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信手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789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书信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民国书信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民国书信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民国书信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民国书信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国书信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书信手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国书信手迹民国书信手迹篇一:八大总统及其书法手迹八大总统及其书法手迹 洛水真儿 从 1912 年到 1948 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 、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 一、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山”因 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 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

2、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 1907 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 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 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 月 20 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 12月 28 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 1912 年 1 月 1日 (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 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 月 12 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 ,孙中山即

3、于 13 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 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 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 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 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

4、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 2 月 12 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中华民国终完全取代 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 2 月 13 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二、袁世凯 袁世凯(1859 年1916 年) ,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 年 9 月 16 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 庆门下。1892 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

5、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 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 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 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 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 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 年升任直隶总 督兼北洋大臣。1907 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 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 寿园”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

6、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 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 年 3 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 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 年 12 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 年 3 月 22 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 年 6 月 6 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 57 岁。同年 8 月 24 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三、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 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

7、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投靠张之洞,在湖北 参预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军 事,1906 年任陆军第 21 混成协统领。在军中多次破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副总统。袁 世篇二:民国时期的上海文人书斋民国时期的上海文人书斋 作者:朱亚夫 书斋,是文明的摇篮,城市的绿洲,创作的温床。书里乾坤大,斋中视野宽,尤其是名人书斋,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能包含浩瀚的大千世界,会折射出变幻的时代风云。而民国时期的上海文人书斋,可以说,小书房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读书人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走进这个世界,历史的纵横阡陌,一览无余;社会的

8、细微脉动,照样感知。 书斋,是文明的摇篮,城市的绿洲,创作的温床。书里乾坤大,斋中视野宽,尤其是名人书斋,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能包含浩瀚的大千世界,会折射出变幻的时代风云。而民国时期的上海文人书斋,可以说,小书房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读书人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走进这个世界,历史的纵横阡陌,一览无余;社会的细微脉动,照样感知。 我们且以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石库门、明清老房子和上海本地园林建筑等三种住宅中的文人书斋为例,来看看上海文人的品格及其书斋风貌。 “且介亭”中的上海风情 说到民国时期的上海文人书斋,记忆中首先跳出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山祖鲁迅的石库门书房“且介亭” 。 近代中国由

9、于列强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萌芽,都市中逐步出现新型的民舍,文人学者的居室已少有园林建筑,大半是里弄、胡同式的民舍。书斋也大多一室多用,兼作卧室、会客室等。正如改革开放后,时任中国文联秘书长、著名作家孟伟哉在全国青年文艺创作会议上所说的:今天一大批名声如雷贯耳的作家,当年就是从“亭子间、小阁楼里一格格写出来的” 。这些名人书斋如今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外游人观光游览的胜地。鲁迅的书斋“且介亭”就是其中的代表。 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学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 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从事文学活动,1918

10、 年1 月参加新青年编委会,倡导新文学,陆续刊发狂人日记 、 阿 Q 正传等名作,奠定了他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1927 年 10 月 3 日,鲁迅携许广平来到上海,至1936 年 10 月 19 日去世,近十年中,曾先后住过闸北景云里、北四川路底的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 、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大陆新村。翻阅这一时期鲁迅写下的文稿,往往会看到在有些文章的末尾,有这样的一句:“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文章叙之犹感不足,他又将晚期的杂文集命名为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等。这并非是鲁迅附庸风雅,而是蕴有一番深意的。 这里的“且介” ,是“租界”两字之一半。 “亭”者乃为上海人熟知的亭子间。鲁迅

11、的三个居所,大多是沪上石库门建筑,是帝国主义越出租界区域新建造的住宅,近于“半租界” 。鲁迅故名之为“且介亭” 。这是其一。其 二,命名自己的居处为“且介亭”也是意有所指,体现了鲁迅的幽默和高(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民国书信手迹)明。据考当时创造月刊曾有署名梁自强的,在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九二八年八月十日)上发表文艺界的反动势力一文,说鲁迅是“文艺界的反动势力”不足解气,还挖苦鲁迅的“公馆是在租界口上,虽然是中国街,但万一有危险时,仍然可以很容易地逃到租界里去。 ”鲁迅针对这种诋毁,在其后发表的译者附记二中随手戏注云:“译者识于上海离租界一百多步之处” ,有意加以调侃。今天,我们

