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与环境规划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90826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与环境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学与环境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学与环境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学与环境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学与环境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与环境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与环境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態學與環境規劃,環境規劃理念,考量自然環境供給面為導向之土地與資源配置計畫 由生態觀點來看,土地利用的適宜性,必須考量環境的敏感性以及人類的容受力(carrying capacity),環境規劃發展,烏托邦時期:1940年代 景觀建築師時期:1950年代 科學家-規劃師時期:1960-1970年代起 永續發展時期:1980年代末期,Odum 區域生態系統分類,1969年,容受力,一都市或區域在不危及環境體系的前提下,所能容納之人口成長與都市發展,環境豋入,環境敏感地,特殊生態價值 天然災害危機 具人文或遊憩使用特色等避免不當土地使用造成環境負面環境效果,並可藉以保育維生系統,形塑區域性的開放

2、空間系統,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了解所擬定進行土地使用與自然環境間的機會(opportunity)與限制(constraint),再根據所登陸的各種環境資料與分佈,找出做適合作為某種土地使用的區位分布,台灣資源保育之發展,萌芽期:民國50年代開始,直至68年實施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為台灣地區推動自然保育工作奠定基礎 頂峰期:民國70年代,包括生態保育(台灣地區自然生態保育方案)與環境保育(環境影響評估) 混淆期:民國70年代至今,環境規劃展望,永續發展 生態經濟學 都市與生態介面自然資源利用區域之人類容受力生產過程之副產品,開發與保育,開發:透過人文、財力、生物與非生物資源的投入,改變地球生物圈以滿足人類需求以及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保育:管理人類對生物圈的使用,使其能對當代人類產生最大的永續效益,同時又能保持其滿足後代子孫需求的潛力,生態(Ecology)與系統,一地區所包括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組成,生態系統原理與環境規劃,生產力(Productivity)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容受力(Carrying capacity) 歧異度(Diversity) 回復力(Resilience) 交替區(Ecotone) 演替(Success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