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8117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 黄雪芬,中华文明,黄河农耕文明 长江水稻文明 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民族的一般理论,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民族 民族形成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夏) 民族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 (2)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 (3)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民族的一般理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构成民族的六要素: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

2、惯、共同心理认同。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夏、商、周是创立时期,华夏族,北狄,西戎,东夷,南蛮,匈 奴,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时期,秦汉是初步形成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始皇帝感觉到危险的来临,从公元前215年起,命大将蒙恬修筑万里长城以防匈奴进攻,在前214年把匈奴人从现在的河套地区驱走。,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匈奴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一),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百姓民不聊生,皇帝都弄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来拉车子。公

3、元前201年,匈奴侵入山西,高祖亲征,被围白登山。将一位公主赠与单于为妻。,匈奴族国家政权机构分为三部分:一是单于庭,直辖匈奴中部;二是左贤王,管辖东部;三是右贤王,管辖西部。总人口150万左右,俘掠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充当奴隶就有50多万,占三分之一以上。,匈奴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二),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政府拥有马匹几十万匹。汉武帝组织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率领下发动三次大的战役并取得辉煌胜利。,由于匈奴贵族集团对西汉王朝侵扰所引起的战争及其失败,给匈奴带来严重的恶果,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裂和内讧,“五单于争位

4、”,匈奴内部大乱,部族陷入绝境。,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先后七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后官至大将军。为人寡言,敢于冲锋陷阵。常带领精壮的轻骑兵深入大漠追击匈奴贵族,先后六次大破匈奴,战功卓著。死时年仅24岁。,前127年 卫青,前121年 霍去病,前119年 卫青,前119年霍去病,汉和匈奴两族友好往来,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汉和匈奴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始终没有间断。据史书记载,匈奴人“乐关市,嗜汉财物”,匈

5、奴人的马匹“衔尾入塞”,养马技术也传入内地。汉人也教会匈奴人“穿井、筑城”以及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匈奴族是我国历史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组成民族。它的经济、文化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昭君:南郡秭归人,原名王嫱,昭君是她的字。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自嫁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呼韩邪单于死后,她又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子为妻。她的出塞和亲,对汉匈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两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匈奴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三),公元202年,曹操觉得匈奴势力不断强大,对于曹魏政权的存在和稳定北方的统治都是一个威胁,采取分散的政策和

6、限定居住范围,控制和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并赐姓上层贵族为刘。,公元50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比归附汉朝,接受汉朝的统一领导,中央政府派遣中郎将到南匈奴,帮助比设立单于庭帐。并将北匈奴击出漠北草原。,各族人民通过战争、交往促使我国各族人民大融合,东汉以来,我国北方的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迁到长城以内和黄河流域一带居住。匈奴人居住在山西中部和南部。 西晋统治阶级对迁入的少数民族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西晋统治阶级在自相残杀的内乱中,受到极大的消弱。各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反晋。 最先反晋的是匈奴族的刘渊。公元304年,召集部众五万人起兵反晋,建立汉国。祭祀三祖,不祭匈奴单于。

7、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建立了十几个割据政权,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混战,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这种局面才告结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淝水之战后,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割据政权有:汉(匈奴)、前后赵(羯)、前后南北燕(鲜卑慕容),前秦(氐)、后秦(羌)西秦(鲜卑)、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党项)共十六国。这一时期战争频繁,人民不能安居,各族人民从边境入迁内地,加强了和汉族人民的交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鲜 卑,敕 勒 川,阴 山 下,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天 苍 苍 野 茫 茫,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

8、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敕勒歌,鲜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一),鲜卑族是我国的古代民族,属东胡的一支。公元三世纪崛起于大兴安岭,占领了匈奴故地,公元386年拓跋珪统一了北方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鲜卑民族继承了匈奴行国的建制,南下入主中原,兼容南北游牧和农耕文明,促进了中国民族再一次大融合。,鲜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二),公元402年拓跋嗣(魏明元帝)击败了柔然。 公元423年夺取了中国南朝洛阳及其隶属的河南大部分地区。 公元439年拓跋焘(魏太武帝)消灭赫连族,并征服北凉(都城长安)。 公元456年拓跋睿(魏文成帝)占领了哈密。 公元469年占领山东,随即又进攻青海,即土谷浑部

