芳草集 、 海天集等。其散文立意高远,格调豪迈,与他战争 年代的作品一样充满政治激情和时代气息 ,在艺术上还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 二、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或请学生朗读) 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三、分析

5、文章的整体结构。 1引导学生划出文章的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第二部分:第 2 段。 第三部分:第 35 段。 第四部分:第 69 段。 2讲解本文的分段原则。 (从下面几点进行启发。 ) (1)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 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例如第 3 段的首句, “抬头望处, 已是巫山。 ”再如第 6 段:“十点穿过了巫峡。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 峡了。 ” (2)关于第 5 段的归属。第 5 段的首句,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 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 可文章接

6、下去写的是巫峡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 (3)除了作者对三个峡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在开头或结尾分出一部分。文章 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 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 四、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这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2分析讲解要点。3(1)第一部分(即第 1 段)总写 1960 年 11 月 18 日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 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为全文打下了激 越而

7、瑰丽的感情基调。 (2)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 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 “雄伟” 、 “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 “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 (3)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 “雄伟” 、 “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 “大自 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 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 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作者在谈到长江三日的创作过程时就这样写道:“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 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

8、了。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 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我把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渗透的都记了 下来,就产生了长江三日 。 ” 板书:激越而瑰丽的感情基调 五、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 2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学习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 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以下几点: (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 , 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 、 “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9、 ;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 、 “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 中” 。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 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 ”就是讲的船上观 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 停泊时” 、 “启碇续行” 、 “瞿塘峡口” “瞿塘峡中” 、 “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 、 “船越 驶越近”等等。 (3)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 首先概括介绍瞿塘

10、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 。然后引用杜甫夔州 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 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 漩涡。 ”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4)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 “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4黄色朝晖之中。 ” “瞿塘峡像一道闸门。 ”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 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板书:瞿塘峡雄奇

11、 六、分析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3、4、5 段) 。 要求思考的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 (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2)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 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 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

12、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 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 , “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 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 。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 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 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 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 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 ,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 。在一条画廊中,一 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13、(3)从写法上分析指出以下几点: A运用大量的比喻。 (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板书:巫峡秀美 七、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参考答案: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5“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 ”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 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 在旋转不前。 ”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

14、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 泡沫,到处是浪花。 ”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 峡的凶险?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 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 ” “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 ” “江津号用尽 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 “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 ” “看起来这青滩的声 势十分吓人, ” “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 前进了。 ”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

15、”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 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 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 ,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 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5关于第八段结尾“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 胜大自然了。 ”一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处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学生注意。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 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板书:西陵峡凶险 八、总结。 1归纳中心:

16、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 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 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游记散文的写法: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熟悉被记叙和描写的事物, 还要准备大量的有关材料。 (2)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视察角度。 (3)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4)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6展示“特写” ,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5)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读者也 如身临其境。板书:长江三峡刘白羽 激越瑰丽的感情基调 瞿塘峡雄奇 巫峡秀美 西陵峡凶险写作特点: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以游程或时间为序善用各种修辞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B 案案创新的板块(创新的板块(2000 字左右)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