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89232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秦朝中央集权建立z(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2、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首创皇帝制度 “皇帝”称号的确立 皇帝制度的内涵,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阅读与思考,皇位世袭,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从材料二 “玺”的规定中,你能得 出什么认识?,皇帝独尊,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

2、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皇权至上,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皇帝,三公,九卿,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作用:“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三公

3、”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先由“三公九卿”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思考:秦朝的中央机构有何特点及作用?,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分封制,郡县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2、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1、郡县制的形成,皇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县,

4、乡,里,县令,三老、有秩、啬夫、游徼,里正,地方机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萌芽于战国(法家思想) 2、建立于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巩固于西汉(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 4、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加强于北宋(副宰相的设置) 6、发展于元朝(行省制) 7、强化于明清(废宰相、内阁制度、军机处),2、专制主义中央

5、集权的兴衰过程,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思考讨论: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哪种制度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为什么?,分封制下诸侯的王位是世袭的,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是由皇帝或朝廷任免的,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分封的诸侯国拥有相对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两千年来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1、郡县制的形成 掌握由来、推行 实现原因:

6、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内容:郡守、县令(皇帝任免)、乡里亭各自职责特点: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3.运行机制: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皇帝通过掌握人事任免权控制全国的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从而实现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4.特点和本质: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皇权的垄断(以皇位终身制和皇位世系制为主要特征) 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分析比较】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

7、即君主专制,既是一种决策方式,又是一种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是一种管理模式。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轻巧识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一个首创:皇帝制度实现了从以王权为核心到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制度的转变。 (3)两层官职:“三公九卿”;郡守和县令(或县长)。 (4)四个统一: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对点训练 (2011年山东潍坊模拟)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

8、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选C。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1)积极:,(2)消极:,使秦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政治(疆域):,使秦能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B、经济:,C、民族:,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D、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

9、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暴政),易错知识点 1秦始皇不是郡县制和君主制的创立者 2郡县是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但不是基层机构 3秦始皇与中央、地方各级官员是垂直领导关系,不是层层相属的关系。 4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环节,是秦汉行政体制的建设性创举,既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否定,又是对战国时期的继承、发展、完善。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高考大揭秘选择题易错分析 1对新情境材料解读不准确(2010年湖南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论秦始皇废封建、行郡

10、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诊断补偿: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防范此类错误应加强文献材料的阅读能力,将引句的含义与所学基础知识相链接。 答案:D,2不能把握材料主旨而臆断(2010年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

11、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诊断补偿: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项;A、B两项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项。防范此类错误就要对题干材料通览整体,不可仅据一词一句妄下结论,应立足各种信息综合推论。 答案:C,从文明史观看古代

12、政治制度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和规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夏、商、西周和秦朝的制度创新对历史的影响深远。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可以对中国古代早期的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全面考查。,命题视角预测探究,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封建、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皇帝

13、的属民,排除A项。B项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相矛盾,故排除。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排除C项。D项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故选D。 【答案】 D,尝试命题3 (2010年佛山模拟)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选A。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尝试命题4 (2

14、011年潮州第一次调研测试)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D。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选D。,尝试命题5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C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

15、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尝试命题6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2:“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3:“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请回答:

16、(1)材料1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2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据材料3,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引入,旨在考查对分封制遭到破坏,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和了解。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秦朝设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答案:(1)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2)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3)郡县制。原因: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郡县制有利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