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9542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学生有 55人,其中男生 25,女生 30 人。班级学生人数相对比较多,经过一周时间的相处,对学生的情况初步的了解。1.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但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多数学

2、生能借助手指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3.他们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可塑性强。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东西。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

3、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上课时乱走乱动,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还有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桌兜里的。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5.他们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

4、,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6.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毛写成手,把 6 写成 9。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7.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

5、,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因此,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8.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二、教学措施二、教学措施 1.逐步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和秩序,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

6、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6、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9、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