12、走进鲁迅的故居,看到这原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石库门建筑,红砖砌墙,红瓦盖顶,坐北朝南。小天井,窄楼梯,灶披间、亭子间等,一派熟悉的上海风情。他的书房“且介亭”不是独立一间,而是与卧室合用,位于二楼朝南的前楼。靠近门口,放着一张铁架大床,床架上罩着其夫人许广平亲手缝制的白布绣花帐帘,床头放着一只有两扇玻璃门的书橱,橱内放着鲁迅日常要看的书籍。西墙放着一只梳妆台,那是鲁迅夫人平时梳理的地方,梳妆台上没有任何化妆品,上方挂着一幅海婴四岁时的全身照。 在糊着彩色格子玻璃纸的南窗下,放着一只写字台,上面铺着一条蓝格子漆布,中间放着一方有盖的小砚台和一锭胡开文出品的“亦政堂墨” 。左上方有一盏翠色台灯,

13、这是共产党人冯雪峰为方便鲁迅写作而赠送的,其下方赫然放着一尊陶制的龟形笔插,只见那龟头微昂,龟背上插着三枝“金不换”毛笔。鲁迅的这件龟形笔插,并不华贵,器形也不大,长不过八九厘米,但给人印象深刻。 书桌上还有烟虹、茶杯,以及黄源赠送的高尔基雕像,瞿秋白夫人送的玉石狐狸镇纸等。右前方是一个玻璃鱼缸,内养有许广平称之为“苏州鱼”的小鱼,鲁迅常常在写作疲劳时,移目望望游弋的小鱼,借以调剂视力,恢复精神,这也是一种写作过程中积极的休息方式。鲁迅写作大多在深夜,来访的客人散去,家人入寝后,这时鲁迅沏上一壶浓茶,用棉套捂住保暖作为茶头,铺开稿纸,握笔濡墨,方才开始工作,文思涌来时,常常写到东方既白。桌面的

14、前方堆着许多稿件和经他校阅多遍的海上述林的校稿。桌前是一把“木转椅” ; 桌边有一张藤躺椅,鲁迅常常在写作之余,在此躺卧片刻,随手翻阅书报,构思文稿。就是在这间简朴的、透着上海风情的“且介亭”中。鲁迅写出了花边文学 、 三闲集 、 伪自由书 、 且介亭杂文等不朽篇章。 “非有斋”折射凌云壮志 地处浦东新区川沙镇的“内史第”是上海近年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故居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兰芬堂74 弄 1 号。原为江苏省川沙厅城王前街“内史第” ,是清咸丰九年(1859 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 “内史第”虽非园林建筑,却也是深宅大院,是地地道道的清代老房子。几经变迁, “内史第”风采不减,据

15、考证“内史第”曾居住过宋氏三姐妹、黄炎培、胡适、黄自等 10 多位历史文化名人,现已被修缮一新,内有近 XX 件展品。爱国民主人士、现代著名学者黄炎培故居在第三进内宅楼,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其中有一间是他的书房。 黄炎培(1878-1965) ,字任之,上海川沙人。1905 年加入同盟会。早年抱着教育救国的志向,创办广明小学,主持浦东中学,成绩卓著,有“北有南开,南有浦东”之誉。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教育司长。袁世凯窃国后,他愤而辞去江苏省教育司长之职。后来北洋政府曾两次电请他就任教育总长,他都辞而不就。1915 年赴美考察, 回国后,于是 1917 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次年创办职

16、业指导学校,以“敬业乐郡”为校训。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1940 年底,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 年 7 月访问延安。同年底,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著有延安归来 、 黄炎培家谱 、 黄炎培日记等。 黄炎培早年父母双亡。1887 年随外祖父发蒙,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后因鼓吹反清被逮捕,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前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1914 年任申报记者,在上海南市先后赁租西门黄家阙大吉路和林荫路的陋室居住。他取庄子知北游中“吾身非吾有”之意,给自己的斗室取名“非有斋” ,以表自己舍身取义、立志社会的志向。并撰写对联一幅挂于书斋: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切莫奢侈过分,闻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可心?他对“非有斋” ,很珍爱,刻了一方“非有斋藏”的斋名藏书印,每有自己中意的好书,收而钤之。在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