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07271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长春市九年级质量监测,长春市一零三桃源学校 杨 凯,化学学科试卷分析,试 卷 分 析,试题设计思路,本次测试以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旨在监测2015届初中毕业生化学学业水平,为2015年长春市中考命题提供参考。我们在保证知识覆盖全面、题面鲜活的同时立足基础、侧重实验、注重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思路,1立足基础命题立足于面向全体,重视全面考查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以此为主线将对能力、方法的考查贯穿其中,达到了既强调基础又重视能力的目的。,试题设计思路,2.侧重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进行科学探究的

2、重要手段。命题时注重设置对比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活动,用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借以指导实验教学切实向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向发展。,试题设计思路,例如:我们在第9题中既考查了实验活动(溶液的配制、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又考查了演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18题中考查了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改进,我们以教材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为依托,融入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探究氢氧化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的对比思路设置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试题设计思路,3注重能力的考查试

3、题中注重优选情境,基本上杜绝了机械记忆性试题,力求将能力、方法的考查贯穿于双基之中,从而使试题的灵活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善于发现规律,加强对学生思维全面、缜密的考查。,试题设计思路,例如:我们在13(2)中将问题设置在通过肥皂水检验硬水、软水时的实验现象判断硬水和软水,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在第8题中通过设置对某些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隐含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具有导电性的物质等知识的归纳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通过22(3)及21(2)、(3)的设置希望学生能通过认真分析题意、仔细阅读实验流程图,经缜密分析推断出实验后溶液中溶质的成

4、分,并能运用分析出的正确结论解决与之相关的拓展性问题。,试题基本情况,1.题型比例:同考试说明中的例卷。 2.试题的数量:共22道试题。 3.试卷内容比例:物质的组成、构成与变化约占25%;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35%;化学学习方法与科学探究约占40%。,试题基本情况,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较难题难题=721 (考虑到市模难度要略高于中考难度,容易题略低于7,较难题略高于2) 5.试卷总体难度:为保证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根据命题双向细目表,预设难度0.77左右,考试后生成的实际难度为0.6806。,学生答题效果,学生答题效果,学生答题效果,学生答题效果,学生答题效果,学生答题效果,学

5、生答题效果,学生答题效果,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2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 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案,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当测得B中溶液的pH=10时,即可判断 原溶液中一定混有 ; (2)向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 时,完成了对剩余物质的验证。 (3)完成验证实验后,将C中物质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后, 再过滤,即可得到溶质只有氯化钠的溶液。,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解析】此题属于验证与除杂结合类习题,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杂质是已知的三种物质,不需要去推断是否存在,而是需要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实验流程去验证,完成各步骤的相关问题。(1)

6、加入适量氯化钡后可排除碳酸根离子对氢氧根离子检验的干扰,同时隐含虽然有沉淀产生,但并不能判断沉淀的成分,故测定pH为10后,只能判断出氢氧化钠的存在;(2)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必须结合碳酸钡溶解,硫酸钡不溶解的实验现象推理出碳酸钠及硫酸钠的存在,考查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3)完成验证实验后学生需要通过判断C试管中溶质的成分之后用适量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同时完成对钡离子及氢离子的除杂,考查除杂以及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等问题。,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错误答案】(1)NaOH、Na2CO3 /CuSO4 /CaCO3 /NaCl(2)只答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沉淀溶解(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

7、4/NaOH/Na2CO3、Na2SO4,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错因分析】本题的答题效果反映出实际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设难度,三个小问的实际难度分别为0.63、0.29、0.24,分析错误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题目未认真理解,当作推断题进行思考;没有仔细分析图示;试管B中成分只考虑溶质;现象描述不完整不准确等。,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22按照下列图示实验探究碳酸钾的某些化学性质。(1)实验一中的现象为 ;(2)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试剂组合中,能够判断溶液D中溶质成分的是 。A酚酞溶液和Na2CO3溶液 BMg和CuSO4溶液 CFe2O3和CO2 DNH4Cl溶液和Cu