9、落,结果又取得成功。,鲜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三),拓跋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公元471年,他竟然把王位让给了儿子,自己却出家当了和尚。它的儿子拓跋宏(魏孝文帝)也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甚至在佛教的影响下改进了法制。于公元497年迁都洛阳,全部采用了中国文化。,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孝文帝改革,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魏文官俑,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10、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南北朝地图,鲜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四),公元534年拓跋氏分成为两派,东魏占据河北、河南、山西,

11、以彰德为首都(-550年)。西魏占据陕西和甘肃,以长安为首都。后来东魏被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但这些王室已被汉族人所控制,北周取代西魏的第三年周武帝继位后,进一步推动改革,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很快就消灭了北齐,到赵光胤称帝已经与草原历史脱离了关系。,我国多民族互相冲突与交融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西魏柱国独孤信一门出四皇后。 隋唐时期文武百官、著名诗人好多都有胡族的血统长孙无忌、狄仁杰、哥舒翰、安禄山、史思明、元稹、元结、刘禹锡、白居易、李白。 大唐王朝东交高丽、西通诸国,使各国的民族文化、宗教、习俗混一中土,其都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来自波斯、阿拉伯、日本、

12、高丽等国的使者云集长安,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突 厥,突厥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一),六世纪初,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公元550年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管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隋将长孙晟用离间计使突厥汗国分为东西两部。,突厥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二),公元612-614年,隋炀帝远征高丽,不幸战败,隋朝的威望丧失殆尽。厥的始毕可汗发动叛乱,险些在山西的雁门关俘虏隋炀帝。 公元624年,厥的新可汗颉利率骑兵威胁长安,太子李世民带兵迎击,并将其击退。 公元630年,唐太宗命令兵

13、部尚书李靖率10万大军分六路出击,突厥酋长纷纷投降。 周边各国各部国王酋长云集长安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突厥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三),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了西突厥。余部西迁东亚。 公元682年,已归附唐朝的突厥人占据黑沙城反抗唐朝,骨咄椂自称可汗,建立后厥帝国。在745年被回纥所灭。 突厥人的历史 活动和历史创造表现为勒石为碑的文化特征,我们从石碑发现之地基本能够判断出它们活动范围和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区。,契 丹,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建立时间: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汴京,契丹族

14、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契丹族在世界影响很大,直到今天俄文仍然沿用其族名“契丹”一词代指中国。 契丹族源于鲜卑,公元907年耶律阿包机建国,938年改国号为辽。实行农牧兼营的一国两制,北面官管理北方游牧社会,南面官统领农耕社会,为游牧民族分营置部,契丹分为八部,各部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战斗组织。八部共同推举军事领袖。实行半定居化。 公元936年唐将石敬瑭向契丹献燕云十六州。,契丹文字,契丹矛,契丹族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二),唐朝末年,今河北、山西等地的汉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不断地迁入契丹族的居住地区开垦荒地,契丹族人民在同汉族人民的接触中学会了农耕、冶铁、织布和建筑房屋,社会生产力

15、逐步提高,阿保机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对契丹的旧风俗习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创造了契丹文,加快了封建化进程。又建立了五京,即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幽州、西京云州。,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我国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短期王朝,经历53年,史称五代。与五代同时我国南方分别建立了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九个王朝,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十国。此外有北方的辽、东北的靺鞨、西南的南诏、吐蕃政权,同五代十国并存。,契丹族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三),赵匡胤登上帝位后,辽政权成为宋王朝的北方劲敌,赵匡胤先后两次进兵攻打太原的北汉政府,都因辽的

16、出兵干预而失败。979年,赵匡义消灭了北汉,准备乘胜攻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又遭大败。 986年,宋太宗认为契丹“主幼国疑”分三路大举伐辽,结果又大败,人力、物力遭到巨大损失。 1004年,辽圣宗调动20万大军南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并挫败了辽军。辽国求和,史称“澶渊之盟”。每年向辽输银绢三十万。从此对辽再无信心。,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契丹族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四),公元1125年,金国灭辽。 同年,耶律大石带领一部分到达中西西亚建立国家。年号延庆,史称西辽。克西域数十国,幅员数万里,传数主,凡百余年。 契丹与蒙古同属东胡族系,故其语言与鲜卑、蒙古同属阿尔泰语系。契丹大字是汉人用隶书之半增损,做文字数千。契丹小字是参照汉字和契丹大字的拼音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