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2412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基础知识与应用(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院 殷光权,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一、药物的定义 二、我国药物史上的几部著作 三、药物的分类及来源 四、药物效应动力学 五、药物的体内过程 六、药物的不良反应,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一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区别: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实际上,在国内药物与药品这两个名词常相互通用,在含义上没有严格的区别,只不过药物的适用范围更广一些。药品定义有四层含义。我国药

2、品实行普通药品和特殊药品管理。,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二 我国药物发展史上的几部著作我国素称文明古国,向来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称于世。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时偶然发现了药物,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专门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也称本草)。 神农本草经:它成书于公元1-2世纪,收载药物365种,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集注:汉陶弘景,收载药物730种,现存最早的本草残卷。 新修本草:唐显庆2年编撰,收载药物850种,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发行的药物学权威著作(也说是世界是最早的药典)。,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四川名医

3、。他在书中收载药物1558种,附单方验方3000余首。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本草。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插图1160幅,内容异常丰富。1596年出版后被译为多国文字传播海外,成为国际上研究药学和生药学的宝贵的参考资料。 中华本草:由国家医药局组编,99年成书,共收载药物8980种,插图8534幅,2200万字。它全、新、精地总结了2000多年来的传统药学,在国内外均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五年一版,属法规性专著。目前是第八版,即2005年版,前七版分别是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版。

4、2005年版共收载药物3214种,分三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品,三部生物制品。,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三 药物的分类和来源我国按理论体系分 中药(传统药):指按我国传统医药理论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来源:自然界(动物、植物、矿物)。分类:按药理作用或功效、药用部位、 化学成分、自然系统及其它。 西药(现代药):指按现代医药理论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来源:部分来源于自然界。人工合成,如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如疫苗、抗菌素、 抗毒血清等。分类:通常按药理作用分类。,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四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含病原体)在药理上属

5、药效学范畴(药物效应动力学)。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在药理上属药代学范畴(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作用量的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药物、机体及环境条件的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药物作用 *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原理) 附:药物与受体(受体学说),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1 药物作用 定义:指药物应用于人体后,对机体或感染机体的病原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使患病机体紊乱的功能或病理过程得到改善或纠正。 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调节功能(兴奋或抑制);抗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补充不足。,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

6、知识,(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兴奋:使机体功能活动加强的。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等(但过度的兴奋会转入衰竭,是另一种性质的抑制)。 抑制: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如血压下降,呼吸减慢、镇静等。,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2)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合适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选择性高是由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大,且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使用时针对性强,药理活性也较高。如碘作用于甲状腺;汞、砷多沉积于肝、肾;青霉素只对细菌作用,而对人体细胞很少作用。 选择性低的药物是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

7、比较多。 选择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是相对而言的,与剂量密切相关。如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的增加,作用依次为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等。,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也称为“治病”和“致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治疗作用。凡与治疗无关有时还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不良反应。前者是治疗所需要的,而后者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治疗作用根据用药目的又可分为对症治疗(治标)和对因治疗(治本)。二者应视情况而定。,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3)药物的作用方式 按作用部位分: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8、(全身作用) 按作用机制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A 药物因素 药物的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 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 药物相互作用 B 机体因素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A 药物因素 (1)药物的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 剂量:不同的剂量产生的药效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药物在体内浓度越高,作用也就越强,当超过某一剂量时可能引起中毒。某些药物在不同剂量下产生不同性质的作用,如巴比妥类药物:小剂量镇静,大剂量麻醉。 剂型:剂型可影响吸收速度。一般而言,肌肉注射剂中,水溶液较油溶液吸收快,口服剂中,溶液剂较片

9、剂、胶囊吸收快,缓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疗效。 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较大影响,表现为强度不同,甚至会改变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注抑制中枢,降低血压。,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 给药间隔时间:这对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至关重要。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血药浓度产生波动,过高中毒,过低无效。如抗菌素,血药浓度在有效与无效之间波动,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疗程:是根据疾病及病程确定的,指为达到一定治疗目的而连续用药的时间。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但抗生素往往要保持一定时间;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否则易造成血压反跳,症状加剧

