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91126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部分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第1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基础夯实型 核心知识回顾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光滑,粗糙,有毒,无毒,(2)实验过程和结论:,S型,S型,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设计思路: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 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_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 自的遗传功能。,R型细菌,(2)实验过程:,S型,R型,(3)实验分析: 只有加入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 细菌。 S型细菌的DNA加入_后,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 生转化。 (4)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_是“转化因子”,即DNA 是_。,S型细

2、菌的DNA,DNA酶,DNA,遗传物质,【思维诊断】 (1)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定律。 ( ) 分析: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 体,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 “转化因子”。 ( ) 分析: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可以使 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不知道何种物质是“转化因 子”。,(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 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 ( ) 分析:S型细菌表面光滑

3、,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 血症,有毒性。,(5)R型细菌和S型细菌混合培养后,只有S型细菌。( ) 分析:R型细菌和S型细菌混合培养后,既有S型细菌又 有R型细菌。,(6)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 )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 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 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高考角度全练 角度1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1.(2017商丘模拟)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型细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R型细菌无毒性。下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

4、22,A.丙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 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甲、丁两组 C.戊组实验表明,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细菌 D.丁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解析】选D。丙组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甲、乙、丁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只有甲、丁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戊组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细菌,而丁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角度2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2.(2017德州模拟)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

5、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23(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C。题干所述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论的得出是基于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为遗传物质。,3.(2017太原模拟)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A.不

6、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在实验过程中,组加入的蛋白质和组加入的荚膜多糖都不能促进R型细菌的转化,说明二者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实验中没有证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组加入的DNA能促进R型细菌的转化,组加入的经DNA酶处理的DNA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通过对照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C正确。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说明它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如果证明这一结论,

7、需要单独设计实验证明,但题干中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一结论。,【知识总结】有关“转化”的三个知识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 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 生了基因重组。 (2)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3)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

8、性。,【加固训练】 (2017咸宁模拟)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由该实验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b、c、f三组中的菌可导致小鼠死亡,【解析】选C。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型细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图中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组经煮沸、d组和e组均为R型细菌,均不能导致小

9、鼠死亡,而b、c组是S型细菌,f组的R型细菌有一部分被转化成了S型细菌,均可导致小鼠死亡。,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重点探究型 核心知识回顾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蛋白质,DNA,P,寄生,2.实验方法:_,该实验中用35S、32P分 别标记_。,同位素标记法,蛋白质和DNA,3.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噬菌体:,32P,35S,32P,(2)侵染细菌:,高,低,低,高,(3)结果分析:,宿主细胞,35S蛋白质外壳,4.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 连续性的物质是_,即_是遗传物质。,DNA,DNA,【教材易漏边角知识】 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

10、白质和DNA 进行标记,而不用14C和18O标记?” _ _ _。,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14C,和18O进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O,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特别提醒】 标记噬菌体的三个“不能” (1)不能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没有明确 噬菌体的生活方式。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 胞内,不能利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2)不能用18O和14C标记细菌,再用被标记的细菌来培 养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含有O和C,用这两种元素标,记,结果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被标记,导致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不能确定哪一种物质进入细菌

11、,从而不能确定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3)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高考探究归纳 【高考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24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分析几种技术的应用

12、: (1)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弄清化学反应过程。 (2)诱变技术: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 (3)染色技术:使用染料对被染物进行染色。,【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标记法、诱变技术 和染色技术的应用。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其 中是为两组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O2、H2O和C18O2,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是用32P和35S标记 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采用的是诱变技术,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使其 发生基因突变,筛选高产青霉素菌株;采用的是染,色技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到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

13、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故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是和。,【高考母题变式】 变式1 同位素标记法应用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 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 能找到_,原因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 由_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_,因此 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_。,15N、32P,细菌,半保留复制,15N和32P,变式2 噬菌体结构分析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 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 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理由是_ _。,DNA标记的是P,是,磷酸;

14、蛋白质标记的是S,只有R基()中可能含有S,【备考方法规律】 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物质来源分析方法 (1)从蛋白质外壳方面分析:由寄主细胞提供原料氨基 酸,在寄主细胞的_上合成,与亲代噬菌体无 关。,核糖体,(2)从DNA方面分析:由亲代噬菌体提供模板,利用寄 主细胞提供的_,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3)从子代噬菌体方面分析:释放的众多子代噬菌体 中,只有少数(两个)含有亲代噬菌体DNA的单链,其余 子代噬菌体的DNA均由_提供原料合成,与亲 代噬菌体无关。,脱氧核苷酸,寄主细胞,高考角度全练 1.(2017沧州名校联考)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

15、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解析】选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但不是成功的原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特征元素35S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15N;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P。,2.(2017昆明模拟)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25,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