8、(OH)2,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解析】此题围绕多个独立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物质过滤后混合的情境设置探究问题,给出了形式比较新颖的流程图,希望减少文字阅读量,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3)设置D级难度,考查学生依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选择恰当试剂验证溶液成分的能力,溶液成分需要学生根据试剂用量分别对三个实验反应情况、混合后反应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并应用这一分析结果解决后面的判断问题。,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错误答案】(3)单选A/B/D双选AB/AD/AC/BC/BD三选ABC四项都选ABCD,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错因分析】(3)学生实际答题效果(难度值 0.42)与预设难度接近,错

9、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流程图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图示的真正含义,误以为溶液、沉淀混在一起;过量、适量分析不清或是忘记考虑药品量的问题;对于“试剂组合”不明白其含义,误以为两种试剂必须同时加入;混合后对溶液的成分、可能发生的反应没分析清楚;对酸、碱化学性质掌握不熟练,对相关试剂加入后的反应现象预判不准确等。,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20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1)在实验室里,利用化学反应 2KClO3=2KCl+3O2来制取氧气。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硫、铁丝燃烧实验中用到的氧气,最好采用 法收集;将18g KClO3

10、跟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2g,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通过加足量水溶解、 、洗涤、烘干等操作,可回收上述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提示: KClO3可溶于水)(2)若用73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能产生CO2 g。,MnO2,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解析】本次监测在20题(1)、20题(2)以及16(2)中共设置了3处计算分别考察根据质量守恒的计算问题,溶液浓度与化学方程式综合的计算问题,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希望通过计算问题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的守恒思想,改变了以往计算题中化学方程式通常作为已知给出、改变以往计算题中相关已知量

11、、未知量不涉及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计算只涉及纯量计算等命题思路。从答题实际效果看,20题(1)生成的难度与我们预计情况相当,而20题(2)以及16(2)的实际难度超出预设难度。,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19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在 片表面会留下划痕;(2)在Cu、Al、Au三种金属中,常温下因表面形成氧化膜而耐腐蚀的是 ;(3)炼铁核心反应3CO+ Fe2O3 =2 Fe +3CO2中, 发生了还原反应;(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高温,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

12、解析】19(4)考查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由相关现象对产物作出判断。通过过滤后的现象考查元素守恒思想。【错误答案】Ag/Cu/Ag、Cu、Zn,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错因分析】通过本题的答题效果反映出实际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设难度,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仔细审题,根本没有考虑无色的含义,导致错答成银;还有一部分学生只看到无色滤液,只想到溶液中没有铜离子,固体中就一定有铜,没有深入思考铜和银离子不能共存的问题,导致错答成铜。,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18结合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A B C(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3、之一是 ;(2)对比观察实验B,一段时间后,试管 里的铁钉锈蚀;(3)实验C的目的是 。,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解析】18题考查了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活动以及演示实验,适当体现实验创新设计以及对比实验设计。【错误答案】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碱是否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水反应 鉴别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错因分析】其中18(3)实际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设难度,错因主要是不理解对比探究实验的目的及语言表述不准确,将二氧化碳溶于水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混淆,通过此实

14、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单一实验不能得出归纳性结论。,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16分析右图中KNO3、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时将35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 g; 把此溶液升温到30时,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变大 BKNO3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变小 (2)将25g NaCl加入到100g 40的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能使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 。,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解析】16题(2)在编制时考虑零摄氏度时NaCl的溶

15、解度约为35克,此题是40摄氏度时将25g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以不适合采取降温的方法使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13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的吸附性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 (2)日常生活中,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时,产生泡沫多的为 水;(3)通电分解水时,用燃着的木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接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解析】 13(3)考查通电分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答案】木条燃烧更旺/木条熄灭/玻璃管内有水雾 【错因分析】 实际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设难度,错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实验装置不熟悉,误认为检验时是将燃着木条伸入玻璃管内检验;部分学生记错正负极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