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主要内容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982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景和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背景和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背景和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背景和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背景和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景和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 1857 年至 1858 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的其中第一分册,同时写下了这篇序言。文章发表于 1859 年 1 月。这篇序言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义,其中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质本身下了经典性的定义。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进行了长达 15 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制定了

2、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原理。1857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已经临近。马克思决心在革命开始前完成自己的著作。他曾写道:“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为此,马克思在 1858 年 11 月到 1859 年 1 月,对他在 1857 年至 1858 年间写好的手稿进行了修改和整理,写下了这篇序言。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

3、学的态度。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1859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包括两章:第一章商品,第二章货币或简单流通。这是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第一分册。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学说,完成了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革命,它标志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达到了成熟阶段。后来,马克思修改了写作计划,在 1867 年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初篇,资本论是续篇。这篇政治经济学批判除了正文和序言外,还有一篇导言,导言马克思没有写完,在他生前也一直没有发表。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马克思 1

4、815 年 5 月 5 日出生于法国莱茵省特利尔城。马克思在大学里本来学习的是法律专业,但他更爱好哲学和历史。大学毕业时,他获得的是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那么,马克思是怎样研究起政治经济学的呢?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又是什么呢?(1)“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迫使他必须正视社会现实。莱茵报是 19 世纪 40 年代莱茵省一些反对普鲁士专制政体的资产阶级人士创办的报纸。1842 年 10 月到 1843 年 3 月,马克思参加了莱茵报的编务工作。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到的三件所谓物质利益的事情是指:第一件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和地产分析的讨论;第二件是有关物质利益的

5、事情,是当时莱茵省总督沙培尔就摩塞尔地区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公开论战;第三件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马克思出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丝毫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进。恰恰是这三件难事,成了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2)马克思要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的评判,必须获得充分的政治经济学知识。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确立。1843 年到 1849年期间复杂的革命斗争和繁重的实际工作,常常打断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但是,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基本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完成了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的根本转变。

6、在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真理的道路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密切合作。40 年代前期,马克思比较侧重理论的探索,恩格斯比较侧重实际的调查。他们从不同的途径,得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结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在批判蒲鲁东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论战中,发挥得更加充分了,已经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尔后,他又经过十几年的继续钻研,在序言里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得更加准确、更加精辟。(2)50 年代的艰苦创作生活。马克思在 19 世纪 40 年代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这是指导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一时期紧张的政治斗争,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活,常常打

7、断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工作。直到 1849 年秋他定居英国伦敦,才重新开始这一工作。为了谋生的需要,在这八年时间里,马克思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宝贵的时间,为报刊撰稿,换来微薄的稿酬,作为家庭的开支。恩格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为了援助自己的亲密战友,到曼彻斯特去经商,长期在经济上接济马克思。阶级敌人的迫害,贫穷的折磨,却不能使马克思屈服。马克思用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确实是他“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马克思的这种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优良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二)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

8、思在序言中,把他从 1843 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也是指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是: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决定物

9、质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在序言里用简洁的语言,阐明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仅应当把社会关系区分为物质关系和意识关系,而且,“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也就是说,归根到底,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变迁和改革。生产力是社会生活中最革命的因素,社会变革总是首先从生产力开始的。生产力的发

10、展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推动着历史前进。一切先进的阶级和人们总是热心发展生产力,而一切反动的阶级总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衡量一切阶级、政党、派别是革命的、进步的,还是反动的、落后的根本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把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为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通过对序言的学习,从基本理论上澄清是非,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序言里把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11、,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几个范畴作了科学分析,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指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要从经济基础方面去寻找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从生产力方面寻找原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写序言时,针对唯心史观长期统治人们的头脑的状况,强调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马克思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3.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马克思在序言里深刻地阐明了发生社会革命的根源。

12、社会革命不论是政治革命、思想革命,还是经济革命(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马克思说:“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显然,判断一个革命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只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去解释。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不适合了,它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生产力要求打破这种“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才会到来。所以,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13、这个任务的提出科学与否,就看其有无客观条件。而这个客观条件,就是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同时,马克思还根据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预见到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在理解马克思在序言里阐述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这一原理时,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社会革命的爆发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而社会革命的目的正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以达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离开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革命就失去了本来意义。我国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

14、革命”,既不是什么“文化革命”,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社会政治革命。实践证明,它是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灾难性破坏的内乱。我们应牢牢记取这一沉痛的教训。一、时代背景和意义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为此马克思开始制定自己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857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这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马克思决定在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之前完成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原理的创建,他日以继夜的进行研究和写作并以政治经济学为名出版了其中的第一分册,并写了这篇著名的序言。序言叙述了马克思早期

15、之所以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哟重要的文献价值,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阐述历史唯物史观原理的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写于 1 857 年 89 月。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 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又称资本论初稿)丽撰写的一篇导言,也是一篇没有完成的草稿。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 1 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发现。1903 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第一次用德文发表在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1857 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即将到来。马克思决心在革命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著作。为此他通宵达旦

16、地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对1857 1858 年经济学手稿进行最后的加下整理,尽快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意思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从而阐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的写作,准备分六册出版。马克思于 1859 年 6 月整理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导言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 1858)的开头部分,是马克思为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写的导言。因此,人们称成书之前写的这个“导言”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在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时,马克思还为之写了序言,通常人们称序言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由 81 个自然段,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从分析物质生产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历史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谈生产一般,抹杀生产的社会历史差别,把资本主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