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6495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阿盟党校 白宝宝,本专题主要内容:,一、节约型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二、节约型社会构建的理论前提三、节约型社会基本法律内涵的界定,前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时候,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1、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2、2005年6月26日、27日、30日分别在

2、北京召开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随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制定相应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4、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提出勤俭节约、要节约闹革命等口号,我们国家一贯提倡节约,是我们的一个好传统。5、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6、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我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是

3、六个坚持、六个发展,其中,第二个是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第五个是坚持节约环保,绿色发展。,一、节约型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一)、节约型社会基本问题通过对节约型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我们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节约使用,而更应该是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以及保证政策和制度顺利实施的立法体系和法律制度。因此节约型社会就有其特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课题。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4、提出,不仅是针对资源的节约使用,更是对现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理念的反思与超越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资源的消耗总量大增,相应地,资源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进一步突显。另一方面,资源浪费过于严重,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过低,严重制约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1)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观点综述 关于如何理解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与内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陈东琪(2004)首次提出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2)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相对

5、于浪费型社会而言的,是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一个以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经济、科技、法律、行政和道德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利益最优化的社会系统。,(3)、理念是事物的极致状态和理想状态。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即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实现人、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环境优美,资源“瓶颈”制约通过科技和政策制度解除。,2、节约型社会构建的基本原则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生态效益优先,指任何产业发展,都必须有一个生态底

6、线,即不能超过该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承载能力。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以及经济过程废弃物的产生,都必须在区域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范围内进行;资源需求管理,指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和环境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规模的确定。即以供定产,以产定需;,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通过推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统筹考虑经济决策的资源条件、环境影响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政策生态化设计,指国家的财政、货币金融、税收、产业等政策,以及各种政策工具的设计和安排,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和规律,按照环境负荷最小、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要求进行

7、。,3、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阐述、归纳了以下内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等。,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主要有:,国民经济各产业依托资源禀赋条件,结构合理,规模适当;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达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的保障能力。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对环境容量的使用不会导致环境的不可逆转的

8、污染和退化;依托科技进步达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依托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源产品回收和在循环系统,使得绝对份额的可回收资源产品能够进入该系统;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协调一致、经过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二)、节约型社会的现实背景,1、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力状况及资源安全问题突出从资源总量上看,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各种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均居世界各国前列,但是一旦除以人口基数,则优势顿失。(见表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5年资料显示,我国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统计中的153个国家中,人均资源总量为120名。并且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量还会不断减少。(见表2)所

9、以,我国经济发展承受较强的资源约束力。,2、生产效率低下、物耗严重,加剧了问题严重的态势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3、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未来的战略地位从世纪末开始,世界已形成新的“中心边缘”格局。中心极国家将是以信息与

10、通讯技术、电子、空间技术、海洋科技、生命技术等高科技为主要支柱的后工业文明,而边缘极国家还将是传统的工业文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率多年超过同期GDP的增长率,表明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工业化时期,而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将完成对制造业、重工业等产业转移的接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车间和工业产品的供应基地。,4、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是资源的状态,资源是环境的具体形式。环境和资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资源问题一体化。首先,人类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都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由自然资源

11、所制造出的各种产品,在消费的同时,又给环境留下了沉重负担和造成严重伤害,如工业“三废”、城市垃圾、生活污水等。,二、节约型社会构建的理论前提,节约型社会,是对以上现实背景深刻反思的结果,同时也是生态理性和生态政治发展的要求。构建节约型社会,有一定的理论先导,即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础。我们认为,节约型社会构建、环境资源问题等的理论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政治理论节约型社会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运动,也是一种社会结构。作为理论,必须能够深刻揭示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作为一种运动,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公众等的行为,运用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手段,通过确实有效的方法,解决人类

12、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社会结构,它将科学、合理、公平地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之中。,节约型社会构建,进入政治领域,源于以下事实: 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政治有关; 环境资源问题的解决与政治有关; 环境问题可以引发政治动荡; 环境资源问题日益政治化 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不可回避的一部分。,构建节约型社会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有:选择正确的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以摆脱生态环境危机;政府可以通过对市场体制和政府干预进行政治经济分析以利于环境保护;国家间可以建立当代国际政治新秩序,解决全球环境资源问题。,2、

13、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 ,指地球生物圈或某区域资源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主要包括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环境对生产和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能力,又称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和状态相对稳定、表征环境同化能力的概念。指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代表的是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纳污能力和系统调节能力。,3、资源生态化和环境资源化自然资源是作为环境结构和要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资源生态化即是对自然资源经济属性、生态属性综合认识基础上的逻辑结果。从而引起法的体

14、系的“生态化”。 其基本要求是 :资源生态学要求对自然资源的摄取,要兼顾资源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经济外部性后果。资源生态化趋势要求人们的资源利用行为生态化,减少、削弱经济外部性后果,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实现经济过程和社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资源生态化的另一个要求是,从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上来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过程。 资源立法生态化。 环境资源化、环境与资源趋同化:,4、资源生态经济理论 资源生态经济学是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及其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学科。 资源生态经济基本理论有:公共物品理论。 资源产权理论。资源政府管制理论。 资源宏观调控理论。 资源最优耗竭理论。,三、节

15、约型社会基本法律内涵的界定,节约型社会在不同层面上的涵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层次的涵义:以供定需的发展战略和资源禀赋导向型的发展规划。指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相协调。这是节约型社会质的规定性;,第二层次的涵义:资源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道路选择。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包括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该层面的涵义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得超过资源生态赋存条件的生态底线。 第三层次的涵义:是技术层面的内容,强调对自然资源进入社会经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调控。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以及政策工具,在资源产品的开采环节、投入生产环节、再循环环节、退出市场环节、无害化处理环节等,都按照生态设计的要求,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耗,循环利用,节约使用,讨论题: 构建节约型社会,不等同于抑制消费。但如何看待中国奢侈品消费2012年将超日本居全球第一。商品设计使用寿命的时间差。毒性是砒霜的100倍的地沟油,每年返回餐桌的有200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一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