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概论课件

上传人:r*** 文档编号:5676634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保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环保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环保概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环保概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概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概论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概论,2007年4月,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态环境基础 第三章 水环境保护 第四章 大气环境保护 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第八章 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及其组成,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会议主要包括4方面) 中国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环境 环境组成(自然和社会环境) 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定义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八大公害) 环境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 论,一、环境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三、环境问题 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

2、历程,一、环境 (一)环境含义 环境定义:所谓的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环境组成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2、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三、环境问题 (一)环境破坏 (二)环境污染和干扰 1、环境污染 2、环境干扰 (三)环境问题的发展 1、环境问题第一高潮(八大公害)

3、2、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a、人们共同关心的严重的环境问题b、第一、第二高潮问题的不同 C、目前国际社会最关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 (二)改革开发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三同步、三统一、三大环境政策) (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概述,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 (定义、特征)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点 热岛效应(定义、原因和危害),生态学 生态学发展特点 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分类和组成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生态平衡(定义、机制 和破坏因素) 我国

4、的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33211工程),第二章 生态环境,第二章 生态环境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二、生态平衡的含义 三、城市生态环境,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命成分、非生命成分)(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放大、生物浓缩(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二、生态平衡的含义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二)生态平衡的机制 1.

5、环境具有自净能力 2.自动调节作用 (三)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三、城市生态环境 (一)城市化的发展 (二)城市环境的特点 (三)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 2.对水环境的影响 3.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4.与固体废弃物,概述,水环境污染及危害,水体污染源(点源、面源) 水环境污染的危害 水质标准,水体定义 水资源及水资源功能 、特点 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水体污染和自净,水体污染及水体污染分类 水体富营养化(定义、特征、危害、防治) 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 水质指标和水污染指标,第三章 水环境,水环境污染防治,水体污染

6、控制的基本途径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污水处理流程及分级 污泥处理与处置,北京市水环境保护,第三章 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的利用 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 三、污水处理技术 四、北京市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的利用(一)水资源的重要作用(5条) (二)水危机产生的原因(5条) (三)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6条) (四)水资源的特点(3条),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 (一)水体污染(定义、分类) (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造成感官污染;引起水质恶化;减少鱼类活动的空间;藻类分解

7、的有害物质伤害水生生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3.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三)水体自净作用 1、环境容量 2、水体自净(三种作用)(四)水质指标(水污染指标) (五)水环境污染的危害(5方面),三、水体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和原则 四、污水处理技术 (一)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1、物理处理法:沉淀、上浮、过滤、筛滤 2、化学处理法:混凝、中和、氧化还原 3、物理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气提法、吹脱法 4、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二)污水处理的分级和它们的作用 1、污水的一级处理: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预曝气法 2、污水的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3、污水三级

8、处理:活性碳吸附、反渗透、臭氧氧化,(三)城市污水处理流程,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初沉池,二沉池,二沉池,消毒池,原污水,排放,浓缩池,消化池,消化池,脱水机房,投配池,沼气利用,污水流程,污泥流程,消化气管线,图1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泵站,污泥利用,概述,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 大气污染控制途径 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大气的结构(对流层) 大气的组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 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次、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的危害,第四章 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京都议定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四章 大气环

9、境保护,一、大气结构与组成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四、大气污染防治,一、大气结构与组成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 散逸层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三)主要大气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 (2)气态污染物,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6.碳氢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其他有害的空气污染物:(1)石棉(

10、2)汞 (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三)大气污染物对物质材料的影响 (四)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四、大气污染防治 (一)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二)气态污染治理技术 1、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2、烟气(尾气)脱氮技术 3、氟化物的治理技术 (三)烟尘治理技术 1、防尘规划与管理 2、通风技术 3、防护罩技术 4、除尘技术,概述,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概念、性质和分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第五章 固体废

11、物及处置,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城市垃圾及其不同处理方法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 我国治理固体废物的总方针 当前还难于处理利用的城市垃圾,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一)基本概念 固体废物:指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不再需要或“没有利用价值”而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 特点(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工业、农业、放射性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固体废物 (三)固体废物的危害 1、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四)固体废

12、物污染的控制原则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二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 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固体废物“资源化”是固体废物的主要归宿。,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一)固体废物处理(定义) (二)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和干燥 (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1、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2、生物处理(堆肥化、厌氧消化、废纤维素糖化、细菌浸出) (四)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海

13、洋处置、陆地处置,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 (一)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1、城市垃圾产量大 2、处理水平较低 3、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 (二)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1、城市垃圾的分类 2、物资回收 3、热能回收,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模式,焚 烧,热分解,分选技术,堆肥法,城市垃圾,能 源,物 资,电力、沼气,燃烧油、气,纸、金属、玻璃,肥料,(三)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 1、填埋 2、堆肥 3、焚烧 (四)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 1、减量化 2、无害化 3、资源化 4、产业化 (五)两种典型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利用 1、白色污染 2、废旧电池,噪声污染及防治,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电磁辐射及其辐射污染 电磁

14、辐射污染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 环境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放射性污染及其污染源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第六章 物理污染及防治,热污染及其防治,热污染及其来源 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光污染与防护,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三、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四、热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 1、噪声的特征 2、声源及其分类 声源:向外辐射声音的振动物体 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二)环境噪声的危害 (三)噪声的控制 1、噪声控制原理

15、2、控制噪声的途径,二、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一)放射性污染源 1、放射性污染及其特点 2、放射性污染源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1、放射性作用机理 2、急性效应 3、远期效应 内照射 (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1、控制污染源 2、加强防范意识,三、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一)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 1、电磁辐射: 2、电磁波包括: 3、电磁辐射污染: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 (四)光污染与防护 1、光污染 2、光污染危害 3、光污染的防护,四、热污染及其防治 (一)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水体热污染的影响 2、大气热污染的影响 3、热污染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 (二)热污染

16、的控制与综合利用 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发电站效率 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 3、废热的利用 4、城市及区域绿化,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一、土壤污染 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一、土壤污染 (一)土壤及其组成 (二)土壤污染物及土壤自然净化过程1、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2、土壤自然净化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1、土壤重金属污染 2、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效应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 (一)控制污染源 (二)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三)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四)建立监测系统网络 (五)污染土壤的改良,概述,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性质、发生、位置、作用、空洞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的防止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