10、;抗结核药需半年以上。 用药时间:这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对胃肠道刺激性、病人的耐受力和需要产生作用的时间来考虑。,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药物相互作用 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在疗效上发生了改变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按其药效的增减,可分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有增加疗效的如SMZTMP,作用大大增强;也有增强毒性的如氨基甙类高效利尿剂,耳毒性增大。 拮抗作用有降低疗效的如青霉素红霉素,前者疗效降低;也有减轻毒性的如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前者毒性减轻。 配伍禁忌:临床联合用药后引起药物间在药理、物理或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而影响疗效甚至病人用药安全。如散瞳药和缩瞳药联用;肾上腺素在碱性

11、条件下氧化失效;生物碱水溶液有碘时会产生沉淀等。,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B 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 年龄: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反应敏感,易中毒或损害机体。用量应按体重折算。老人,生理功能减退,吸收下降,血中游离的药物增多等,其用药量约等于四分之三成人量。 性别:妇女因脂肪含量高,体液总量低,可影响药物的分布,另外,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用药时均应注意。 心理:精神因素可影响药物的疗效,有些病如头痛、心绞痛、术后痛、感冒咳嗽等服用安慰剂可获得3050%的疗效,这很重要,但不能因此敷衍或欺骗病人。 个体差异:出现高敏性或耐受性。,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2)病理因素 药物的作用

12、与机体的状态有关,如解热镇痛药只对发热机体起作用;肝肾功能不良影响药物的清除率。,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2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的药理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变化)而加强(变化),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量效关系。,作用强度,剂量,1 2 3 4 5 6 7 8,1 无效量 2 最小有效量 3 常用量 4 极量 5 最小中毒量 6 中毒量 7 最小致死量 8 致死量,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3 药物的作用机制它是研究药物为什么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的理论。可分为: 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大多数药物属于特异性药物,它们的生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能与机体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特定功能基团(受体或

13、酶)结合而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效应。如胰岛素能与其受体结合使血糖下降等。 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即特异作用以外的其它作用,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理化性质,而与它们的化学结构关系不大,故其作用机制比较简单。如甘露醇给组织脱水(渗透压);氢氧化铝中和胃酸(酸碱中和)。,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附:药物与受体(受体学说) 什么叫受体?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传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受体上具有特异的结合部位受点(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配体指内源性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 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

14、系统和外周组织或细胞内,根据其存在位置可分为三类: 细胞膜受体 细胞浆受体 细胞核受体,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受体与药物是如何结合的? 结合: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少数药物通过共价键形成复合物,不易解离,药效持久。 两个条件: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前者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实际的能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后者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 分类:根据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将药物分为激动药和拮抗药。前者是指既有较强亲和力又具内在活性的药物,后者是指有较强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的药物。,第一部分 药

15、物基础知识,什么是酶?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五 药物代谢动力学 也即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被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分布于各组织器官,细胞间隙或细胞内,产生一系列相应的药物作用,同时人体对药物也进行一系列生理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这也就是药物的体内过程。(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通称为药物转运,即药物在体内位置的变化;代谢则称为生物转化,即药物在体内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这一体内过程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即药物在体内转运的同时也发生了转化。药物对机体作用(或称效应)

16、依赖于机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生物转化) d 排泄,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A 吸收 定义: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给药不存在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 给药途径 药物因素 吸收环境,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1.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而准确地进入人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皮下或肌肉注射:药物先沿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吸收较快而完全。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胃肠粘膜门静脉肝脏(名词:首过效应)。此方法方便,但吸收较慢。 粘膜给药:如眼、直肠、舌下、呼吸道(迅速)等。 皮肤给药:缓慢。一般情况下,吸收快慢顺序为:粘膜(肺泡、舌下) 肌肉或皮下口服皮肤,第一部分 药物基础知识,2.药物因素 理化性质: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可自由通过生物膜孔而扩散被吸收;酸性有机物质在胃酸中不易解离,易于吸收。 剂型:气雾剂、注射剂、溶液剂片剂、胶囊剂、丸剂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在血管外给药后,能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