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5683009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复习卷及课件上课(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地质循环考察,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岩,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1、考察地质循环过程图中的-岩石类型的判断,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A,2、图中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2、考察地质循环过程图中的-地质作用的判断,B,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判读、外力类型的判断,机械风化示意图,影响因素:温度、水、生物等,风化作用,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后退,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

2、等。,海水侵蚀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流水物理侵蚀地貌,多分布在降水资源多的地区,流水化学侵蚀地貌,流水化学侵蚀地貌,石钟乳,石笋,流水化学侵蚀地貌,石柱,我国西南石灰岩分布区,发生CaCO3+H2O+CO2=Ca(HCO3)2 反应,石灰岩时常被溶解,又时常被沉淀,最终在地表形成了石林, 地下形成溶洞,并出现石笋、石钟乳、石柱等景观。,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冰川侵蚀地貌,多分布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其中西欧和北美洲冰川的侵蚀最明显,冰斗,角峰,刃脊,冰川侵蚀地貌,多分布在降水少的干旱地区,在沙质海岸

3、,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海水堆积地貌,大颗粒物质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分选性好,珠江三角洲,河流堆积地貌,大颗粒物质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分选性好,流水堆积地貌,大颗粒物质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分选性好,扬场,扬场: 利用的是风力沉积的分选性好,饱满的谷子受风力的影响小,离抛起点距离近,秕谷质量小,受风力的影响大,力抛起点距离远,稻草叶最轻,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从而达到挑选好谷子的作用。,风力堆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地貌,大颗粒物质先沉

4、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分选性好,冰川沉积物,冰川,堆积物,大小混杂,无分选性,大颗粒物质、小的颗粒物一起沉积,无分选性,外力作用,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3、关于构成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 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 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A B C D,B,4、关于形成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 C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D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C

5、,5、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 B C D,C,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6、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 A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7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华北,8、该地常形成的景观有 A、高大的山峰 B、石林、溶洞 C、丹霞地貌 D、雅丹地貌,D,A,B,读图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9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c,b,a Dc,a,b 10与河流位置

6、,a 、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11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D,A,C,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2.图乙中河流T岸的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 流的( )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13.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 A. B. C. D.,A,C,14、有关黄土高原成因正确的是( ) A. 地壳升降运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岩浆喷出地表 1

7、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正确的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岩浆喷出地表 16、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 D海蚀作用,C,A,B,17、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及其成因是( ) A.中国长江中下游湖泊河流改道 B.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的刨蚀作用 C.芬兰境内的湖泊群冰川的作用 D.贝加尔湖断裂下陷 18、冰川侵蚀作用最明显的地区是 A、亚洲的平原 B、北美洲、欧洲高山高纬地区 C、南美洲巴西高原 D、南极洲,B,B,全球板块分布图,海岭,生长界,消亡界,熟记板块的大体分布如印

8、度洋板块的分布范围,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三、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地质构造的判读和现实意义,(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 , B , C 。,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2)图中或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 原因是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处 属于消亡边界,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属于生长边界,(4)新华社3月25日消息,多灾多难的阿富汗发生里氏6.0级地震,至今已知有4800人死亡。试分析其原因,阿富汗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断层的基本形式:,断层的概念:

9、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上升岩块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降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 垒,地堑,20.读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D,C,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而成,山岭,向斜中心受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D,C,(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5)B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黄河流域典型的案例有 、 。,D,背斜处提供天然拱形,

10、安全性好;岩石破碎,利用开挖,地堑,汾河谷地,渭河谷地,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问题,2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 2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B CD,D,C,四、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考察,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色地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据此完成2324题。 23、该地区的“红岩”属性、典型植被类型分别是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

11、叶阔叶林 24、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包括 A地壳的上升运动 B地壳的下沉运动 C流水的沉积作用 D流水的侵蚀作用,AC,AD,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交通线的种类、密度、长度、走向、造价等,少,公路为主,多,公路、铁路、地铁、高铁,稀疏,稠密,交织成网,总长度短,同运量则长,总长度长,同运量则短,受地形制约,弯曲呈之字形,平而直,冻土、石灰岩造价高,造价低,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古代现代有别) 影响聚落的分布、规模、密度、空间形态上,河谷阶地、山间小盆地、山前冲积扇等,制约小,小,大,小,大,分散分布,集中分布 南方平原呈棋盘状、北方平原呈团聚状,五、地形对交通和聚落的影响 25、读

12、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依据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_ _。,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中心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而成谷地,(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美景,A、 可自流;不会淹没甲镇;发生渗漏的机会少,(4)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受地形的影响,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在河谷地带的影响,成条带状,(6)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分析其区位优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