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材料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3108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材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材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材料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材料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材料题高考政治材料题篇一:XX-XX 全国卷政治材料题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 XX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XX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XX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求。XX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2、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二 H 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 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 XX 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答案】 (1)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3、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解析】这两道题设问很常规,考生们一见,可能很高兴,因为模拟中老师们已经强调了千遍万遍,并且都归纳了固定的答题思路模式,第(1)问考查的党的知识,肯定是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等知识点;(2)问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更有标准答案,靠正确的经营战略、靠科技靠管理、靠诚信经营树

4、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结果一看答案可能有点傻眼。特别是第(1)问,和平时的总结也不沾边啊。这时候,我们需要认清形势,纠正定式思维,要活学活用,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河北宽城一中鲁立成解析 在第(1)问中,侧重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其实就是从一个小知识点党的领导地位作为切入点的,答别的知识就跑偏了啊。第(2)问还算常规,注意要结合表格中的材料。 【考点定位】党的知识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XX 年 6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 NBA,BBS,GDP,UFO 等 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

5、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6、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答案】 (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

7、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解析】河北宽城一中鲁立成解析 新课标文综政治39 题从 XX 年开始就形成了固定的

8、命题模式,哲学与文化知识的综合材料题。特别是今年的第(1)问和 XX 年课标卷的第(2)问对“文化搭台(来自: 小 龙 文档网:高考政治材料题)”到“文化唱戏”的认识如出一辙。答案也是开放式的,其实这就是个辩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国新课标第(3)问已经连续 4 年出方法论的题,分值都不大,侧重应用。今年高考新课标哲学问答题最难的就是让我们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这是个观点评析题,考生答题时不太注意结合问题本身去论证这个观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考点定位】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论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等。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XX 年,某县在 R 镇征地近 XX 亩(1 公顷=15 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 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XX 年该园区实现产值 120 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XX 年,该镇人口由万增加到万,新增人口中有 7000 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 90%的劳动力实现当

10、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注.M 省 XX 年对 1 460 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 76271 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 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 10409 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1)结合材

11、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 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假设你是 M 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答案】 (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作,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 。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较低,要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应提

12、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部分被征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解析】 (1)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设问回答问题的能力。设问考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是认真研讨材料,从中获取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制造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入园、人口的增加,特点是农民的入城、土地的集中与统一经营、人均收入的明显增加等等;第二步分析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即提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劳动力、发展现代化经济、收入增加导致的消费的发展、同进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3、统筹城乡发展等;第三步将第一、二步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组织答案的过程,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 (2)本题从人大代表角度考查,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坚持“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 。首先从材料二中寻找被征地的农民面临哪些问题,即补偿标准低、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社会保障不健全、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等问题;其次上述问题采取解决办法,同时要强调主体是人大代表,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即要从政策层面上提出建设,而不是具体措施;最后组织答案,坚持一个措施解决一个问题的模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 1 经济生活中关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产发展的有关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与提取

14、知识的能力,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即考查了人大代表的职权,又从经济角度考查了有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考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XX 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 80 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 4000 人次,最多时约 7000 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 3000 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 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

15、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 3D 效果的“数字莫高窟” ,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

16、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答案】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2)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 【解析】 (1)本题以“敦煌莫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对立统一”相关哲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给定哲理,对立统一观点,即矛盾的观点,从材料可知,由于保护不当,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