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设计(四)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764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生命》教学设计(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生命谈生命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制作“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关材料。了解冰心,并有所积累。2。制作课件。课件一: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腾而下的气势;(2)水流遇阻、愤激怒吼的勇猛;(3)过浅滩,静静细流、一泻千里;(4)雷雨

2、交加、浊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滞缓;(6)千条江河,流入大海。课件二:喜欢绘画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的内容,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喜欢、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树。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绿的小树;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的小树;夏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长到中年的茂盛的树;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朔风怒吼、落叶盘旋的老树。从中感悟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力的强大,进而对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言一::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

3、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导言二:我们在初一时学了敬畏生命 、 热爱生命两篇散文,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们的心灵。谁还能记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对学生回答做鼓励性肯定)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二、介绍作家、作品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

4、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问题 1 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

5、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语言标志: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 。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问题 2 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大屏幕可同时播映教具准备的课件,形象感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没有条件可在研读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运用想像、联想来口头描绘。)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时点评

6、。四、研读与赏析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对表达中心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2。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体味。(1)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树“?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分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树“。)(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表达方面)的地方,并陈述理由。(4)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是否也有过

7、类似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生命一一水、树。(2)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3)答案比较宽泛,可欣赏准确优美的语言,可欣赏富有哲理的议论,可欣赏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4)引导学生

8、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苏轼明月几时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水一一顺逆树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阴晴圆缺3。理解课文的深刻意义。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小结: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历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用学生自身经历,调动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2。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1。体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2。能从作者对人生

9、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检查旧课1。指出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

10、备迎接明天的挑战。(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说说课后练习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由对第二句的揣摩、分析过渡到体验反思。“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12 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要从积极的

11、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师可视情况选。)三、体验反思大屏幕出示思考题: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教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四、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板书设计谈生命冰心一江春水 -曲折的两岸 一滴一一入海 快乐与痛苦生命 感谢 大生命 相生、相成一棵小树常变的四季 一叶 归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